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课程纲要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课程纲要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
课程类型:必修4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生活与哲学》
授课时间:43课时
设计:郑州市第七中学高三年级政治备课组
授课对象:高三年级
课程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你将能:
1、 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
2、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内容与安排
[课时1]始业教育:解读本模块的《课程纲要》、学案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 内容标准: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
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课时2]第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

[课时3]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课时4] 课后跟进练习及课时作业的处理。

[课时5]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时6]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课时7] 课后跟进练习及课时作业的处理。

[课时8]第三课: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课时9]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课时11] 课时作业的处理及课后跟进练习。

[课时12] 单元检测及讲评。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
◆内容标准: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
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解析客
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
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列举现实生
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
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
进。

[课时13]第四课:世界的物质性。

[课时14]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课时15] 课时作业的处理及课后跟进练习。

[课时16]第五课:意识的本质
[课时17] 意识的作用。

[课时18课时作业的处理及课后跟进练习。

[课时19] 第六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时20]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时21] 课时作业的处理及课后跟进练习。

[课时22] 单元检测及讲评。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内容标准: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
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
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列举多方面的创新表现和成果,辩证地说明批判性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阐释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

[课时23]第七课: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时24]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课时25] 课时作业的处理及课后跟进练习。

[课时26] 第八课: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课时27]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课时28课时作业的处理及课后跟进练习。

[课时29第九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课时30]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课时31] 课时作业的处理及课后跟进练习。

[课时32] 第十课: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课时3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课时34] 课时作业的处理及课后跟进练习。

[课时35] 单元检测及讲评。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内容标准: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
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课时36]第十一课:社会发展的规律
[课时37]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时38] 课时作业的处理及课后跟进练习。

[课时39]第十二课:价值与价值观
[课时40]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课时41]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课时42] 课时作业的处理及课后跟进练习。

[课时43] 单元检测及讲评。

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1.教材:对教材进行校本的二度开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速。

2.练习:《导与练》配套的作业手册和单元检测;每一课时的当堂训练和
每一课的跟进练习。

3.其他资源:学科网,天星教育网,央视国际等
二、实施手段
1.学案:编制学案,基于课程标准组织教学 ,通过学案对学习全过程进
行指导
2.错题订正本和笔记本
三、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教学。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

因课时限制,该教学法主要用于《经济生活》主干知识的课堂教学,对于辨析和评析类试题的讲解。

2.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合作方式完成小课题研究,主要用于每次的课后跟进练习和大型考试后的试卷讲评。

对于某一时政问题的合作探究。

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的方法和技能,做中学,学中做。

3.讲授和训练:精讲主干知识,精练结构化知识,练习以节为单位,通过全批全改及面谈、面批,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四、教学反馈
1.课堂反馈:主要通过观察、提问、交流、考试等途径来实现。

2.课后反馈:主要通过校本作业、学案、课后跟进练习等途径来实现。

五、整理与复习
以核心概念、原理、高考考纲为核心,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以典型例题或高考试题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高考要求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课程评价
一、学分认定的评价指标及成绩来源
学分认定的评价指标,由模块学习过程和模块测试成绩两项构成。

1. 模块学习过程。

由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和出勤情况三项构成。

2. 模块测试成绩。

这是评价的主要指标。

测试成绩的形式:卷面测试,自主命题。

评定:每课的课后跟进练习以85分为优秀,75分为过关,75分以下补
考。

单元测试以85分为优秀,75分为过关,75分以下补考。

期中测试以85分为优秀,75分为过关,75分以下补考。

二、学分认定及结果处理
全部合格者获得2学分,否则补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