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和风险评价全部习题

生态和风险评价全部习题

第七章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位于原厂界(或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工业类改扩建项目,其生态影响评价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做生态影响分析就可以2、某拟建工程的建设会影响到世界自然遗产地,工程占地仅为0.8km2,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公路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3、某拟建公路长1000km,占用人工林、荒地、部分耕地、建设用地,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公路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4、某拟建公路长1000km,部分路段占用人工林、荒地,部分路段占用某森林公园,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公路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5、某拟建水库占地面积2km2,影响区域涉及到部分原始天然林,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工程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6、某工程的建设可能影响到自然保护区,工程占地为10 km2,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工程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7、某拟建公路长60km,部分路段占用人工林,荒地,部分路段会影响到风景名胜区,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公路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8、某拟建项目永久占地1.8 km2、临时占地0.7 km2,该项目会影响到某地质公园,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项目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9、某扩建项目原项目占地5 km2,扩建项目新增占地1.6 km2,该改扩建项目会影响到附近某天然渔场,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项目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10、某拟建矿开采项目项目占地18 km2,需占用部分人工次生经济林和耕地,该矿山开采项目会导致耕地无法恢复,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此项目的生态影响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11、根据《环境影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

A、区域可持续发展B、区域的生态敏感性C、生态完整性D、区域功能性12、根据《环境影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工程全过程,以( )为调查分析的重点A、勘察期和施工期B、施工期和运营期、C、运营期和退役期D、勘察期和运营期13、根据《环境影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根据评价项目自身特点,区域的生态特点以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的相互关系,确定工程分析的重点,分析()A、生态影响的替代方案B、生生态影响的方式C、生态影响的施工时序D、生态影响的源及其强度14、根据《环境影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现状调查的范围应()A、大于评价工作的范围B、等于评价工作的范围C、不小于评价工作的范围D、不大于评价工作的范围15、根据《环境影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评价的生态现状调查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的多样性等数据,给出主要生物物种名录、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等调查资料。

A、一级B、二级C、三级D、一级和二级16、根据《环境影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现状调查时,在什么情况下,应做专题调查。

()A、项目投资额较大时B、项目评价范围较大时C、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时D、项目评价等级大于二级以上时1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的生态现状调查,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或实测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样方予以验证。

A、一级B、二级C、三级D、一级和二级1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生态背景调查应重点调查A、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过程B、相关非生物因子特征C、受保护的珍惜濒临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建群种和特有种以及天然的重要经济物种D、主要生态问题1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生态背景值调查受保护的生物物种时,如涉及()保护物种,珍惜濒临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等。

A、县级以上(含)B、市级以上(含)C、国家级D、国家级和省级2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对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的调查,如涉及()应逐个说明其类型,等级,分布,保护对象,功能区划保护要求等A、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B、特殊生态敏感区C、重要生态敏感区D、居住区和文教行政办公卫生区2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生态现状调查中,对主要生态问题的调查,应调查影响区域为()A、未来预计存在的制约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B、已经存在的制约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C、已经存在的制约本区域经济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D、未来预计存在的制约本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2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生态现状评价涉及受保护的敏感物种时,应重点分析该敏感物种()A、生态学特征B、结构C、变化趋势D、功能2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将拟实施的开发建设活动的影响因素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别列在同一张表格的行与列内,逐点进行分析,并逐条阐明影响的性质、强度等,由此分析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影响,该方法称为()A、列表清单法B、图形叠置法C、生态机理分析法D、网络法2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受其影响的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依照生态学原理分析,预测工程生态影响的方法,该方法称为()A、列表清单法B、图形叠置法C、生态机理分析法D、景观生态学法2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通过研究某一区域、一定时段内的生态系统类群的格局、特点、综合资源状况等自然规律,一级人为干预下的演替趋势,揭示人类活动在改变生物与环境方面的作用的方法。

该方法称为()A、列表清单法B、图形叠置法C、生态机理分析法D、景观生态学法2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应按照()的次序提出。

A、减缓、避让、补偿和重建B、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C、减缓、补偿、重建和避让D、避让、补偿、减缓和重建2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惜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A、修复B、补偿C、避让D、重建2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时,也应尽可能提出()措施,否则,应制定()措施A、恢复;避让、修复和补偿B、避让;恢复。

修复和补偿C、修复;避让、修复和补偿D、避让;恢复、修复和重建2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对各种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后,应优先选择()的替代方案。

A、生态影响最小B、生态影响可接受C、生态影响最大D、投资估算最少3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对各种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后,最终选定的方案至少应该是()A、生态影响最小B、投资估算最少的方案C、工程量最少的方案D、生态保护可行的方案DABAC ABBCB CBDCA CBCDA BAACD BCBAD第十章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1、以下适用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是()A、核建设项目B、化肥厂氨罐扩建项目C、火电厂供水系统改造项目D、新建维修厂通风系统项目2、甲、乙、丙、丁四个项目均存在重大危险源,各项目设计的危险源分别为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和爆炸危险性物质,从危险源角度判断下述需要进行二级风险评价的是()项目A、甲B、乙C、丙D、丁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涉及氰化钠生产、使用、贮运的建设项目,其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别为一级的条件是()A、所有氰化钠生产项目B、环境敏感地区C、安全评价认为存在问题D、非重大危险源4、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以下可不作为二级环境风险评价基本内容的是()A、源项分析B、后果计算C、风险识别D、风险管理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以下应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的建设项目是()A、钢材物流中心B、海滨浴场C、鞭炮贮运仓库D、核电站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不适用于()的环境风险评价A、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项目B、核建设项目C、化学纤维制造项目D、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项目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A、生产、使用、贮运B、生产C、生产、使用D、生产、贮运8、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的概论()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A、为零B、大于1C、不为零D、大于或等于19、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可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A、建设期间B、运行期间C、建设、运行、退役期间D、建设和运行期间10、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利用()可开展环境风险评价A、风险值B、类比法C、安全评价数据D、最大可信灾害事故风险值11、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A、一二三级B、二三级C、一二三四级D、一二级12、如环境风险评价的区域位于环境敏感地区,则该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A、三级B、二级C、一级D、一级或二级13、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临界量得功能单元A、等于B、等于或超过C、等于或低于D、超过14、环境风险一级评价应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对事故影响进行()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A、定量B、定性C、定量或定性D、半定量15、如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源属非重大危险源,其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A、三级B、二级C、一级D、一级或二级16、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程序的第一步骤是()A、源项分析B、后果计算C、风险识别D、风险评价17、在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环节中,在源项分析后应作()工作A、源项分析B、后果计算C、风险识别D、风险评价18、在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环节中,如果风险评价提出“可接受风险水平”,则应提出()A、应急措施B、风险管理指标C、风险管理教案D、风险后管理方案19、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A、公用工程系统风险识别B、生产原材料风险识别C、生产产品风险识别D、生产过程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20、在风险识别环境资料的收集过程中,重点收集()资料A、厂址周边环境B、人口分布C、区域环境资料D、厂址内环境21、风险识别风险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分为()类型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22、风险识别风险类型,根据()分为火灾、爆炸和泄露三种类型A、有毒有害物质扩散规律B、有毒有害物质产生的后果C、有毒有害物质性质D、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23、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环境风险类型分为()三种类型A、一级、二级、三级B、重大危险源、中等危险源、一般危险源C、有毒、易燃、爆炸D、火灾、爆炸、泄露24、大气环境风险评价,首先()A、计算浓度分布B、计算浓度最大值和最小值C、计算损害范围D、计算损害值25、大气环境风险评价,首先计算浓度分布,然后按()规定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给出该浓度分布范围以及在该范围内的人口分布A、《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B、《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C、《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D、《工业产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26、在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时,厂址及周围居民区、环境保护敏感目标应设置()A、空间防护距离B、安全防护距离C、卫生防护距离D、防火间距27、在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时,厂区周围工况企业,车站,码头,交通干道等应设置()A、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B、安全防护距离C、卫生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D、空间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28、应急环境监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的内容是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查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依据A、决策B、指挥C、参考D、技术答案BBBBC BACDC DCBAB CBADB CDDAB CA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