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史背景:
社会战乱动荡
包税制阻发展
英法争夺入侵
阿里掌握政权
西方文明影响
目的:维护自己统治抵御外来侵略建立强大帝国
推行:穆罕默德·阿里,1808-1849
内容:
经济-发展机器工业(育人才、军工主、保民工),民族工业迅速;注重土地农业(废包税、地私有、重水利)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中央设高会、地方简区划、压制割据势、整顿社治安)
军事-建立近代军队(办军校、强训练、扩军营、建海军),逐步走向强大
文教-学习西方文化(办新学、派留学、出译书)
结束:工业发展受限,扩张战争灾难,残酷镇压反抗,阿里病逝被废
性质:封建农奴制基础上的富国强兵的封建改革
影响:消灭地方割据、确立统一集权
推动近代进程、全面发展经济
建立强大军队、捍卫独立保障
引进西方文化、推动历史进步
局限:社会性质未变,穷兵黩武灾难
洋务运动:
洋务派主要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矿企业,制造船炮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央以奕欣,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
那时候凡是和外国人有关的事都被称为"洋务",而这一派又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因而被称为"洋务派"。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九十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所谓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被称为"洋务运动"。
主要内容:
① 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 后期,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企业。
③ 洋务派除办军事、民用工业外,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还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1885年,清政府正式成立了管理海军事务的机构――海军衙门。
3.评价:
①洋务派所创办的军用、民用企业所采用的技术设备,都是外国淘汰下来的旧技术设备,所办工业从一开始就落后于人,况且清朝统治者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已经被西方侵略者吓破了胆,还怎样谈得上什么"自强"。
洋务派所创办的民用企业也是官僚式的管理体制,企业中贪污腐化无所不有,等同于清朝的官场,因此,洋务派的民用企业也是经营不善,连连亏损,更谈不上什么"求富"。
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对西方的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补充:
相同点:
类型:都属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改革。
背景:内忧外患;
目的: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
性质:地主阶级改革;
内容:创办近代企业和新式学校、派留学,创建军队等;
结果:改革都不够彻底,失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文化,有助于两国的近代化。
不同点:阿里改革涉及到政治、较全面;洋务运动侧重军工、国防,改革更不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