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文化演讲稿【可编辑版】

安全文化演讲稿【可编辑版】

安全文化演讲稿安全文化演讲稿各位领导,评委,同志们,大家好。

(行抱拳礼)抱拳礼是中国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礼仪,西方人用的是握手或者拥抱,不知道大家对这中西礼仪的区别有没有注意?西方人握手或者拥抱是彼此相互靠拢,显得亲密、热情。

我们抱拳礼源自中国武术,在和对手较量前保持一定的距离,防范对方,心存戒备,同时作为一种礼仪。

并且最终成为我们社交的常用礼仪形式。

我们中国文化中关于礼的最高境界就是孔子宣扬的仁爱,仁爱用句俗语说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就好像在行抱拳礼的时候嘴上说兄弟好啊,可心里却在嘀咕哥们儿,防着点吧,你不惹我,我也不害你,咱俩还是保持些距离的好。

所以从礼仪上也能体现出中西文化的差异,西方文化的率直,我们中国文化的含蓄。

因为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安全文化,一说到文化,觉得是一个很深奥、很抽象的概念,其实文化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譬如说刚才讲到的礼仪。

我还举个例子:有人做过这么一个试验,他把两男一女编成一组,把他们放到一个孤岛上,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三天以后,这个试验者来到了英国人的岛上,看见这三个英国人都坐在那儿不动。

于是这个人就问:三天了,你们之间都没发生点什么事?我们连话都没有说。

这个试验者就很奇怪,说:为什么?英国人很生气地抱怨说:你临走的时候忘了给我们介绍。

因为英国人是讲绅士风度的,陌生人之间未经介绍不能说话,所以他们就苦坐了三天。

这个人又来到了西班牙人的岛上,看见两个男的不见了,剩下一个女的在跳舞,就问:那两个男的呢?她说那两个男人为了争夺我而去决斗,他们都死了。

然后这个人来到法国人的岛上,只看见一个男的拿把剪刀在修剪树枝,吹着口哨,很快活。

这个试验者就问他那两个人到哪儿去了。

他说:我们一上岛就商量好了,我们两个男的轮流做她的情人。

今天轮到他,所以他们两个正在那树林子里面快乐。

而且他还说得很清楚,他们正在树林子里做一件与社会、与他人无关的两个人快乐的事情。

最后他来到俄国人的岛上,看见两个男的,女的不见了。

两个男的在干什么呢?在喝伏特加,在打牌。

他就问:那个女的呢?俄国人醉醺醺地回答:啊,你问女同志啊?劳动妇女在集体农庄建设社会主义。

然后这个先生问:那你们两个在干什么呢?你难道没有看到领导在开会吗?也许这些例子作为对文化的阐述并不十分形象,但它表现的一些特征却能让我们把一些国家对号入座,譬如英国的绅士,法国的浪漫,这些特点在我们脑海中已经是根深蒂固。

可见生活的环境氛围对人类的影响已经到了无意识状态,这种无意识就是文化。

那什么是安全文化呢?安全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导致安全文化这个概念产生的直接原因是: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其辐射量是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的200倍。

对于事故导致的受害者人数至今仍是个迷,一份由世界绿色组织公布的调查报告称,虽然当场只有不到50人死亡,但核泄漏导致9.3万人患上晚期癌症,有超过20万人死于与辐射有关的疾病。

直到今天,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还存有100公斤叫做钚的放射性元素,钚是世界上最毒的物质,一片阿斯匹林大小的钚,足以毒死2亿人,而钚的半衰期是24万5000年,这对于人类而言其实就是永远。

外泄的辐射尘随着大气飘散到前苏联的西部、以及东欧、北欧等国家地区。

此次事故间接导致了一次重大政治事件苏联的瓦解,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不但没有向群众及时发布事故情况,而是隐瞒真相,更让人愤怒的是竟然还散布虚假信息,直到事故发生两周后戈尔巴乔夫政府才迫于国际舆论的压力(主要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公布了核泄漏消息,并且公布消息采取区别对待,苏联公民和其他兄弟国家获知有关此事的最低程度的消息,而美国和西方国家则可以获知全部信息。

其政府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中的种种做法彻底失去民心,最终打破了苏联老大哥的形象。

吸取事故教训,核工业界最先在核领域提出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后来衍生到各行各业。

从苏联政府对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处置来看,我们完全可以把安全站在这样的一个高度来看待:重视安全就是尊重民生,忽视安全就是漠视民生。

大家能感受到我们国家近几年新闻媒介对矿难等安全事故的报道力度较以往加大,保证安全信息透明度也是安全文化的一种表现。

我们不是天天喊安全要以人为本吗?如果人民连获取安全信息的起码权利都无法保障,还谈什么以人为本呢?可见安全文化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成为不可或缺的一股文化力量。

有次我参加市安委会的季度安全例会,报告人做全市安全工作总结,第一句话是本季度我市安全形势平稳,这主要得力于以下三点,一、感谢老天爷。

对这个我印象特别深刻,这个报告做得很谦虚,把第一功劳算在老天爷头上,同时也能感受到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甚至是敬畏。

因为在我们中国文化中,天是至高无上的象征,把安全摆到了天的高度足以说明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但是天仿佛是看不见,摸不着,很神圣却又虚无缥缈,我们怎样才能让大家切实感受到这个天呢?其实天离我们也很近,凡是我们认为在自己人生中重要的东西,我们都会把它当做自己的天来看待。

那什么是天?我们的饭碗是天!什么是天?我们家庭的幸福是天!什么是天?我们每个人承担的责任是天!当你劳累一天平安的回到家中,享受妻儿父母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安全是天!今天我们交流了三个方面内容,一、我们例举了什么是文化。

二、我们一起追溯了安全文化概念的形成以及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三、我们思考了中国文化和安全文化的契合点,我们要用大文化的观念去引导安全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谢谢大家!附送:安全文明乘电梯及应急处置安全文明乘电梯及应急处置1、教育学生在乘电梯遇险时保持镇静,坚持生命第一原则。

2、学习交通事故中紧急处理方法,使学生懂得如何自救逃生。

3、渗透情感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怎样安全文明乘电梯及如何应急处置交通事故。

教学方法:情景表现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渗透情感。

(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交通安全中的行路安全和骑车安全,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乘电梯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还有交通事故应急处理。

我们先来看你个案例:1、06年4月24日深圳普降大雨,而正是这场大雨导致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件。

当日上午,深圳宝安沙井一家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的电梯突然出现了故障,四名工人被困在了里面。

由于当时正下着大雨,外面的雨水不断往电梯里打,使得电梯里的化学物品遇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冒出浓烟。

四位工人马上爬到位于电梯顶部的逃生窗口求救,但不幸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在逃生的过程中工人们一死一伤。

2、04年8月6日,上视新闻综合频道报道:贵州遵义市一名女青年乘坐酒店的电梯下楼,但此时电梯还要上行。

女子先是按了几下按键,随后又强行扒开正在运行的电梯内门,电梯便因此突然停止在5楼和6楼中间。

于是慌忙中,女孩再度扒开了电梯下方的一道门,钻了出去。

而这道门其实是下一个楼层的电梯外门,结果掉到了10多米深的电梯管道内,当场死亡。

(二)听完这两个案例,你们肯定有很多的想法,谁能说说?教师小结引题:是啊,同学们,情况危急,慌乱盲目导致的是触目惊心呀。

生命诚可贵,平安是幸福。

此时我们更应冷静坚强面对突发情况。

我们平时说感恩,这样的时刻保护好自己,珍惜生命,不糊涂地丢弃自己的生命,才是对父母对自己对社会最大的感恩呀。

所以学习一些基本的自救逃生方法,实是重要。

二、学习电梯自救方法。

1、创设情景:当你在遭遇电梯坠梯时,你会怎么做?(请学生当场表演,老师和同学一起观看并给予评价)板书:不必惧怕不能扒门不可爬窗2、师解说并示范:坠梯时正确的防护动作:(板书:正确防护)第一、,赶快把每一层楼的按键都按下。

第二、如果电梯里有手把,一只手紧握手把。

第三、整个背部跟头部紧贴电梯内墙,呈一直线。

第四、膝盖呈弯曲姿势。

正确的动作是背部紧贴电梯内壁,膝盖弯曲,脚跟踮起,吸气。

说明:因为电梯下坠时,你不会知道它会何时着地,且坠落时很可能会全身骨折而死。

第一点是当紧急电源启动时,电梯可以马上停止继续下坠第二点是为了要固定你人所在的位子,以致于你不会因为重心不稳而摔伤第三点是为了要运用电梯墙壁作为脊椎的防护第四点是最重要的是因为韧带是唯一人体富含弹性的一个组织,所以借用膝盖弯曲来承受重击压力,比骨头来承受压力来的大。

背部紧贴内壁,可以防止身体倒下,造成二次伤害,还有膝盖弯曲和脚跟踮起,可以防止对膝盖和脊椎造成伤害,吸气就是防止岔气,对内脏有更大保护。

3、提问:还可以采取何种方法逃生?板书:妥当呼救4、提问:另外我们乘坐滑行电梯时应如何保证安全?(文明乘梯;不发生踩踏)三、学习交通事故紧急处理方法。

(一)自救学习1、导入:学习完了乘电梯需注意的安全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综合一下本单元的内容,系统地交流一下交通事故紧急处理方法。

2、提问:乘车时,坐在哪个位置是稍微安全一些的?为什么?(摆放好座位,让学生全部坐满座位,一起来评判哪个位子是最安全的?)3、提问:交通事故紧急处理最基本的方法是什么?板书:自救4、学生讨论:乘车一旦发生事故,应如何自救?自救措施:(1)、相撞导致火灾的可能性极大,所以相撞一停止,要立即解开安全带,尽快离开汽车。

(2)、发生汽车相撞的事故,前面的助手席是最危险的座位,如果坐在该处的话,首先要抱住头部躲在座位上,或者双手握拳,用手腕护住前额,同时屈身抬膝护住腹部和胸部。

车内其他乘员,也应采取此种保护措施,另外,还要注意紧闭嘴唇,咬紧牙齿,以免相撞时咬坏舌头。

(板书:护头蜷缩)(3)、汽车不幸翻倒或翻滚,此时不要死抓住汽车的某个部分不放,只有抱头缩身才是上策。

(4)、顺着河流、大海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由于没有刹住车而落水的事故时有发生。

一旦遇上,一定要保持镇静,从容不迫。

首先,坠落时,应该用手护住头部和胸部,尽可能将身体倒在座位上,并紧闭嘴唇,咬紧牙齿。

冲击一过,要迅速作出判断,弄清汽车下沉后的状况。

如果还能从车窗逃出,应该尽快打开车窗逃出去;如不可能,就关闭车窗,控制水的涌入,打开全部车灯,待车稳定后,再决定从哪个车门或车窗逃出。

5、教师小结:生命无常,当有灾害发生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因地制宜,恰当地运用逃生自救的方法,保护自己。

(二)学习如何救人导入:有这么一个故事,2005年8月28日,一场旅游途中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车厢顿时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旅游大巴车被撞得严重变形,车内血肉模糊,乱作一团。

这时,车厢里传来导游文花枝“挺住!加油”的鼓励声。

这个声音虽然微弱,却透着一股沉稳、坚定,像黑暗中的一线光束,让受伤、受惊的游客从死亡的噩梦里看到生的希望。

事后许多亲历者都说,正是这个很有穿透力的声音,给了大家支撑下去的勇气。

其实,在这起6人死亡、14人重伤、8人轻伤的重大交通事故中,文花枝是伤得最重的一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