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础上,由宏观的世界转向微观的世界的开端,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它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以后学习化学方程式,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起着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初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能力目标
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物质的可分性,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方法。

通过实验和模拟微观粒子运动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3.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难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初学物质的构成,学生难以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因此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分析
由于本节概念比较抽象,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微观概念,对分子和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容表象,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创设情景
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及品红在水中扩散提出,引发思考
第二、辅助教学
采用多媒体课件、高科技图片展示微观世界和实列让学生把微观粒子形象化,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三、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利用图片把同学们带进一个物质世界。

物质究竟是由什么构成,引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和兴趣,接着从分析学生熟悉的水蒸发,花丛中闻到花香,品红在水中扩散等现象提出问题,确定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观点,然后再展示出我们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苯分子图像,以及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最小的汉字图像中国,这样用事实来说话,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子和原子真实存在,物质是由微小粒子——分子或原子构成。

(二)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1.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提出问题: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为什么水能看得见而水分子看不见那是因为分子很小是否有质量和体积请同学看一组数据。

投影:一滴水,一滴水中含有67×1022个水分,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4kg,说明了什么,得出分子的第一个性质。

(2)分子处在不断的运动中
从课堂开始的品红消失和闻到的香水味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

本节教材中安排的“活动与探究”,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会一种研究的方法——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法。

通过对实验观察,引发学生以疑导思以思求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使理论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解释一些熟悉的生活现象,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会晾干,为什么走道花园会闻到花香等,盛放敞口容器中的水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为什么得出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3)分子间有间隔
学生家庭小实验:
①1体积绿豆与1体积黄豆混合,总体积是否等于2体积
②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总体积是否等于200ml。

通过实验学生会观察到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进而得出分子间有间隔,借助宏观现象来帮助学生想象微观事物、理解微观事物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创设新的问题,构成物质的分子间隔是否可以改变。

在学生认识到分子间有间隔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看一组同一种物质不同状态分子间的动画模型,得出结论不同状态物质分子间隔不一样。

气态分子间隔最大,与此联想:物质为什么有热胀
冷缩的现象,把所学知识迁移运用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和问题。

为了让学生对分子更清楚认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种分子模型,提出问题思考:分子能不能再分。

如果能需要什么条件下,先来看两个变化,水蒸发,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变。

水通电分解,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得出分子的定义。

四、总结评价,形成体系
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由学生说出在本节课中学到哪些知识这样可以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并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随堂训练,巩固新知
1、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的是()
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
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
2、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3.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
A.湿衣服晾一段时间变干了
B.秋天校园内飘着桂花香
C.2005年3月西北地区发生沙尘暴
D.食盐在水中自然溶解
4、“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学过的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滴水里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
材料二: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1)材料一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是烧杯中的一滴水中的小微粒,在你周围看到了什么如果给你稍稍冷却或加热,你又会怎样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在化学的微观世界中翱翔吧!
五、教学反思
这一课题中由于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再结合教师设计的有关动画效果,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明了化,此时学生能体验到化学变化实际上是分子拆成原子,原子再组合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为深刻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等重要概念做了形象铺垫,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接受这些较为抽象的知识,本节课反映出学生对化学物质了解不多,对常见的现象注意不够,对一些较为复杂的例子,还难以用恰当的语言去描述。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引导发散思维,丛全方位、多角度来考虑问题、描述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宏观现象想象微观世界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六、板书设计
1.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或原子构成。

2.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在不断运动。

③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