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桃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侯立群赵登超韩传明(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0.前言核桃(Juglans)是世界最重要的坚果类果树和木本油料树种。
核桃仁是很好的滋补品和食品加工原料,含脂肪65%左右,蛋白质15%左右,碳水化合物10%以上,粗纤维5.8%,维生素及磷(0.32%)、钾(0.39%)、钙(0.10%)等多种矿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核桃的木材质地坚韧,纹理美观,具有不翘不裂耐冲击等特点,适宜制做高档用具。
核桃树冠多呈半圆形,树高大,枝叶繁茂,根群发达,在城市公园栽植有较强的防尘能力,有净化空气和保护环境的作用,在山丘、坡麓、梯田、堰边栽植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目前,全世界核桃结果面积228.36公顷,坚果总产量135.16万吨;其中,中国核桃结果树面积66.7万公顷,有2亿多株实生树,品种(系)200余个,实生农家品种160余个。
年产核桃50.0万吨,分别占世界的29.22%和25.4%,居世界首位。
核桃面积在中国主要坚果类果树中居第一位,而产量在板栗之后居第二位。
中国是核桃的原产地之一和传统出口国家,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出口居世界第2位。
目前核桃已经成为主产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以及促进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国内核桃市场一片繁荣,中国核桃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地发展核桃的热情有增无减。
近年来,我国对核桃产业发展日益重视,核桃产量稳步增长,果品质量不断提高,栽培区域逐步集中,品种结构有所改善,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售价连年攀升。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内外市场对核桃的需求量日益增长。
在这一大好形势下,中国核桃业如何走上持续健康发展之路,确应引起业界同行们冷静思考,认真对待,努力做好每一步工作(郗荣庭,2007)。
所以分析和总结我国核桃产业的发展状况,不仅关系着我国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整个世界核桃供需平衡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生产概况1.1.栽培面积与产量中国是核桃的原产地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新中国建立前,核桃处于实生繁殖和自然生长状态,总产量5万t左右,1921年曾出口6710t。
驰名中外的山西“汾州核桃”、河北“石门核桃”和云南“漾濞核桃”是当时的畅销商品。
50年代中期,全国核桃产量升至10万t;60年代“文革”期间,核桃总产量降至4~5万t;70年代“文革”结束后,总产恢复到7~8万t,1978年达到11.8万t。
进入80年代,受国家政策影响和市场驱动作用,全国核桃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表1),使核桃产业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郗荣庭,2007)。
166.7万hm2,约2.1亿株,核桃产量50万吨。
其中云南9.0万t、陕西6.4万t、四川6.0万t、山西5.3万t、河北4.7万t、新疆3.2万t、甘肃3.0万t、辽宁2.6万t、河南2.5万t、山东2.0万t、北京1.4万t (表2,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陆承志2007)。
云南 91200 18.27 河南 25339 5.07 吉林 2888 0.56 河北 47032 9.4 6840 1.37 广西 339 0.0711.2.区域布局核桃在我国分布广泛,除黑龙江、上海、广东、海南等省市区外,从北纬21°29’的云南勐腊到北纬44°54’的新疆博乐,纵跨纬度23°25’,西起东径75°15’的新疆塔什库尔干,东至东经124°21’的辽宁省丹东,横跨经度49º06’,均有核桃栽培和分布,包括辽宁、天津、北京、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及西藏等20多个省、市、区。
核桃的垂直分布从新疆吐鲁番处于海平面以下约30m的布拉克村到西藏拉孜海拔4200m,均有核桃自然生长,生长地相对高差非常突出(张志华,2007)。
中国核桃有三大栽培区域:一是大西北,包括新疆、青海、西藏、甘肃、陕西;二是华北,包括山西、河南、河北及华东区的山东;三是云南、贵州。
《中国核桃》按照综合因素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照顾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和有适当栽培规模等原则,将中国核桃划分为6个分布区和13个亚区(表3)。
表3:中国核桃分布区及亚区我国现有核桃属植物8个种,其中作为广泛栽培的主要是普通核桃(J.regiaL.)和铁核桃(J.SigillataDode)。
普通核桃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据《中国果树志•核桃卷》记载的无性系品种及优良品系179个、实生农家品种514个、优良单株124个。
铁核桃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张志华,2007)。
我国核桃生产中使用的品种主要来自国内选育的核桃良种,分为早实和晚实两个类型。
目前的品种结构特点:(1)核桃良种普及率低,实生核桃占有相当多的生产比重;(2)核桃生产品种多而缺乏专用品种和高档主导品种,难以形成主导国际市场的核桃品牌产品;(3)缺乏具有多抗性的品种,如母本来源于新疆核桃的某些早实品种,在高温多湿气候条件下表现出抗病上的缺陷;(4)核桃品种结构的不良搭配,包括授粉品种的配置。
中国主要核桃品种(表4、表5、表6。
材料部分来源于《中国果树志-核桃卷》)。
西林西北林学院西林西北林学院西扶西北林学院新早丰新疆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2新疆核桃实生后代1984 号北京市林业果树研究所(张宏潮)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刘文德)河南省林科所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号山西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表5奚声珂维纳(奚声珂美国 1984哈特利(表6:中国杂交育成的主要核桃品种38064 方文亮云南薄壳核桃2001 云新9030190303适生环境要求:核桃属深根性、喜温、喜光、耐寒、耐旱树种,适应性较强。
普通核桃正常生长要求年平均气温8~15℃,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30℃,极端最高气温不高于35~37℃,无霜期150~240d,年降雨量500~1100mm,年相对湿度40%~80%,年日照时数1800~2300h,海拔500~1200m。
核桃对土壤要求不高,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含有钙的微碱性土为宜,在pH值6.2~8.2的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
山地阳坡比阴坡生长好,建丰产园应选择在坡度15°~20°以下,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的缓坡中下部,土壤以通透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并要求有1m以上的土层,地下水位距地表2m以上,最好有灌溉条件(王贵,2007)。
繁殖技术: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核桃多以实生繁殖为主,子代变异较大,结果延迟。
目前,嫁接繁殖成为实现核桃良种化、早果丰产的主要手段。
核桃嫁接分枝接和芽接两大类。
枝接包括双舌接、插皮接、插皮舌接、劈接、切接、腹接等;芽接包括方块芽接、“T”字形芽接、环状芽接等。
春季一般在核桃萌芽后采取舌接,其成活率可达80%以上;夏季(5月中旬至6月中旬),一般采用方块芽接,其成活率可达95%以上。
早期密植丰产栽培:核桃的早期密植丰产栽培试验以辽宁(1974)、山东(1980)、山西(1989)等地开展较早,均取得了良好结果。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5年生密植丰产园亩产达152.0kg;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6年生辽核1号,亩产达到211.3kg;在山东蒙阴山丘平地黄粘土上建立的0.65hm2密植园,嫁接后第2年挂果,第4~11年平均产量达到3175kg/hm2(陈吴海等)。
早实丰产园栽培密度应以结果初期末或刚刚进入结果盛期的核桃树冠幅确定(顾斌等),采用核桃丰产栽培技术是改变目前核桃生产落后状况的重要措施,选择优良品种进行嫁接是核桃幼树实现丰产优质的关键技术(张文越),今后应大力研制和推行核桃安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
树体管理:核桃秋季落叶后或春季放叶前都可进行栽植,树形以主干疏层形(或分散疏层形)和自然开心形为宜,要求在5~7a内基本完成整形。
核桃在冬季休眠期内修剪易发生伤流,且不同时期修剪,其伤流量的多少不同(杨华廷)。
试验证明,核桃大树以果实采收后至叶片变黄以前带叶修剪最好,此时修剪无伤流发生;长势旺的幼龄树,应在春季带叶修剪。
卢根良等人指出,幼树、初结果树修剪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各级骨干枝,使其尽快形成良好的树体骨架;盛果期树修剪的主要任务是及时调整平衡树势,调节生长与结果的矛盾,延长盛果期年限;衰老树修剪的任务是用徒长枝、新发枝更新复壮树冠。
幼树应进行修剪,否则易出现早衰现象,直接影响产量(张文越等,1986)。
病虫害防治:据文献记载,目前已知为害核桃的害虫有120余种、病害有30多种。
从全国范围来看,不同地方病虫害种类、分布、为害程度各有不同。
如陕西、甘肃、四川核桃横沟象为害严重,北京、河北、山东核桃瘤蛾为害严重。
核桃病虫害直接影响核桃的产量和质量,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姬生锋等对以核桃黑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冬季和初春应以综合防治为主,将害虫控制在发生为害之前,夏季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人工防治为辅,直接控制当年为害,减少后期和来年病虫来源,秋季以人工防治为主,压低越冬病虫来源,减少来年发生量。
1.5.成本收益近10年来,我国核桃生产的成本效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趋势是单位面积成本逐年提高,而核桃价格和经济收益在显著增加。
譬如,有些早实核桃良种丰产园,栽植第3年投产,第4年亩产100~150kg,4每公斤核桃坚果28~36元,亩产值为2800~5000元,亩纯效益达2000~4000元。
2.市场流通2.1.流通体制中国核桃的流通体制首先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多渠道自由经营阶段及供销社为主体的计划管理阶段。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对几乎所有农产品实行严格的统购统销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核桃的生产和消费。
随着核桃市场体系和信息检测分析的不断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各类批发市场为中心、城乡农贸市场为基础、直销配送和连锁超市为补充的市场体系。
市场主体发展逐渐壮大,出现了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多种经营主体,促进了核桃产业发展(韩一军等,2007)。
2.2.流通渠道目前,中国核桃产品的流通渠道多种多样,主要通过城乡集贸市场、批发市场、产销一体化企业、超市等零售商店和果业协会等渠道由生产者到消费着手中。
其中,产销一体化成为新的生产流通形式,核桃产区的各种协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3.市场价格从上世纪80年代初(1984),国家放开果品购销价格后,种植果树成为果农的“伊甸园”,中国果业持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此期间,包括苹果、柑橘在内的多种水果的价格出现了大的波动,其中桃、葡萄等果品的价格起伏频次多、频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