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厌氧菌

厌氧菌


缓性麻痹。

最剧毒(对人致死量为0.1µ g)
对小鼠的LD50:约为3×10–5~3×10–4 µ g
恐怖分子的生物武器!
4克未稀释的粉末(一枚五分镍币的重量)足以使1亿人丧命。
2015-3-9 42
2015-3-9
43
2015-3-9
44
所致疾病:食物中毒
肉毒毒素污染食物、水源 气溶胶经 经肠道吸收入血 呼吸道吸 入 作用外周神经与肌肉接头处, 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 导致肌肉松弛性麻痹
分型

根据 4 种主要毒素(α、β、ε、ι)产生情况,
分A、B、C、D、E 5个毒素型。

对人致病的主要为
A型引起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
C型可引起坏死性结肠炎。
2015-3-9
31
2、致病性
致病物质:

荚膜


多种侵袭性酶类 侵袭力特别强大 多种外毒素
2015-3-9
32
产气荚膜梭菌主要和次要毒素及其分型(P144表13-1)
+ ± + -
+ + ± + + + + + + n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
33
μ (mu) 透明质酸酶 ± ν (nu) DNA 酶 ± 神经氨酸酶 改变神经节苷脂受体 + 其它 肠毒素 肠毒素、细胞毒素 + + 大多菌株产生;± 某些菌株产生;-不产生;nt 未研究 2015-3-9
无荚膜(除产气荚膜梭菌外)。 抵抗力强 致病菌产生外毒素致病,病情严重。

2015-3-9
50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无芽胞厌氧菌有30多个属,200多种 与人类疾病有关的主要有10个属(P147,表13-2), 占人体正常菌群的80%~99.9%。 在某些条件下可致内源性感染(条件致病菌)。
2015-3-9
感染往往无特定的病型,
呼吸道感染
口腔与牙齿感染 腹部会阴部感染 女性生殖道感染
大多为化脓性感染,
并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

此类感染中,往往同时存在有几种厌氧菌,还 可能有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应结合病情和标本 中出现的优势菌做出厌氧感染的判断。
55
2015-3-9
具有下列特征之一时, 应考虑无芽胞厌氧菌感染:
51
主要人体无芽胞厌氧菌

革兰阴性菌:
脆弱类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梭杆菌、韦荣球菌 属等。

革兰阳性菌:
痤疮丙酸杆菌、真杆菌,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 消化链球菌属等。
2015-3-9
52
致病条件
因手术、拔牙、肠穿孔等,使屏障结构受损, 致细菌侵入非正常寄居部位。 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正常菌群失调 。 机体免疫力减退
27
蛋黄琼脂平板
加入α毒素 的抗体
Nagler反应
2015-3-9 28
牛奶培养基: “汹涌发酵”
2015-3-9
29
产气荚膜梭菌主要和次要毒素及其分型(P144表13-1)
毒素 主要毒素 α (alpha) β (beta) ε (epsilon) ι (iota) 次要毒素 δ (delta) θ (theta) κ (kappa) λ (lambda) 生物学作用 A 卵磷脂酶, 增加血管通透性, 溶 血和坏死作用 坏死作用 增加胃肠壁通透性 坏死作用,增加血管通透性 溶血素 溶血素,细胞毒素 胶原酶、明胶酶、坏死作用 蛋白酶 毒素分型 B C D E
2015-3-9
36
3、微生物学检查法

直接涂片镜检 深部创口取材涂片
早期诊断能避免患 者最终截肢或死亡
革兰阳性大杆菌,有荚膜
白细胞少且不典型, 伴有其它杂菌

初步诊断
分离培养和动物试验
2015-3-9
37
气性坏疽,预防1及时处理伤口(清创扩创),消除厌氧 微环境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治疗1抗生素2多价抗毒素3高压氧舱法4高位截肢.
3外环不完全溶血-α毒素

蛋黄琼脂平板: Nagler反应
卵磷脂酶
牛奶培养基:“汹涌发酵” 多糖酶
2015-3-9 25
双层溶血环
血琼脂平板
双层溶血环 内环完全溶血-θ毒素
2015-3-9
外环不完全溶血-α毒素
26
α毒素分解蛋黄 中的卵磷脂
浑浊圈,环状脂质沉淀
菌落
蛋黄琼脂培养基
2015-3-9
Nagler反应

肉毒毒素的理化性质: 不耐热,煮沸1分钟即可被破坏。
对酸的抵抗力很强,胃液作用24小时不破坏,
经肠道中的胰蛋白酶或细菌产生的蛋白酶激活 后方始具有毒性,且能抵抗胃酸和消化酶的破 坏。
2015-3-9 41
2、致病性

致病物质

肉毒毒素,作用于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抑制
兴奋性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弛
多种外毒素及侵袭性酶类



α毒素 以A型产生量最大 在气性坏疽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 β、ε、ι毒素 引起坏死损伤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肠毒素
2015-3-9
34
所致疾病:

食物中毒

食入被大量A型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污染的食 物(多为肉类)
临床表现:腹痛、腹胀、水样腹泻。 主要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
其肠道缺乏拮 抗肉毒梭菌的 正常菌群
细菌进入肠道,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 症状与肉毒食物中毒类似,早期便秘,吸
乳、啼哭无力;之后吞咽困难、眼睑下垂、
全身肌张力减退。

创伤感染中毒(厌氧环境)
2015,提高防范意识
高温破坏毒素,低温保存食物。

尽早诊断, 注射A、B、E三型多价抗毒素, 尽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灌肠,以排出 尚未吸收的毒剂。
2015-3-9 45
罐头、肉制品、 豆制品、蜂蜜 鼓盖或胀袋的 肉或豆制品, 切勿食用!!
潜伏期数12~72小时
典型的症状: •眼肌麻痹:
复视、斜视、眼睑下垂
•咽肌麻痹:
吞咽、咀嚼困难、口齿不清
•隔肌麻痹: 呼吸困难,病死率高。
2015-3-9
46

婴儿肉毒病

以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居多
三、肉毒梭菌(C.botulinum)
Nagler反应
蛋黄琼脂平板
2015-3-9
39
1、生物学特性

革兰阳性短粗杆菌
芽胞呈椭圆形,粗于菌体,位于次极端,使细
胞呈汤匙状或网球拍状。

严格厌氧
在蛋黄琼脂平板有Nagler反应
2015-3-9
40

分型:
根据肉毒毒素的免疫原性分A~G 7个型。
各型间无交叉抗原。 引起人类中毒的主要是A、B和E型。
20
2015-3-9
21
一般不进行涂片镜检和分离培养, 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即可作出诊断。
2015-3-9
22
4、防治原则


一般性预防(防止创口厌氧微环境的形成) 及时清创扩创,局部应用抗生素, 无菌接生,消毒脐带断端。 特异性预防: 对易感人群基础免疫接种,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免疫程序:3、4、5月 3次 紧急预防:皮试!! 2、7岁加强 2次 特殊情况 1次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特异性治疗: 早期足量使用抗毒素,抗生素,抗痉挛。
2015-3-9
8

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

血平板上,有β溶血

抵抗力

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十年。
2015-3-9
9
2、致病性

破伤风:致病条件:伤口形成厌氧微环境

创口深而窄(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 缺血。
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

“锁口风”
2015-3-9
18
后期典型表现
角弓反张,呼吸窘迫等
2015-3-9 19
3、免疫性

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TAT)与游离
毒素结合发挥中和作用。

破伤风痉挛毒素能迅速与神经组织发生不可逆性 结合,抗毒素对结合型毒素无中和作用。
预防尤为重要!!
2015-3-9


气性坏疽(严重创伤感染性疾病)



致病条件同破伤风梭菌
主要致病物质为α毒素及多种侵袭性酶类
2015-3-9
35
气性坏疽
组织坏死、血管内皮损伤,通透性上升
→ 出血、局部组织肌肉水肿、坏死
分解糖产气,压迫软组织、血管
→ 加重组织坏死(气胀,触诊有捻发音)
分解组织,病变迅速扩散,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潜伏期短8~48h,发展迅速,病情险恶,死亡率高。
毒素 主要毒素 α (alpha) β (beta) ε (epsilon) ι (iota) 次要毒素 δ (delta) θ (theta) κ (kappa) λ (lambda) 生物学作用 A 卵磷脂酶, 增加血管通透性, 溶 血和坏死作用 坏死作用 增加胃肠壁通透性 坏死作用,增加血管通透性 溶血素 溶血素,细胞毒素 胶原酶、明胶酶、坏死作用 蛋白酶 毒素分型 B C D E
2015-3-9
2
厌氧菌的种类和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