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分析工技术比武理论考试题

2015年分析工技术比武理论考试题

2015年技术比武理论考试题车间姓名成绩一、判断题(对画√,错画×;每题0.5分,共10分)1、热导池是由池体和热敏元件组成的,分为双臂热导池和四臂热导池两种。

(√)2、影响热导池检测灵敏度的因素主要有:桥路电流、载气质量、池体温度和热敏元件材料及性质。

(√)3、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是一种质量型检测器。

热导检测器是一种浓度型检测器。

(√)4、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灵敏度比热导池检测器高102~104倍。

(√)5、水体监测中Ag、Al、Cu、Hg、K、Na等金属元素的测定需采用的方法是分光光度法。

(×)6、原子吸收光谱仪和751型分光光度计一样,都是以氢弧灯作为光源的。

(×)7、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使用温度不应超过100℃,温度高可能损坏离子头。

(×)8、试样待测组分在色谱柱中能否得到良好的分离效果,主要取决于选择好载气流速、柱温、桥电流等各项操作条件。

(√)9、气象色谱分析中,混合物能否完全分离取决于色谱柱,分离后的组分能否准确检测出来取决于检测器。

(√)10、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可以用连续光源校正背景吸收,因为被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对连续光源不产生吸收。

(×)11、变色范围必须全部在滴定突跃范围内的指示剂可选用来指示终点。

(×)12、HClO4和HCl都是强酸,它们的共轭碱ClO4- 和Cl- 也都是强碱。

(×)13、配合物的稳定常数(K MY)可以定量地说明配合物在某pH值时的实际稳定程度。

(×)14、EDTA在pH<1的强酸性溶液中主要以H6Y2- 形态存在,只有在pH>10.26的碱性溶液中才主要以Y4- 的形态存在。

(√)15、金属离子(M)与EDTA离子(Y)发生的副反应都不利于反应向右进行,而金属离子与EDTA的配合物(MY)发生的副反应却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

(√)16、两个均为黄色的试样,已知为PbCrO4、BaCrO4,用铂丝醮取沉淀及浓HCl,在氧化焰上灼烧,火焰呈现黄绿色的可确定为BaCrO4。

(√)17、比色操作时,读完读数后应立即关闭样品室盖,以免损坏光电管。

(×)18、有机化合物中引入的-CH3越多,吸收峰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的越多,因此-CH3为向红基团。

(×)19、含-N=N-键的偶氮化合物的π→π*跃迁和n→π*跃迁引起的吸收带位于远红外光区。

(×)20、可以用相关系数(r)表示工作曲线线性关系的好坏,在分光光度法中,相关系数越接近0,线性关系越好。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0分)1、色谱柱的柱效率可以用下列何种参数表示(A)。

A、理论塔板数B、分配系数C、保留值D、载气流速2、只要柱温、固定相不变,即使柱长、柱填充情况及流动相流速有所变化,衡量色谱柱对被分离组分保留能力的参数可保持不变的是(D)。

A、保留值B、调整保留值C、分配系数D、相对保留值3、若各组分的平均沸点温度为T平均,柱温选择的一般原则是(C)。

A、稍大于T平均B、等于T平均C、稍小于T平均D、B和C4、原子吸收法测定Ca2+含量时,为消除其中PO43-的干扰而加入高浓度的锶盐,则加入锶盐称为(A)。

A、释放剂B、保护剂C、防电离剂D、以上答案都不对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D)。

A、氢灯B、氘灯C、钨灯D、空心阴极灯6、用内标法测定燕麦敌含量,称样8.12g,加入内标物正十八烷1.88g,测得样品峰面积A i=68.00cm2,内标物峰面积As=87.00cm2,已知燕麦敌对内标物的相对校正因子f/'=2.40。

燕麦敌的质量分数应为(C)。

isA、0.711%B、0.133%C、0.434%D、0.81%7、气-液色谱中选择固定液的原则是(A)。

A、相似相溶B、极性相同C、官能团相同D、活性相同8、在气-液色谱柱内,被测物质中各组分的分离是基于(B)。

A、各组分在吸附剂上吸附性能的差异B、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相间的分配性能的差异C、各组分在固定相中浓度的差异D、各组分在吸附剂上脱附能力的差异9、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原子蒸气对共振辐射的吸收程度与(B)。

A、透射光强度I有线性关系B、基态原子数N0成正比C、激发态原子数N j成正比D、被测物质N j/N0成正比1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光源的作用是(B)。

A、发射很强的连续光谱B、发射待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的特征共振辐射C、产生具有足够强度的散射光D、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11、多普勒变宽产生的原因是(B)。

A、被测元素的激发态原子与基态原子相互碰撞B、原子的无规则热运动C、被测元素的原子与其他粒子的碰撞D、外部电场的影响12、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中,采用标准加入法可消除(B)。

A、电离干扰B、物理干扰C、化学干扰D、光谱干扰13、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当用非极性固定液来分离非极性组分时,各组分的出峰顺序是(B)。

A、按质量的大小,质量小的组分先出B、按沸点的大小,沸点小的组分先出C、按极性的大小,极性小的组分先出D、无法确定14、对一台日常使用的气相色谱仪,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为提高热导池检测器的灵敏度,主要采取的措施是(A、C)。

A、改变热导池的热丝电阻B、改变载气的类型C、改变桥路电流D、改变热导池的结构15、开口毛细管色谱柱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柱效下降(分离能力降低、色谱峰扩张变形),可能的原因是(A、B)。

A、色谱柱进样端固定液流失B、色谱柱内固定液分布不均匀C、色谱柱内固定液性能改变D、流失的固定液污染了检测器16、色谱图上色谱峰的保留时间(t R)除用做定性分析的依据外,还可(B、C)。

A、体现组分量的变化B、展示色谱峰顶的分离状态C、用于计算分离度、塔板数D、用于评价色谱柱效能17、当下列操作条件改变时,分离度(R)会随之改变的是(A、C)。

A、载气流速(v)B、进样器温度(T j)C、色谱柱室温度(Tc)D、检测器温度(T D)18、对于多组分样品的气相色谱分析一般采用色谱柱室程序升温操作,如此操作的主要目的是(A、C)。

A、使各组分都有较好的峰形B、缩短分析时间C、使各组分都有较好的分离度D、延长色谱柱使用寿命19、在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时,进样量对分离、分析均有影响,当进样量过大时产生的不利因素是(A、B)。

A、色谱峰峰形变差,导致分离变差B、色谱柱超负荷C、污染检测器D、分析速度下降20、采用峰值吸收测量代替积分吸收测量,必须满足(A、B)。

A、发射线半宽度小于吸收线半宽度B、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重合C、发射线半宽度大于吸收线半宽度D、发射线的中心频率小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21、以下测定条件的选择,正确的是(A、D)。

A、在保证稳定和合适光强输出的情况下,尽量选用较低的灯电流B、使用较宽的狭缝宽度C、尽量提高原子化温度D、调整燃烧器的高度,使测量光束从基态原子浓度最大的火焰区通过22、现代原子吸收光谱仪其分光系统的组成主要是(C)。

A、棱镜+凹面镜+狭缝B、棱镜+透镜+狭缝C、光栅+凹面镜+狭缝D、光栅+透镜+狭缝23、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Al,若光谱带为0.2nm,光栅的线色散倒数为2nm/mm,则分光系统中的狭缝宽度为(C)mm。

A、10B、1C、0.1D、0.0124、在电位滴定中,以△E/△V-V作图绘制曲线,滴定终点为(D)。

A、曲线突跃的转折点B、曲线的最大斜率点C、曲线的最小斜率点D、曲线的斜率为零时的点25、仪器分析用标准溶液当浓度低于(B),应于使用前配制或稀释。

A、1ug/mLB、0.1mg/mLC、0.1ug/mLD、1mg/mL26、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标准加入法,消除了下列哪种干扰(A、D)。

A、物理干扰B、背景吸收C、光散射D、基体效应27、对送检样品要求(A、B、C)。

A、具有代表性B、易氧化的试样放在洁净、干燥、密闭的避光容器中C、样品保存时间一般为六个月D、样品均须保存在塑料袋或塑料瓶中28、按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何者具有两性?(A、C、E)。

A、HCO3-B、CO32-C、HPO42-D、NO3-E、HS-29、当代表指示剂酸式的HIn和代表其共轭碱式的In- 的浓度之比为(C)时,溶液的pH=p K a(即理论变色点)。

A 、2][][=-In HIn B 、2][][=-HIn In C 、1][][=-HIn In D 、][][HIn In -≤101 E 、][][HIn In -≥101 30、某酸碱指示剂的K HIn =1.0×10-5,则从理论上推算其pH 值变色范围应为(C )。

A 、4~5B 、5~6C 、4~6D 、5~7E 、4.5~5.531、某碱液为NaOH 和Na 2CO 3的混合液,用HCl 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先以酚酞为指示剂,耗去HCl 溶液V 1mL ,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又耗去HCl 溶液V 2mL 。

V 1和V 2的关系是(D )。

A 、V 1=V 2B 、V 1=2V 2C 、2V 1=V 2D 、V 1>V 2E 、V 1<V 232、有一磷酸盐溶液,可能由Na 3PO 4,Na 2HPO 4和NaH 2PO 4或其中二者的混合物组成。

今以百里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V 1mL ,再加入甲基红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终点时,又消耗V 2mL 。

当V 2 > V 1,V 1>0 时,溶液的组成为(E )。

A 、Na 2HPO 4-NaH 2PO 4B 、Na 3PO 4C 、Na 2HPO 4D 、Na 3PO 4-NaH 2PO 4E 、Na 3PO 4-Na 2HPO 433、从有关电对的电极电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方向的正确方法是(C )。

A 、某电对的还原态可以还原电位比它低的另一电对的氧化态B 、电对的电位越低,其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强C 、某电对的氧化态可以氧化电位较它低的另一电对的还原态D 、电对的电位越高,其还原态的还原能力越强E 、作为一种氧化剂,它可以氧化电位比它高的还原剂34、根据电极电位数据,指出下列说法何者是正确的(A 、E )。

已知:(φӨF2/2F-=2.87V ,φӨCl2/2Cl-=1.36V ,φӨBr2/2Br-=1.09V ,φӨI2/2I-=0.54V ,φӨFe3+/2Fe2+=0.77V ,)A 、在卤离子中只有I -能被Fe 3+氧化B 、在卤离子中只有Br-和I -能被Fe 3+氧化C 、在卤离子中除F -离子外都能被Fe 3+氧化D 、全部卤离子都能被Fe 3+氧化E 、在卤素中,除I 2之外,都能被Fe 2+还原35、溴酸钾法是以KBrO 3为标准滴定溶液进行测定的,其化学反应式为:BrO 3-+5Br -+6H +=3Br 2+3H 2O (实质上是以Br 2为标准滴定溶液的)在此反应中,溴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基本单位应为(E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