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植物细胞 一、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内部构造,计量单位是微米 (1μm=10-6m) 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内部构造,计量单位是A, (1A=10-10m) 二、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原生质体、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细胞壁三部分。 1、 原生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细胞的一切代谢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1) 细胞质 (2) 细胞器:定义。 A、 质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三种,注意其所含色素,有色体与色素的区别。 B、 线粒体:细胞的“动力工厂”。 C、 液泡:植物细胞特有结构。细胞液非原生质体组成部分。 D、 内质网:分光滑内质网和粗糙内质网(上有核糖体)。 E、 高尔基体 F:核糖体 G:溶酶体 (3) 细胞核:核膜、核液、核仁、染色质四部分。 A、 核膜:根据核膜有无,区分原核生物(细菌和蓝藻);真核生物。 B、 核液; C:核仁; D:染色质 2、 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 (1) 淀粉粒:具有脐点和层纹;有单粒、复粒、半复粒三种;加碘液显蓝紫色。 (2) 糊粉粒:贮藏蛋白质;通常存在于种子中;加碘液显棕色或黄棕色。 (3) 菊糖:果糖聚合而成,存在于菊科、桔梗科;不溶于乙醇,加α-萘酚,硫酸,显紫红色,并很快溶解。 (4) 草酸钙结晶:方晶、针晶、砂晶、簇晶和柱晶。 (5) 碳酸钙结晶:(钟乳体);如何区别草酸钙结晶和碳酸钙结晶。(加醋酸、稀盐酸溶解,有气泡产生。 3、 细胞壁: (1)由中胶层、初生壁和次生壁组成,复合中层的概念。 (2)纹孔及纹孔对:由于次生壁不均匀增厚形成,有单纹孔、具缘纹孔、半缘纹孔三种。 (3)细胞壁的特化:木质化、木栓化、角质化、粘液化和矿质化的特点及检识方法。 2
植物组织 一、组织是许多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机能相同而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群。依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同,组织可以分为分生组织、基本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与分泌组织六大类。各类组织的分布和功能。 二、分生组织的特点,性质和来源不同,分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依所处位置不同,分顶生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各自的分裂的特点及所包含的组织。初生生长、初生构造、次生生长、次生构造的概念及特点。 三、薄壁组织:特点及分类(基本薄壁组织、同化组织、贮藏组织、吸收组织、通气组织)。 四、保护组织依来源和形态结构不同,分表皮(初生保护组织)和木栓(次生保护组织);表皮细胞的特点,腺毛、非腺毛的形态特点及区别,气孔(气孔器)的形态特点,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禾本科气孔器的形态特点;双子叶植物的气孔轴式:平轴式(平列式)直轴式(横列式)、不等式(不等细胞型)、不定式(无规则型)、环式(辐射型);木栓的特点及形成 ;周皮的概念、皮孔的形成和特征。 五、机械组织:依细胞壁增厚的方式和细胞的形态,分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两类;厚角组织的特征和分类(真厚角组织、片状厚角组织和腔隙厚角组织);厚壁组织的特性,纤维及其类型,纤维与石细胞的形态区别。 六、分泌组织:依分泌物积蓄体内或排出体外,分外部分泌结构和内部分泌结构:腺毛、蜜腺;内部分泌结构: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囊)、分泌道、乳汁管的形态特征、功能及类型。 七、输导组织:依构造和运输物质的不同分导管、管胞(存在于木质部中)、筛管、筛胞(存在于韧皮部中);各自的形态特点及功用;导管的类型(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孔纹及混合类型)。 八、维管束及其类型:维管束从蕨类植物开始出现,具有维管束的植物,称为维管植物。维管束主要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束状结构,贯穿于植物体各器官中,形成一复杂的输导系统。同时兼起支持作用。根据维管束中木质部和韧皮部的排列方式和有无形成层,维管束分为:有限外韧维管束(如单子叶植物茎;无形成层,韧皮部居外侧,木质部具内侧);无限外韧型维管束(如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茎。有形成层,韧皮部居外侧,木质部具内侧);双韧维管束(如茄科、葫芦科和夹竹桃科等。无限外韧维管束的木质部内侧亦有韧皮部)周韧维管束(如百合科、禾本科等及蕨类植物。木质居中央,韧皮部包在外方);周木维管束。
植物器官 器官:植物体上具有一定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执行一定生理机能的部分。 被子植物:根、茎、叶—营养器官 花、果实、种子—繁殖器官 第一节 根:主根、侧根、纤维根—定根;不定根 一、变态根的类型: 储藏根(肉质直根,块根),支持根,气生根,攀援根,水生根,呼吸根、寄生根。 二、根的显微构造 (一)、根尖的构造:根冠、生长区、伸长区、根毛区 (二)、根的初生构造 3
1.表皮:有根毛,被称作吸收表皮。 2.皮层:由外向内,分为外皮层、皮层薄壁细胞和内皮层三部分。 皮层面积大于维管柱面积 内皮层:明显,可见不同形式的增厚。 3.维管柱:大多数植物由外到内分为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三部分,但某些植物中还具有髓。 (1)中柱鞘: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 (2)辐射型维管束: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的成熟方向为外始式。 根初生木质部分为几束,就称为几原型。 (3)髓部: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不具髓,但有些植物有髓,如乌头、龙胆、桑等。 单子叶植物的根有发达的髓部,如百部块根。 (三)、根的次生构造 大多数蕨类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根—初生构造 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次生构造--根的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形成 特点:1、周皮代替表皮(栓内层发达,称为次生皮层) 植物学上“根皮”,仅指周皮部分; 药材学上的“根皮”是指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包括韧皮部和周皮。 2、皮层: 次生皮层,实际为栓内层,狭窄。 3、维管柱:发达。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维管束外韧型。 (四)、根的异常构造 1、同心环状异常维管组织。牛膝。 2、附加维管柱。何首乌。 3、木间木栓。甘松。 第二节 茎 茎与根的主要区别是——茎具节与节间,茎上生叶、花、果,具有向光性、背地性、背湿性。 一、 变态茎的类型 1. 地下茎的变态:根茎、块茎、球茎、鳞茎 2. 地上茎的变态:叶状茎、刺状茎、钩状茎、茎卷须、小块茎或小鳞茎 二、茎的显微构造 (一)、茎尖的构造:分生区(生长锥)、伸长区和成熟区3部分组成。 (1)茎尖的顶端没有类似根冠的构造 (2)生长锥四周形成叶原基和腋芽原基的小突起,以后发育成叶和腋芽,腋芽形成枝条。(3)成熟区的表皮不形成根毛,但常有气孔和毛茸。 4
(二)、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1、表皮:外被角质层、蜡被、毛茸和各式气孔组成。无根毛。 2、皮层:(1)维管柱面积大于皮层面积(2)近表皮常有厚角组织(3)内皮层不明显或无 3、维管柱:(1)初生韧皮部的成熟方向为外始式,初生木质部的成熟方向为内始式。 (2)维管束为无限外韧型;(3)有髓及髓射线 (三)、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 大多数木质茎--次生构造发达; 草本植物--次生结构往往不发达—大部或完全为初生构造 初生与次生构造的区别:周皮代替了表皮,维管束连续成环,木质部发达。 由外到内可见:木栓层→木栓形成层→皮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 概念:落皮层:多数植物木栓形成层细胞活动周期不长,仅有数月,又在其内方再产生新的木栓形成层,出现新的周皮。新周皮和老周皮形成落皮层。落皮层也称树皮;皮类药材指形成层以外的所有部分。 (四)双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异常构造 1、髓束。大黄 2、同心环状异常维管组织。鸡血藤。 3、木间木栓。甘松。 (五)、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特点: 1、最外为表皮。 2、木栓形成层与形成层,无皮层、髓、髓射线之分。 3、表皮以内为基本组织和散布于其中的维管束。 第三节 叶 一、叶的组成及形态 (一)、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组成。完全叶、不完全叶。 (二)、叶形的确定是根据:①叶片最宽处的位置。②长和宽的比例。 (三)、叶脉和脉序:叶中的维管束;主脉、侧脉、细脉。 脉序:1、叉状脉序 2、网状脉序:(1)羽状网脉 (2)掌状网脉。 双子叶植物的典型脉序,少数单子叶和裸子植物也可见网状脉序,如山药、黄独、芋艿、天南星、买麻藤植物等。 3、平行脉序:(1)辐射脉;(2)直出平行脉;(3)横出平行脉;(4)弧形脉 单子叶植物叶的典型脉序 (四)、异型叶性:在某些植物中,同一株植物上具有形态不同的叶,称为异形叶性。 (五)、根据复叶的小叶数目和在叶轴上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三出复叶:(1)羽状三出复叶(2)掌状三出复叶 2、掌状复叶 5
3、羽状复叶:(1)奇数羽状复叶(2)偶数羽状复叶 4、单身复叶 单叶和复叶的区别是:
(六)、变态叶的类型 1.苞片;2. 鳞叶;3.叶刺;4. 叶卷须;5. 根状叶;6. 捕虫叶 二、叶的显微构造 (一)、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通常可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大部分。 1、表皮:复表皮。 2、叶肉:同化组织。(1)栅栏组织;(2)海绵组织 叶肉形态和内部结构上,叶的上下两面有明显区别者,称为两面叶; 上下两面区别不大,都有栅栏组织和气孔,称为等面叶。如番泻叶。 3、叶脉:叶脉分主脉、侧脉和各级细脉,组织构造上不完全相同。 主脉和较大的侧脉由维管束和机械组织组成,木质部位于向茎面;韧皮部位于背茎面,,之间常有形成层,略呈半圆形,但分裂能力弱,活动期短,仅产生少量的次生组织。 (二)、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1.表皮:泡状细胞,又称运动细胞。 2.叶肉:等面叶 3.叶脉:有限外韧型;维管束鞘 第四节 花 一、典型的被子植物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六部分组成。 二、雄蕊群:花丝、花药:(1)药室、(2)药隔 类型:1、离生雄蕊:大多数植物所具有的雄蕊类型. 2、二强雄蕊:花中雄蕊四枚,二长二短,如唇形科益母草、丹参;玄参科地黄、玄参等植物的雄蕊。 3、四强雄蕊:花中雄蕊六枚,四长二短,如十字花科青菜、萝卜、大白菜等植物的雄蕊。 4、单体雄蕊:花中的雄蕊多数,花丝连合成一束,包围花柱,花药分离,如锦葵科苘麻、木芙蓉、木槿等植物的雄蕊。( 5、二体雄蕊:花中雄蕊分为二束,其中9枚花丝连合,1枚分离或6枚,各3枚花丝连合,如豆科大豆、豇豆、绿豆、赤豆;罂粟科元胡等植物的雄蕊。 6、多体雄蕊:花中雄蕊多数,花丝分别连合成3至多束,如金丝桃科金丝桃、地耳草、元宝草等植物的雄蕊。 7、聚药雄蕊:花中雄蕊5枚,花药互相连合,包围花柱,花丝彼此分离,如菊科向日葵、红花、蒲公英、菊花、白术、苍术等植物的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