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2011年“民生100工程”半年工作总结(汝城县人民政府 2011年6月30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考核办的关心支持下,全县各级各部门精心组织,通力合作,上半年,汝城县‚民生100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主要工作做法1、组织和保障到位。
自开展为民办实事专项考核以来,我县一直以高规格的领导小组总揽全县的工作。
今年,由于项目多、任务重、投入大、要求高,除县委书记和县长继续分别兼任顾问和组长外,安排常务副县长兼任常务副组长,并增加了一名副处组领导具体抓这项工作。
领导班子组建以来,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城区亮化、背街小巷改造、城中村改造、城区拆除违法建筑、公园、游园建设等‚民生100工程‛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县财政将政策规定由县级配套的资金全部列入了预算,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优化了实施环境,巩固了‚绿色通道‛。
年初,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解决了考核办机构班子的建设问题,调优配强了工作人员,调剂了1部公务用车,增加了经费投入,安排了3间宽敞的新办公室,更新了桌、椅、文柜,新购置了3部新电脑和1台打印机。
为了确保考核办能独立、充分履行对全县‚民生100工程‛日常管理和督促考核的职责,继续实行机构单设、经费单列、职能专一、人员独立的管理方式。
2、目标和责任明确。
在全县动员大会上,县长廖桂生代表县委、县政府在会上指出:民生‚100工程‛件件都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项项都是钢任务铁指标。
各乡镇、各责任单位必须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不遗余力的努力和争创一流的决心来落实这项工程,确保实现在全市‚保先争优‛的目标。
围绕这个目标要求,一是明确了责任,将‚民生100工程‛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42个责任单位和23个乡镇,并与县政府签订了责任状。
各分管副县长对所分管的县直主要责任单位具体负责,单位和乡镇的主要领导对本单位本乡镇的工作负责。
二是完善了制度。
构筑了立体式的督查督办网络,从时间上区分有月督查、季调度、半年和年终检查;从规模上区分有综合督查和专项督查、全面检查和随机抽查,从形式上区分有明查和暗访、电话了解和现场检查。
建立了纪检、监察、财政、审计、质监、统计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在确保工程项目进度的同时,确保对资金运行和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管。
建立了‚县长督办卡‛制度,对于要求落实的工作久拖不决的责任单位或乡镇,下发县长督办卡。
三是严格了奖惩。
将‚民生100工程‛与财税、计生、综治、安监同等对待,实行‚一票否决‛制和‚未位否决‛制。
下发了《汝城县2011年‚民生100工程‛考核办法》(汝政办函[2011]85号),规定凡考核结果为达标的单位和乡镇,其主要责任人在年度考中可评为优秀等次,事迹突出的可记功;凡考核结果不达标的单位和乡镇或在年终部门考核中排全市倒数第一的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在年度考核中均评为不称职,也不得参加其他奖项的评选,并对该单位、该乡镇给予通报批评。
3、方法和措施过硬。
今年,我县列入为民办实事专项考核的民生工程刚好100项,项目数量是上年的三倍,单项指标的任务比过去更大,达标的要求更高。
为了确保‚民生100工程‛的圆满完成,半年来,在方法措施上主要突出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早部署、快启动。
去年年未,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在听取了县考核办关于市考核办下发的《郴州市2011年100件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后指示,一要迅速深入到单位和乡镇,开展调研,摸清情况;二要督促各相关单位尽快抓好落实,特别是建设类项目要创造条件尽早启动;三是要加强对‚民生100工程‛的宣传,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元月份,考核办人员分组下到各责任单位和乡镇,将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及时抓好贯彻落实,督促相关单位对条件成熟的项目迅速组织实施。
至3月下旬全县动员大会召开前,已组织实施的建设类项目有通乡和通村公路、病险水库加固、公园和游园、城区亮化、乡镇文化站、城镇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移民搬迁等近20个。
二是抓重点、促难点。
民生工程100项指标中,达标类和政策兑现类项目相对易于完成,重点是建设类项目,难点是建设类中指标任务大的项目。
这些难点项目主要包括廉租住房建设、工矿棚户区改造、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城中村改造、公路建设、城区拆除违法建筑等。
为了保障重点,化解难点,实现全县‚民生100工程‛的整体推进目标,将这些项目纳入‚建设一个中心,打造五个汝城‛的范畴来部署安排和组织实施,强化领导,强化责任,强化措施。
城镇廉租住房去年建设任务是466套,今年考核任务为1358套,实际建设是2256套。
为了确保稳妥,年初以来,从项目选点、任务分配到组织实施,房产部门的同志一直奔走在23个乡镇之间,反复调研、比较和论证,最终将部分任务实排到了9个乡镇和工业园区。
日前县城及工业园区的廉租房建设情况来势很好,乡镇的情况也平稳正常。
三是广聚财、保投入。
今年,我县‚民生100工程‛计划总投入达7个亿,其中中央和省市下拨约2.5个亿,其余部分由地方消化。
汝城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县,百姓不富,财政实力也弱。
但县委、县政府清醒认识到,只有办好民生工程,才能让汝城的群众走出贫困,让地方的财力走向雄厚,因此,想方设法拓宽渠道,整合资源,确保投入。
按照要求,县级财政应配套1.8亿元,到五月底,已到位资金0.95亿元。
同时,通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两个项目的运作,争取了信贷资金到位1.21亿元。
今年,乡镇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将突破历史水平,达到0.7亿元,主要用于造林绿化、廉租住房、敬老院及其他一些项的奖补上;企业和垂直管理单位的投入也达到0.2亿元。
四是勤督促、重服务。
县考核办充分发挥督查督办的监管功能和上下沟通、横向衔接的职能优势,强化了对全县‚民生100工程‛的日常管理和服务。
建立了考核办人员对口联系责任单位和乡镇制度,明确了每个工作人员对口联系的乡镇和单位,一般事务各负其责,重要工作部署集中安排,相互配合。
制定并下发了《汝城县‚民生100工程‛督查实施方案》(汝考办函[2011] 1号)。
坚持月一月一督查、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总结的方式。
四月份,以落实全县动员会议精神为重点,五月份,以建设项目为主要对象,分别开展了月度督查,发布了督查通报;六月份,以省、市部署的回头看活动为契机,围绕‚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要求,对过去的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效果和后续管理进行了抽查,对今年的‚民生100工程‛进展情况进行了月督,并形成专题总结。
每次督促检查中收集的责任单位和乡镇反映的各类问题和建议,需要县委、县政府研究解决的及时作好了汇报,与职能部门有关的,及时进行了衔接沟通。
免费婚前医学检查这项工作,责任单位是卫生部门,但由于目前婚检实行的是自愿原则,民政部门是否配合至关重要。
为此,考核办主动牵头将县卫生局和民政局的相关人员召集一起,促成双方达成了满意的合作意向。
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到县房产局、小垣镇和汝城钨矿留守处三个单位,应房产部门邀请,考核办积极介入,协助各方理顺了关系。
4、建设和管理同步。
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是县委、县政府的一贯要求。
今年,我们继续坚持两手一起抓、两手都硬的做法,促进度,保质量。
至六月份,通过三个月的实质性运作,有22个项目基本完成,32个项目进度过半,其他项目均在平稳的实施当中。
在56个建设项目中,通乡、通村公路、城市电子防控系统、造林绿化、绿城攻坚、移民搬迁等10个项目已完成和超额完成;病险水库加固、公园、游园、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城区公厕垃圾站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等项目的进度达到了90%以上。
在质量管理方面,上半年抓了二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在建项目的质量。
今年,由于水泥、沙石等建筑材料的价格在继续上涨,对工程质量的保证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此,县委、县政府要求县纪检、监察、质监、审计、考核办及主要责任单位要紧密配合,协同监管。
在实施的项目当中,凡符合招标要求的项目一律实行了公开招投标。
上半年开展的几次督查中,有二次邀请了质监等部门的专业人士一同参与现场察看项目。
二是抓已建成使用项目的后续管理。
五月底至六月初,围绕落实上级部署的‚回头看‛活动精神,组织了一次对老项目的抽查,了解和掌握建设项目的后续管管情况。
检查的结果表明,总体情况较好。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普遍都有专人管理,有使用公约;农村沼气池设立了20个乡镇服务站,18个村级服务点,制度完善,投入有保障;农村公路建立了分级建设、管养的体制,并以去冬今春在全县范围内实施的‚通道森林工程‛为契机,狠抓了附属工程的扫尾。
卫生院、文化书屋、电子监控设系和公共信息服务等项目的使用和管理情况正常。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资金缺口大。
在资金投入上,县乡两级、部门和企业以及村组和群众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社会各届也积极伸出了援助之手。
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年内要筹措近5亿元的资金困难还是很大。
2、实施有难度。
一是治理尾气达标项目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操作;二是受城市规划的影响,附城乡政府需要搬迁,计划新建的乡镇文化站目前选址有困难。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1、加强工作调度,加快资金筹措。
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保障实事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
资金调度要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财政资金足额到位,确保上级资金早日到位,确保自筹资金筹措到位。
严格资金管理,防止截留挪用,做到专款专用。
2、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作质量。
加强对实事项目的跟踪管理和服务,坚决执行工程质量‚一票否决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进一步完善台帐资料,按时统计上报,做到实事项目资金、进度准确无误。
拟在全市率先制定《汝城县民生100工程项目后续管理办法》。
3、加强上下协调,理顺工作关系。
加强与市考核办、各责任单位和乡镇的工作联系,尽可能地为各责任单位及乡镇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不了的及时向县为民办实事领导小组汇报,采取协调、督办等方式全面优化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环境;督促各责任单位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的联系,全面掌握考核要求,及早查漏补缺,争创工作特色。
4、加强督查督办,促进平衡发展。
落实按月督查制度,要求各主要责任单位及乡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各主要责任单位要加强对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管理的督查,防止出现资金管理不规范、质量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加强对各责任单位及乡镇内业管理督查,做到资料齐全、数据准确、报送及时,全面提升内业管理水平。
确保为民办实事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