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题说明:本试卷是配合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教材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综合练习。
试卷难易程度适中,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认真、规范答题。
第 I 卷选择题(共 40 分)一、选择题(共 20 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恩格斯说:“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告诉我们()A.哲学是自发产生的B.人人都是哲学家C.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D.哲学能够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2.达尔文的进化论否定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了哲学上的革命。
这说明()A.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B.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神创论的荒谬性逐渐暴露出来C.具体科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条件D.具体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甲乙二人做生意均失败。
甲认为,生意失败是天命所致,我应顺应天命,另谋其他出路;乙认为,事在人为,经验不足可以历练积累,遂重新创业。
由此可见()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自发的世界观阻碍事业成功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了一个箭射不到靶上的理论,即箭要射到靶上,必先经过路程的一半;然后又要经过剩下一半路程的一半,以此类推,箭永远有一半的路程要走,所以它永远也射不到靶上。
此理论虽然荒谬,但几千年来却无人给出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
该理论主要揭示出 ()A.思维和存在之间具有同一性B.唯心主义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合理性C.思维和存在之间具有矛盾性D.形而上学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合理性5.牛顿经典力学对近代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使近代唯物主义呈现出很大的机械性和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②没有偶然性,一切都是必然的③人体就是一架机器④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6.启蒙哲学引导和塑造了现代精神,开启了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化的大门。
经过几百年发展,现代性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后现代哲学应运而生,它全面反思和批判人类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弊端,并对启蒙哲学发起了猛烈攻击。
这表明()①哲学对社会弊端有批判功能②哲学可以引导和塑造时代精神③时代的变化推动哲学的变化④哲学分歧皆是对社会斗争的反映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7.《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这一观点是 (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8.有一句谚语:“顺水行舟一人易,逆水划船十人难。
”下列的格言、警句体现了相同道理的有 ( )①不懂庄稼脾气,枉费一年力气②劈柴不识纹,累死劈柴人③过了芒种,不可强种④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从植物成熟的周期,到太阳周而复始的轮回;从对季节更替的全程关注,到对播种与收获的适时测度·我们的先祖探索着自然运行的规律,并以此为指导安排农事和生活,也创造了春节与年的文化。
上述材料体现了()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②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发展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④10.同学之间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展开讨论。
一位同学认为,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
另一位同学就此提出反对意见,宇宙中是否存在地外文明就一直不能得到实践的检验。
第二位同学的观点()B.正确地看到了实践所不能检验的问题C.没有理解实践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D.没有理解实践标准与其他标准是结合在一起的11.“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
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屋室,采草以和方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
”东汉思想家王充批评的这种人 ()A.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2.在改革开放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人将一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图完整地呈现于世人面前: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再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变化体现了()①实践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源②主观与客观在发展中达到统一③认识是不断发展的④整体在部分的联系中存在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3.红色给人奔放、热烈、让人惊醒的感觉,但红色在不同的领域又具有不同的含义。
以红灯为例:在交通信号灯中,红灯亮示意停止;在饮水机上,红灯亮表示加热;在举重赛场上,红灯亮表示举重失败,等等。
这里体现的哲学道理有()①立场不同制约着意识能否正确反映事物②事物的含义要在具体的联系中体现出来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④人创造的联系不具有客观性A.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4.有专家指出,由于气候具有地域性特征,全球变暖在局部范围内利大于弊是可能的,但从全球角度而言则无疑是弊大于利。
一位乌克兰气象学家曾指出,全球气候变暖目前对乌克兰的影响就是利大于弊。
由此体现的相关哲学道理是()①矛盾具有特殊性②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③办事情应抓住主要矛盾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5.“囧”、“槑”等字,虽然在网络上的意思与其原意毫不相干,但因为表达起来方便、形象,深得网友热捧;同时,网络生僻字的不规范使用也引起了一些专家的担忧。
下列①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②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④骐骥长于日行千里,雄鸡长于报晓司晨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呼唤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呼唤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观念。
这反映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的面貌17.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从事生产实践,知识分子创造精神财富②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③这种做法符合群众利益,符合群众观点④生产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8.1987 年,凡高的《向日葵》在伦敦拍卖会上被日本人以 3 990 万美元买走。
1990 年,凡高的《加歇医生像》以8 250 万美元创造了当时的世界拍卖最高价。
而凡高生前却得不到人们的认可, 37 岁即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人们对凡高艺术价值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学道理有()①艺术的美属于价值范畴,人们不可能取得广泛的认同②人们对艺术和美的理解也是不断发展的③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人们的广泛认同④新事物前进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A.②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9.在一次哲学讨论课上,同学们就历史的发展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其中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人类社会的进步主要源于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B.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C.人类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又是有规律的D.人类的生产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有决定作用20.在一次主题为“理想”的班会上,很多同学的发言是以“我喜欢”开始的,他们对自己的喜好和性格特点大加渲染,却一点也没有提到他对集体、社会、国家和时代的理解。
下列各项评述正确的是()①离开时代和社会需要来“自我设计”必然行不通②离开社会的帮助,个人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③他们都懂得集体是发展个人才能和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④没有看到个人价值只有在个人同社会和他人发生关系时才是有意义的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60 分)二、非选择题(共 4 题,每题 15 分,共 60分)21.哥本哈根会议涉及各国从高碳排放的工业文明向低碳消耗的生态文明的革命性转型,世界必然走向低碳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
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趋势。
我国 W 市提前洞察了这一趋势,在发展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引下,率先布局,结合自身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新能源、改进电力技术、创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分析W 市是如何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的?(15 分)22.2010 年 10 月 1 日下午 18 时 59 分 57 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像、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自“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今天的太空漫步,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发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5 分)23.地处沿海的某市地下矿藏十分丰富。
随着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资源储量与生产发展要求不断拉大,原有的发展空间已日益受到限制。
生产要素紧缺带来的“增长的烦恼”和粗放经营造成的“发展误区”使该地深刻认识到:“黑色”的战略思路盯住地下矿藏的开发,势必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势必导致山穷水尽的恶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是必由之路。
近年来,该市在分析研究自身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果断决策,把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调整的眼光投向有近 200 公里海岸线的海洋,提出了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临港产业,建设现代化沿海大城市的“蓝色”战略思路。
该市的发展战略从“黑色”转向“蓝色”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15 分)24.新中国成立伊始,针对当时的实际,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后来由于对国内外形势判断不准,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七大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中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
(15 分)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题答题纸一、选择题(共 20 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二、非选择题(共 4 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21.22.23.24.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 20 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C C A C D A B A D C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D C A B B B D A A D 【部分解析】1.C解析:“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