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政防洪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市政防洪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湖南省某市政防洪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总论1.1项目名称:某市政防洪堤建设项目1.2 拟建地:某县城1.3承办单位负责人承办单位:某农业产业化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李青某农业产业化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8年,属国有独资公司,实行法人代表负责制,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求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

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董事会由梁元和任董事长,董事会成员由徐显前、刘国云、杨通虎、陆奇先同志担任,衡湘琴、伍国怀、尹仕奇、龙光雄为监事会成员,根据董事长提名,任命李青为公司总经理,张和国、杨翠微为公司副总经理。

公司的经营范围为:1、农产品流通:经营茶油、野生蕨类产品加工产品、腌制畜禽产品等全县各类民族名、特、优农产品。

2、农业基地开发:重点开发经营中药材种植、优质果树、林木、畜禽养殖基地。

3、经营农业水利设施:投资建设农田水利设施,采取企业化管理,有偿服务。

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村信息化及旅游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对外招商引资、融资、有偿服务。

1.4编制单位: 湖南省湘潭工程咨询公司负责人:马成钢为了搞好本项目的前期工作,某农业产业化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湖南省湘潭工程咨询公司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我咨询公司立即组织技术人员(专家),到现场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广泛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对项目进行认真论证、分析评价,于2008年1月完成本报告的编制,供审批部门决策参考。

1.5编制的依据和范围依据:(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3)《某城市总体规划报告》;(4)《渠水流域规划报告》;(5)《某县城防洪规划报告》。

(6)国家其他各有关专业设计规范及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供水、供电、环保、资金筹措意向等基础资料。

范围:主要针对拟建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客观分析城镇防洪,确定市政防洪堤工程建设规模、工程技术方案、投资估算等,并论述本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6研究结论(1)工程概况某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怀化市南部,距怀化市230km,是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向西南幅射的一个窗口,处于我省西线开发的有利位置。

县城位于渠水三级支流坪坦河、马龙河交汇处,沿双江河成带状分布。

县城城区属山坡起伏、冲垅交错的低山丘陵区,城区建设用地约3.0km2。

某城座落在渠水二级支流双江河中游,坪坦河、马龙河在县城汇合。

双江河、马龙河、坪坦河将县城分为三个大的区间,即河西防护片、河东防护片、大路防护片区,总人口3.0万人。

在这里集中了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100多个,城区商业网点密布,是该县政治、经济、文化及商业中心。

双江河流经城区长度3.0km,坪坦河、马龙河流经城区1.0km,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形所限,大部分建筑物傍水而建,挤占河床。

城区修建的七座桥梁,都没有通过水政部门的防洪评估且严重阻水。

此外,流域上游森林过量砍伐和植被的破坏,以及人为向河道倾倒石渣等建筑废弃物,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造成河床抬高,洪水位也相应抬高。

据有关资料记载,近几年几乎年年有洪水进城,特别是1996年特大洪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0.85亿元。

某城防洪根据《某县城市政防洪堤工程规划报告》及其批文分为河西、河东、大路三区,防洪大堤总长6710m,其中,防洪堤3490m,护岸3220m。

(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某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209国道即湘桂公路沿东南横穿而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西南隅要腹之地”之称,是东引西联、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内陆西南地区辐射的重要窗口。

主城防洪区为河西防护区独立的防护圈,城东防洪区为河东防护区独立的防护圈,两区占县城市人口的80%。

主城、城东两区域沿双江河两岸而建。

河岸多为I级阶地,地势较低,洪涝灾害频繁。

城区原有堤段短,未形成完整的防洪保护圈。

每临汛期,人心惶惶,当地政府均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筑临时土堤、沙袋堤等才能勉强抵御洪水危害,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水文提供的水位,某城当遇到20年一遇的洪水时,最大淹没水深3.24m,受淹面积1.23km2,淹没耕地5200亩,受灾人口1.01万人,被淹厂矿企业160家,直接经济损失0.85亿元;主城和城东两区损失占80%以上。

随着某城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区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快速增加,财富不断增加,发生同样量级的洪水,洪灾损失将成倍增加。

由于城东、主城地势较低,受灾频率高、洪灾损失大,因此,优先进行主城、城东保护圈的堤防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3)工程任务和规模根据某城目前市政防洪堤工程的现状和近几年来的洪灾损失情况,本次堤防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建设和完善必要的防洪设施,使主城、城东两区形成封闭的防洪保护圈,提高某城城区整体防洪的能力,减轻洪水对城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根据《某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某县城防洪规划报告》,依照区内的水系分布和自然地形,结合城区发展和沿江路的建设,将城区划分为三个保护区进行设防,即:河东保护区,河西保护区,大路保护区。

主城防洪护区为河西保护区的独立防护圈,城东防洪区为河东保护区的独立防护圈,某城总保护面积为1.52km2。

本次设计的保护范围为主城防洪区,城东防洪区保护面积为1.08km2,占防护总面积的71%。

工程规模本次设计在规划的基础上,经论证比较,城东防洪区,新建堤防2890m(从城东大桥沿双江河东岸经小学、饲料厂、杆子村、大寨至双江变电站)以及建设防汛指挥系统及配置需要的设施。

(4)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及《城市市政防洪堤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要求,防洪标准为二十年一遇;治涝标准为十年一遇。

堤防及穿堤建筑物、治涝工程是县城市政防洪堤工程的主要建筑物,为4级建筑物。

(5)水文气象双江河为渠水二级支流,某城位于双江河中游,坪坦河、马龙河交汇处。

双江河全流域面积为379km2,县城控制流域面积234km2。

渠水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无霜期长。

流域内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

通道气象站拥有较长的气象观测资料,据该站1951~1999年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多年平均降雨量1448.8mm,多年平均气温16.3℃,多年平均风速1.6m/s,历年最大风速19.0m/s,主导风向为WNW。

某24小时降水设计暴雨值、双江河县城站、马龙河河口设计洪水成果见表1.7.1~1.7.3。

表1.7.2 双江河县城站设计洪水成果表单位:m3/s表1.7.3 马龙河河口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表单位:m3/s(6)工程地质防洪区地处江南地轴两南段的新华夏系雪峰地背斜的团河—县溪复式背斜南部,区内无活动性断裂通过。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确定,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小于Ⅵ度区,属相对稳定地块。

堤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并排泄于河流。

季节变化明显,一般埋深较浅,与河水位持平。

堤段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杂填土,成份为粉质粘土,黄色亚粘土夹碎石、块石、卵石等;第四系重砂壤土:褐色,稍湿~湿,中密;第四系砂砾石层:砂为中粗砂,砾石粒径不等,磨圆度差,中密;第四系残坡积层:为黄色亚粘土夹少量砂岩碎块石;白垩系砂砾岩层。

各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如下:砂壤土:内摩擦角13.5°,凝聚力19KPa,允许承载力135KPa,砼与壤土摩擦系数0.25。

砂卵石:内摩擦角25°~30°,地基允许承载力290KPa,砼与砂砾石摩擦系数为0.40。

砂砾岩:地基允许承载力450KPa,砼与砂砾岩摩擦系数0.5,容重2.2g/cm3。

(7)工程设计某城市政防洪堤工程依地形分片为坪坦河、马龙河和双江河三个独立防护圈,即河西片、河东片、大路片,本次设计项目包括河东片吉利防护区的防洪堤。

本次设计堤线在规划报告基础上,经洪水论证并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对各段防洪堤堤线作了较为安全可靠的布置。

堤型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予以确定,河中砂卵石料丰富,可就近取料,对防洪堤典型断面作了较为详细的综合经济技术比较,选定衡重式防洪堤与扶壁式防洪堤。

此次设计堤防工程长2890m。

考虑双江河美化,堤内埋设总排污水管。

(8)施工组织设计本次设计的防洪堤的施工区水陆交通便利。

为保证本工程块石砼挡土墙及浆砌石等在干地施工,防洪堤建设需修筑临时挡水围堰,根据实际情况,临时围堰采用粘土麻袋填筑。

工程施工采用0.4m3移动式拌和机拌制砼,沿大堤布置在施工区附近。

浆砌石施工采用人工抬入施工场地,并相应设置砂石堆料场及水泥仓库,水泥仓库建筑面积200m2,沿堤搭设其它临时工棚。

机械修理、汽车修理利用县城现有设施,施工道路利用县城现有公路。

本工程主体工程施工计划与施工进度的安排主要以国家投资和地方自筹情况为主要控制,计划2009年~2011年完成全部工程,总施工期为2年(跨3个年度)。

(9)环境评价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过程中,导致一部分挖压占地和居民拆迁。

施工过程中无法避免产生“三废”和噪音污染,土壤的扰动、多余土料及废渣的堆放可能导致新的水土流失。

“三废”和噪音会给施工区附近的施工人员及居民的健康带来不利,但可以会同环保部门采取环保措施、水保措施加以减免。

(10)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规划工程占地涉及城区双江河边部分居民区,需搬迁30户108人,拆迁房屋10240m2,均为砖混结构,永久占地69.0亩,其中公共用地21.0亩,城市宅基地26.0亩,荒地23.0亩。

(11)工程估算本估算依据湘水电水建字[1998]5号文《湖南省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概算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的通知。

工程投资主要指标:工程总投资4750万元,其中:堤防工程投资4023.04万元;河道扩宽工程投资97.65万元;淹没处理补偿投资629.31万元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4750万元,其中:申请银行贷款3800万元,自筹950万元。

(12)项目效益县城市政防洪堤工程主城防护区、城东防护区全部完工后,某城防洪排涝工程将以崭新的姿态为城区人民防洪保安发挥积极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被动局面。

工程实施后,其效益主要体现在: (a)县城的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高,防洪标准由现在的基本不设防提高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通过采取一些应急措施后还可达到远景的50年一遇防洪标准。

排涝标准可达到10年一遇。

(b)由于防洪堤的建设与城市道路、给水、排水、治污的建设以及河岸的整治相结合,可美化、净化环境。

堤防绿化场地按园林化标准建设,场地可美化城市,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息观赏场所。

工程建成后,由于防洪排涝标准的提高,大大减轻了洪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