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相关规定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相关规定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相关规定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是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依法对项目涉及的土地利用事项所进行的审查。

为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充分发挥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作用,控制建设用地总量,2004年10月国土资源部发布《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2004年第27号令),提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机器实施条例,以及《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要求,依法实施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规定土地预审是项目审批、核准必经的前置性审查程序。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要求,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农用地专用计划指标的建设项目,不得通过项目用地预审。

预审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合理和集约利用土地;
符合国家供地政策。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程序:
申报:由建设单位向有权预审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预审申请;
受理:收到预审申报材料后,对报件材料进行程序性审查,即审查材料是否齐全;
审查:按照《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的规定,对项目用地情况进行审查或初步审查并编写项目预审报告。

预审报告将征求有关
职能部门的意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有关职能部门意见提出处理办法并进行汇总;
批复:负责预审的争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向项目单位出具预审批复意见。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主要内容
建设项目用地选址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符合,是否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供地政策;
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和宗日规模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占用耕地的,补充耕地初步方案是否可行,资金是否有保障;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建设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的修改方案、项目对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文件有效期为二年。

土地预审意见
预审意见应当包括对土地预审内容的结论性意见和对建设用地单位的具体要求。

预审意见是对建设项目进行审批、核准或备案的必备文件,并作为初步设计阶段用地标准和规模控制的重要依据。

已经预审的项目,如需对土地用途、建设项目选址等进行重大调整的,应当重新申请预审。

未经预审或者预审未通过的,不得偏转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
不得办理供地手续。

申请土地预审所需申报材料
其区国土资源局项目用地预审请示或初审意见;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
项目用地单位预审的申请报告正式文件;
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划、计划的文件或证明材料。

或发改委等部门出具同意建设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文件,或发改委等部门的核准、备案、批转立项文件;
有资质单位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方案;
具有丙级以上测绘资质单位出具的勘测定界技术报告;
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拟选址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提交地质灾害微香型评估报告;
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具是否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的证明材料;
建设项目单位提供的征地补偿费和补充耕地资金(占用耕地的项目)列入预算的相关材料。

相关图件资料(现状图、规划图、勘测定界图和补充耕地位置图等);
其他相关材料。

说明:国土资源部预算的需6套,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预审的需3套,市国土资源预审的需3套。

预审受理审查20日内完成,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确认的预审意见,以实际配文号时间为准。

预审文件有效
期为两年。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流程图见下:
征用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一)基本农田;
(二)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
(三)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

征用前款规定以外的土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
准,并报国务院备案。

征用林地的根据国家林业局制定的《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办理有关手续。

并按照《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向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预缴森林植被恢复费。

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必须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不符合要求的,应按照要求足额落实耕地开垦费资金,切实做到占补平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