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兼课上课听课评课制度

兼课上课听课评课制度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增强教师授课能力,努力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造就一批业务精、技能强的领导队伍,结合学校领导的素质现状,特制定领导兼课制度:
一、校长每周任课2——3节,课程类型可以是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课程,年级、班自定。

二、教务处主任、政教处主任每周任课5——6节,科目自定,最好担任一科统测科目。

三、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课改的领头雁、带头人。

四、学期初要把领导任课情况公示,学期末要把领导所任课程的测评情况以书面形式整理归档。

一、课前准备好教案、教具等提前进入相应教室上课,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二、用普通话讲课,严禁用方言进行教学,严禁坐在桌椅上上课,严禁在课堂里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准私自离开教室或无人上课。

三、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人格,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采用新理念下的教学方法,使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勇于创新与变革,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加强师生互动,正确评价学生,善于激励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与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个性品质。

严禁在学生中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信息。

六、根据课堂教学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及时写好教学随笔或教学后记。

七、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不擅自调课;如有需要,须事先做好说明,统一调课。

学校领导听课、评课制度
学校领导听课、评课是深入基层、掌握教情和学情、有的放矢地指导教学和总结推广先进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也是以身作则、身先事率,与教师加强联络、增进合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主任都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听课评课,参加教研活动。

一、听课的基本类型和方法
1、了解性听课(推门听课)。

目的在于了解教学基本情况,一般事先不通知上课教师。

2、指导性听课。

这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教师业务能力的听课,主要对象是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和教学业务水平较差的教师,这是教学管理中的主要听课类型。

课前要指导执行者充分准备,认真备课;课后要及时进行分析、评价,使其提高教学能力。

3、督查性听课。

这是检查课堂教学情况,督促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听课。

主要对象是对工作责任心差、学生意见多的教师。

督查性听课,事先也可以不打招呼,听课后与检查教案、召开学生座谈会相结合,以便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督促帮助。

4、研究性听课。

这是用于探索教改新路、实验某种教学方法或上好某种课型的听课。

5、总结经验性听课。

这是学习、总结、推广先进教学经验的听课。

要组织更多的教师参加,以扩大先进教学经验的影响。

另外,还有邀请性听课(教师有准备的请求指导)、跟踪性听课(把备课、讲课、评课全过程听下来)、对比性听课(听同学科、同内容的课)、系统性听课(连续听一位教师的几节课,系统指导)等。

二、听课的基本要求
1、要有目的、有计划。

2、听课要讲究方法。

每次听课要做好准备,做好记录,填好听课意见。

3、听课要讲究效益,对所听的每一次课,都必须认真分析总结和评价。

4、听课要尊重教师。

要以平等的、诚挚的态度对待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这样才能真正发现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优缺点,才能提出中肯意见,为教师所接受。

5、听课要有一定的保证。

校长、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

三、学校领导对所听课程要进行评课,主动参加教研活动。

四、学校领导要积极探索研究教学规律,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作好教师课堂教学的示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