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违章剖析与对策研究
2、顽固性 习惯性违章具有顽固性、多发性的特点。如进入施工现场 必须戴好安全帽并系紧下颌带这条规定已经讲了多少年,但实 际上总有一部分员工有章不循,进入施工现场不正确戴好安全 帽。1998年,某石化公司尼龙厂一名员工在查找管线的漏点时 因为没有系紧安全帽的下颌带而使安全帽先落了下来,头部失 去保护而被附近管线铁皮刮伤,缝了十几针。 尽管我们一直强调劳保用品要穿戴规范,劳保皮鞋不能拖 着穿,但在9月14日下午的相互交叉安全检查中,查到某车间铝 盐岗位的何某把劳保皮鞋当拖鞋穿,接着我们又去查该车间的 安全培训记录,发现该车间在8月份的培训记录中清楚地写到 “不能把皮鞋拖着穿”,并且上面还有何某的签配的不良习惯并非易事,需要我们安全管理人员持之以恒地对 职工进行教育,对这些违章现象进行查处。
3、继承性 有些员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并不是自己发明的,而是从一些 老师傅身上“学”、“传”下来的。当他们看到一些老师傅违章 作业既省力,又没出事故,也就盲目效仿。这样就把不良的违章 作业习惯传给了下一代,从而导致某些违章作业的不良习惯代代 相传。2005年3月30日,某大型氮肥厂合成车间转化岗位在辅锅 点火过程员,操作人员先开油阀后伸火把,使辅锅内形成爆炸性 混合气体,当火把一伸进辅锅炉膛时,发生闪爆事故。事故造成 辅锅外墙变形,整个合成装置被迫停产7天,直接经济损失8.5万 元。分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辅锅点火,正确操作程序应是先 伸火把,后开燃油。转化岗位操作人员点火时粗心大意,按经验 办事,长期习惯性违章操作。以前,辅锅燃油使用柴油时,由于 柴油挥发性较差,操作人员点火时先开柴油,后伸火把,从未发 生闪爆事故,久而久之,这一习惯性违章行为得以延续下来。此 次,燃油已改为焦化汽油,焦化汽油极易挥发,于是发生辅锅闪 爆事故。
三、反习惯性违章的对策措施 1、找出违章现象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总方针,是反 习惯性违章的基本准则。要反习惯性违章,首先得让职工 明白哪些行为是违章行为。今年初,笔者所在的企业以厂 部文件《关于认真开展“三查三反”活动的通知》形式, 列举出企业部份习惯性违章现象及后果290条(管理方面 36条、人员组织方面40条、个人行为方面214条),并要 求各单位组织职工找出习惯性违章现象。各单位将找出的 习惯性违章现象整理出来,组织员工学习,并纳入安全风 险金奖励考核细则中,加大考核力度,发现习惯性违章行 为及时劝阻教育,开据违章告知卡并处罚。通过了解、摸 清习惯性违章的根源,分析其形成的事故心理结构和状态, 提前做出防范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避 免不必要的事故损失。
6、无所谓心理 无所谓心理常表现为违章或心不在焉,满不在乎。这 里也有几种情况:一是本人根本没意识到危险的存在,认 为什么章程不章程,章程都是领导用来卡人的。这种问题 出在对安全、对章程缺乏正确认识上。二是对安全问题谈 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比起来不要,在行为中根本不把 安全条例等放在眼里。三是认为违章是必要的,不违章就 干不成活。无所谓心理对安全的影响极大,因为有些人心 里根本就没有安全这根弦,因此在行为上常表现为频繁违 章。有这种心理的人常是事故的多发者。
7、自以为是 总认为自己有经验、有能力防止事故的发生,相信不 良的传统或习惯做法。对未造成事故的习惯性违章经历非 但不以为耻,反而引以为荣,在人前吹嘘,甚至争强好胜, 不顾后果地蛮干、胡干。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在安全规程 面前“不信邪”,在领导面前“不在乎”,把群众提醒当 成“耳边风”,把安监人员的监管视为“找麻烦”。盲目 自信,自以为绝对安全,我行我素。这种违章一旦发生事 故,必然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根据安全行为科学理论,人的安全行为是复 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可 塑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受思维、情感、 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也受道德观、人生 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 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习惯性违章是一种不安全 行为,受事故心理支配。从事故心理导致事故发 生的逻辑模型(造成事故的心理结构+事故机 遇——导致事故的行为发生——事故)可以看出: 可以通过研究造成事故者心理结构的内容和形成 原因,探寻其心理结构形成过程的客观规律,便 能寻究和找出发生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人的心理原 因。
2、缺乏安全知识,不知不觉违章 对正在进行的工作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根本不了解或一知半 解,工作起来凭本能、热情和习惯。对用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 安全操作规程知之甚少,因而出事的可能性就大。有这样一个案 例:1996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谢某依照惯例 进行夜间巡检,按照包机制度要求来到合成车间铜洗岗位变电所 进行例行检查。当谢某打开一台铜液泵电路控制柜时,发现控制 电路的三相线中有一相的保险丝熔断了。心想,问题不大,找一 截保险丝换上就是了……就在这么一个念头的驱动下,竟然连动 电最起码的常识都忘了,徒手找来一段保险丝准备把熔断的地方 接上。就在谢某拿保险丝触到断点的瞬间,可怕的一幕发生了, 随着一束刺眼的电弧光闪过,谢某被重重地击倒在地,大脑一片 空白,踉踉跄跄地爬出了变电所,痛苦地呻吟着被送往医院救治。 经诊断,其的面部和右手受到电弧不同程度的灼伤,治疗期间正 赶上春节,全家人这个年都没有过好。就因为缺乏安全知识,不 知不觉违章,就被电老虎狠狠地教训了一回。
3、 企业领导是关键 在企业或组织各种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中,领导行 为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因为不同的领导心理与行为,会 造成企业的不同社会心理气氛,从而影响企业职工的积极 性。有效的领导是企业或组织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从安全管理的要求来说,企业或组织的领导者对安全管理 的认识、态度和行为,是搞好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因此 “反习惯性违章”要以领导为龙头,从各级领导抓起。
4、 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许多违章人员在行动前的一种普遍心态。有 这种心态的人,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 不是技术水平低,而多数是“明知故犯”。在他们看来, “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我”这 实际上是把出事的偶然性绝对化了。在实际作业现场,以侥 幸心理对待安全操作的人,时有所见。例如:某项作业应该 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而不采取;需要某种持证作业人员协作的 而不去请,指派无证人员上岗作业;该回去拿工具的不去拿, 就近随意取物代之等。
习惯性违章剖析与对策研究
蒋建华
/blog/u/20773/index.html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出 家后,开始学剃头,老和尚先让他在冬瓜上 练习,小和尚每次练习完剃头后,将剃刀随 手插在冬瓜上,后来在给老和尚剃头时,也 将剃刀随手插在了老和尚的头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习惯性的坏行为危 害甚大。同样在我们企业的安全工作中,何 尝不是这样?我们发生的各种事故,几乎都 与习惯性违章分不开。
4、排它性 有习惯性违章的员工固守不良的传统做法,总认为 自己的习惯性工作方式“管用”、“省力”,而不愿意 接受新的工艺和操作方式,即使是被动参加过培训,但 还是“旧习不改”。
二、习惯性违章者的心理状态 人的行为总是受思想活动支配的,习惯性违章行为也 必然与错误的思想活动有关。从事故分析可以看出,习惯 性违章的人大多存有以下心理状态。 1、麻痹心理 某家粉末冶金厂的一名女工在立式压机上操作,上模 下模行程很慢,通常都认为不会出事故,因行程较慢,即 使手碰到上模也来得及抽脱开,但这位女工的手还是被压 伤。分析其心理活动特征:一是因模子行程慢产生不会压 住手的麻痹思想;二是注意力不集中,眼睛不注意模子的 下行,注意力转移至压机以外的事物上;三是操作过程中 把手抽离模腔。分析其心理过程是:麻痹——不注意—— 忘记——触觉迟钝。其主要是麻痹心理问题。
2、大力开展对职工的安全教育 通过查找习惯性违章的危害,使广大职工认识到习惯 性违章作业是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其结果必将受到 客观规律的惩罚,不但危及自己的安全,而且还会累及他 人。我们要针对这些“习惯性违章”的特点,加强对《安 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培 训,使职工具备法治观念,懂得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用血 的教训换来的宝贵经验,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作业和操作, 就是珍惜生命。同时结合岗位实际及事故案例,利用认知 技巧中的第一印象作用和优先效应强化新职工的“三级” 教育;应用意识过程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规律,设 计安全教育的内容和程序;研究安全意识规律,通过宣教 的方法来强化人的安全意识。从而大大减少随意作业的机 会和条件,从根本上避免事故的发生。
3、贪图安逸 在工作中不求上进,缺乏积极性,平时不注意学习,技术水 平一般,自我保护意识差。与其他人一起工作还可以,一旦自己 独立工作,哪怕是从事简单的工作,都有可能发生事故。某年夏 天,某厂的一台换热热器发生故障,需要更换,拆装换热器的主 要工作是先拆卸螺栓,当时要拆装M24的螺栓150个和M20的栓900 个。面对这么大的工作量,天气又太热,再加上旁边的一些设备 和管道,使干活空间很小,大家干得衣服都湿透了,一名检修工 就索性扔掉手套,将衣袖高高卷起,兴高采烈地拧着螺栓,因用 力过猛,扳手突然打滑,胳膊一下子碰到了旁边的一根伴热管上。 由于没有工作服保护,尽管经医院治疗,还是在胳膊上留下了一 大块疤痕。这就是因贪图安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违章作业导 致事故的典型案例。
那么什么是习惯性违章呢?习惯性违章,就 是指那些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有章不循,坚持、 固守不良作业方式和工作习惯的行为。生产过程 中,习惯性违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各类 事故的罪魁祸首,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 的盲目行为,因而对安全生产危害极大。事故统 计表明70%~80%的人为误操作事故都与习惯性 违章有直接联系,它是导致人身伤亡的重要隐患, 严重危及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因此反“习惯 性违章”是各行各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是安 全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是遏制事故强有力措施 之一,也是安全生产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习惯性违章行为的特点 1、麻痹性 有人曾经做过温水煮蛙的实验,把两只青蛙 分别放入已经烧开的锅里和一个刚烧温的锅里, 放入沸水锅里的青蛙会立即从沸水锅里拼命蹦出 来,而放入温水锅里的青蛙,由于水温的适宜, 仍然在锅里无动于衷,结果被煮死。在日常的安 全生产中,习惯性违章的危害与这个实验有异曲 同工之处,违章的人一时没有发生事故的,就如 同温水中青蛙没有被立即煮死一样,“水温”还 没有升到使“青蛙”死亡的“沸点”。如果每次 习惯性违章都必然导致自我伤害或使他人受到伤 害,也许就不会去做“温水之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