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冷冲模课程设计说明设计题目: 冷冲压模具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级:模具0910班学生姓名:陈广爵学号:06091001 指导教师:翟小兵起止日期:2011年4月11日一2011年4月24日设计任务书.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主要设计计算4.1 排样方式的确定及其计算 4.2 冲压力的计算4.3 压力中心的确定及相关计算 4.4 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 5 模具总体设计5.1 模具类型的选择 5.2 定位方式的选择5.3 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 5.4 导向方式的选择 ...... 6 主要零部件设计 ..........6.1 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 6.2 定位零件的设计6.3 导料板的设计 ........ 6.4 卸料部件的设计 ...... 6.5 模架及其它零部件设计 6.6 模具总装图 ..........参考文献 设计总结及体会1、设计任务书冷冲模课程设计是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在学完基础理论课、技术基础课6.7 冲压设备的选定 6.8 模具零件加工工艺 6.9 模具的装配 ......25 26 2833 34和专业技术课的基础上,所设置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目的是:1)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冷冲模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2)巩固与扩充“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冷冲模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掌握冷冲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查阅设计资料和手册、熟悉标准和规范等。
2、冲压件工艺性分析2.1需制造的零件图Oir60制件如图所示,材料为Q235料厚2mm制件精度为IT14级,年产量30万件。
2.1.1冲裁件工艺分析从冲裁件的结构工艺性和冲裁件的精度和断面粗糙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冲裁件的结构工艺性表1冲裁件结构工艺性分析表2、冲裁件的精度和断面粗糙度尺寸精度:零件图上所有未标注公差的尺寸为自由公差,按IT14级计算公差。
精度适合用于冲裁。
表面粗糙度:零件图上所有未标注表面粗糙度,考虑为12.5U m 。
适合冲裁。
结论:该制件适合冲裁工艺性,适合冷冲裁加工,其加工工艺性好。
3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该制件的加工只有两道工序,即冲孔、落料。
所以设计为级进模。
4主要设计计算4.1排样方式的确定及其计算设计总结及体会查表6-1-9工件间搭值a1=1.8,边缘搭边值为1.8,条料宽度偏差查表6-1-11 取^ =0.5,导料板与条料之间的最小间隙,查表6-1-13,去Z=0.5。
查表6-1-9工件间搭边值a 1=1.5, a 2=1.8,条料宽度偏差查表6-1-11,取△ =0.5, 导料板与条料制件的最小间隙,查表 6-1-13,取Z=0.5。
⑴排样方式选择直排B 0?= (D max +2a+Z)0? =(90+2*1.8+0.5) 00.5=94.1 爲查表,选择板料规格为2000*1100*2,每一块可剪1100*94.1规格条料21块。
得: "1=21*器*100%=28.3%画排样图,如下。
材料利用率计算:一根条料的材料利用率:N 1 mA*100%式中:A个制件有效面积; A =1394mm根条料的面积;2A 1=103510mm根条料所冲制件的个数;1100n 1 =英4623.54. 2、冲压力的计算4.2.1冲裁力F冲裁力F可按下面公式计算:F=KLt 0式中:F——冲裁力(N)K ――安全系数,K=1.3L ――冲裁周边长度,计算得260.6mm t――材料厚度(mm)0 ——材料的抗剪强度(Mp a),查表7-4-1为310-380Mpa,取380Mpa。
得:F= KLt 0=1.3*260.6*2*380=257472.8N4.2.2推件力F TF T = n K T F式中:K T——分别是推件力系数,查表6-1-15得K T =0.055n――同时卡在凹模内的冲裁件(废料)个数。
取n=4.F T = n K T F=4*0.055*257472.8=56644NF z= F+F T=314116.8N4.3、压力中心的确定及相关计算X=2 P1X1/ 2 PI 丫= 2 PIYI/ 2 PI经计算X=29.77, 丫=444.4、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表2冲模刃口尺寸5模具总体设计5.1模具类型的选择根据设计方案确定设计级进模,模架选用对角导柱式模架。
5.2定位方式的选择在结构设计方面考虑制件的厚度为2mm,精度要求不高。
采用挡板和挡料销定位方式,可以满足加工精度的要求。
5.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在结构设计方面考虑制件的厚度为2mm,精度要求不高。
采用弹性卸料方式,可以满足加工精度的要求h ――附加长度,主要考虑凸模进入凹模深度( 0.5~1.0mm )、总修模5.4 导向方式的选择为了操作方便,选用双柱可倾压力机,横向送料。
6 主要零部件设计6.1 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6.1.1凹模外形尺寸 H 的确定凹模采用板状结构通过螺钉、销钉与下模座固定。
因冲制批量较大,考虑到模 具的磨损和保证冲件的质量,凹模刃口采用直刃壁结构,刃壁高度取 8mm 。
经验计算公式:凹模厚 H H=ks=0.5*90=45凹模宽度 B B=s+(2.5~4.0) H=90+3*45=225 凹模长度 L L= s 1+2s 2=50+2*42=134式中:k ――凹模厚度系数,考虑到板厚的影响,其值表6-1-23为0.5:; S ――垂直于送料方向的凹模刃壁间的最大距离90 ;s i ――送料方向的凹模刃壁间的最大距离 50;根据查表GB/T2855.1 —1900,确定凹模的外形尺寸为为 250*160*50。
6.1.2 落料凸模尺寸的确定:按凹模尺寸配作,保证合理间隙Z max =0.36。
凸模确定长度按下式计算:L= h 1 + h 2 +h 3+h 4+hh 2 ――固定卸料板厚度;h 2=18h 4 ——弹性橡胶厚度; h 4=40s2送料方向的凹模刃壁到凹模边缘的最小距离,其值表6-1-24为 42。
Z min =0.246mm ,式中: h 1 ——凸模固定板厚度;h 1=22h3导料板厚度; h 3=10量(10~15m m )及模具闭合状态下卸料板到凸模固定板地安全距离( L= h i + h 2+ h 3+h=22+18+10+40+36=126mm6.2定位零件的设计采用导料板的导料装置,送料方向采用固定挡料销定位,6.3导料板的设计导料板间距:A=B+Z=32+0.5=32.5mm6.4卸料部件的设计本设计采用弹性卸料装置,卸料板和各型孔与凸模保持0.5Z min 间隙,这样有利于保 护凸模、凹模刃口不被啃坏。
6.5模架及其它零部件设计模架类型采用对角导柱导向模架。
模架精度等级为II 级。
用表查地凹模周界尺寸为250*160mm ,模架的闭合高度在 200~240之间。
6.6模具总装图It,...15~20mm )。
6.7冲压设备的选定压力机的标称压力F压必须大于或等于总冲压力F z的(1.1~1.3)倍,即:F压(1.1~1.3)F z 34.6吨。
查表双柱可倾压力机参数,初选压力机型号规格为6.8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表3冲孔凸模加工工艺规程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设备工序简图1 备料将毛坯锻成圆棒?15mm*130mm2 热处理退火J25-40。
8 9车削车床热处理按热处理工艺,淬火回火达到58-62HRC磨削磨外圆、两端面达设计要求磨床钳工精修检验全面达到设计要求工序号工序名称备料热处理粗刨热处理磨平面钳工划线铣漏料孔加工螺钉孔、销钉孔及穿丝空热处理表4落料凹模加工工艺规程工序内容设备工序简图将毛坯锻成长方体退火刨六面达到250*160*28,互为直角调质光六面,互为直角划出各孔位置线,型孔轮廓线达到设计要求按位置加工螺钉孔、销钉孔及穿丝空按热处理工艺,淬火回火达至U 60-64HRC磨床铣床钻床6.9模具的装配详情图纸见附图(装配图)。
匡余华,《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 周理,《冷冲压设计指导教程与简明手册》 胡晓岳,《冲模课程设计》指导书,广州,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1设计总结及体会课程设计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实践环节,它的知识面宽、学科广、综合性强,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巩固了以前学过的知识,提高了查阅资料能力,使我更 加认识到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为我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本次设计,在查阅了相关文献后,我设计了用来加工平垫圈的加工工艺设备一 —冲孔落料级进模。
通过这次设计,我尝到了许多的东西。
首先对于 AUTOCAD 和 UG 用更加熟练;其次,通过模具设计我对于模具设计的流程基本上熟悉。
能较正 确的选用当中的标准件。
这次设计是对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性的实践。
涉及到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模具设计、互换性以及 CAD 各个方面的内容。
设计过程中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和目的,循序渐进,力求数据准确,结构合理。
参考了许多文献资料。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改革探索经验不足,组织工作还有缺陷,何况形势总在不 断发展,现在未完远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不能说本设计的相关内容特别完善。
还需要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修改、锤炼、不断完善,永无休期。
其中修改方向可以向导柱导套型、柔性化、及其它结构上的修改,已至于达到完善。
本次冷冲模设计历时两个星期,此次课程设计涉及了模具设计方法,凸模设计, 凹模设计,垫板设计,卸料板设计,排样图设计等等模具结构,模具设计相关的工艺知识,实现了对所学习的知识的应用与固化。
涉及的问题主要有模型制作的基本过程,对制作模具所用到的设计过程的认识,对相关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还有以前学习的机械制图方面的知识在本次课程设计中也有用到。
让我们学习了如何查资料和编写模具说明书,对将来离校后的工作有了一定的能力提升。
同时感谢翟小兵老师和胡晓岳老师的悉心指导!5 主要零部件设计号,宋体)5.1 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三号,宋体加粗)5.1.1落料凸模(四号,宋体)正文:小四宋体,1.5 倍行距)5.1.2冲孔凸模(四号,宋体)参考文献1 陈剑鹤. 模具设计基础.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 2 冲模设计手册编写组. 冲模设计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3设计总结及体会正文:小四宋体,1.5 倍行距)备注: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
冷冲模课程设计评分表姓名 总成绩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