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化”深处漫溯
当下,关注‚言语表达‛、突出‚语言运用‛,已然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应该说,从课改初期的‚以读为本‛,到十年后的‚语用为本‛,小学语文教学在回归学科本位的道路上进了一大步。
常言道,‚学无止境,教无定法。
‛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积淀、三千年文化传承的人文学科,我们不禁要追问,‚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否就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如果不是,那么,比‚语用‛更上位的追求应当是什么?答曰,两个字,文化。
四个字,以文化人。
赘言之,文化的熏陶,文化的浸淫,文化的引领,文化的传承。
识字教学中,某老师教学‚舒‛字。
为了识记字形,学生想到了‚加一加‛的办法,左边是个‚舍‛,右边是个‚予‛,合起来就是‚舒‛。
然后,老师进行了书写指导,‚舍‛的捺要变成点,右边的‚予‛不能加撇,要和‚矛‛区分开来。
最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组词和造句的方式进行巩固运用。
教学流程前后连贯,似乎无懈可击。
可是,到了当堂反馈的时候,有些学生还是把右边的‚予‛误写成了‚矛‛。
识字教学走入了不讲还明白,越讲越糊涂的误区。
那么,该不该讲,怎样讲学生才能记得清,写得对?我们可否这样,在学生分清了字形之后,顺势点拨,‚舍‛意味着付出,‚予‛意味着给予。
当我们多一份付出,多一份给予的时候,就是心中最舒服,最快乐的时候。
如果把‚予‛写成‚矛‛,心中充满了矛盾,肯定不舒服。
如此一来,学
生不仅牢记了字形,还受到了‚舍得‛文化的熏陶。
阅读教学中,某老师教学《军神》一课。
老师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选择最受感动的地方,做批注,谈感受。
当学生联系刘伯承与沃克医生的对话,为刘伯承不用麻醉剂竟能数得清刀数而深受震撼,为沃克医生的赞叹产生强烈共鸣的时候,老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升华和释放情感,进而启发学生关注话语形式,语言、动作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大有裨益,值得借鉴。
教学至此,本无可厚非。
然而,无独有偶,《三国演义》中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与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
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
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
君侯真天神也!’‛如果把这一片断和文本内容做一比较印证,想必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会更深刻,对言语表达的感悟会更透彻。
更重要的是,将文化的活水引入文本,引入课堂,能在学生心湖中漾起英雄情结、英雄崇拜的涟漪,为学生洞开一扇涉猎古典名著和传统文化的窗口。
写话教学中,某老师结合《第八次》一文中的‚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这句话,进行读写结合的言语表达训练。
首先,老师让学生比较把‚丝断了,网破了‛改成‚网破了,丝断了‛行不行?当学生明白了‚丝断了‛和‚网破了‛之间的顺序不能打乱,彼此存在着先后承接的关系之后,老师顺势而导,出示了一幅深秋时节的情境图和与之对应的‚秋风吹‛‚天气凉‛‚落叶飞‛‚遍地黄‛三字短语,打乱顺序后,让学生联系情境和语感,排列组合成前后联系、
通顺连贯的一段话。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语境中及时巩固了文中的表达方法,达到了以读带写、学以致用的效果。
客观地说,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读写结合的教学案例,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三字短语选的不够经典。
曾记否,古人《秋风辞》中的两句‚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拆分开来,就是‚秋风起,白云飞,草木黄,雁南归。
‛如果让学生排列这组短语,是不是更好?既练习了表达,又达到了在‚含英咀华‛中,触摸‚悲秋‛文化的妙境。
行文至此,想起了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诗中唯美主义、浪漫主义的意境令人神往。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理应具有文化传承的担当和自觉——寻梦,向‚文化‛更深处漫溯。
作者:淄博师专附属小学孟强(特级教师)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松龄东路南四街2号 255100
电话:0533-581810 信箱:hmch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