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科学 考验学生对实验方案的分析及设计 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 考验学生对实验方案的分析及设计 浙教版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乙 丙 丁

黄铜片
铜片






二氧化碳


澄清的
石灰水

实验方案设计
1.
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四种制备物质的实验方案,其中不能实现的是 ( )

(A)Fe2O3稀硫酸Fe2(SO4)3溶液溶液NaOHFe(OH)3,
(B) CuO稀盐酸CuCl2溶液铁CuO
(C)Fe点燃Fe2O3稀硫酸 Fe2(SO4)3溶液
(D)CaCO3稀盐酸CO2溶液NaOHNa2CO3溶液
2.
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3.
小芳同学为了验证空气中的O2是否参加了反应,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你认为其中必须要做....的实验是

( )(填序号)。说明:所用蒸馏水经煮沸迅速冷却;固体干燥剂只吸水且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4.
学习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帮助我们发现和研究更多的金属。

(1)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实验A中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 。
②实验B中可观察到铁片的表面 现象,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
铜 。(填“强”或“弱”)
③实验C中可观察到试管中铁钉最先生锈的是 处。(填“a”或“b”或“c”)
(2)所谓合金,就是不同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熔合物。
Na Cu Al Fe
熔点(℃) 97.5 1083 660 1535
沸点(℃) 883 2595 2200 3000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根据上表中四种金属的熔沸点,判断其中不能形成合金的是 。
a.Cu和Al b.Fe和Cu c.Fe和Na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为了比较银白色金属R与铁的活动性强弱,设计了下列方案进行实验,
请你帮他们完成下表:
你的一种猜想 验证方法 现象 结论
金属R的活动性比铁 将金属R投入 溶液中 金属R表面有黑色的物质析出 猜想
(选填“正确”或“错误”)
5.
精盐(NaCl)和纯碱(Na2CO3)是两种常见之物。

(1)用化学方法区别这两种固体,可以选择下列哪一种物质?答:
A.白酒 B.米醋 C.纯净水 D.酱油
(2)王军同学不慎在精盐中混入了少量纯碱,他想重新得到精盐,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你认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
说明另一方案不合理的理由: 。
(3)假设(2)中固体混合物有53克,加入足量的稀酸充分反应后,生成4.4克二氧化碳气体,则该
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6.
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除去混在N2中的O2,将混合气体通过红热的铜丝网后,发现铜丝网变黑。在研究

如何除去黑色物质,回收再利用铜丝网的讨论中,制定了下列方案。

请根据以上方案回答:
(1)乙方案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其中B物质自行确定)
。两种方案相比较,甲方案明显的不足之处是

(2)若采用甲乙两种方案处理此黑色铜丝网,则回收的铜丝网a的质量 (填“<”、“>”、“=”)铜丝网
b的质量。
(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按乙方案反应后烧杯中的液体有腐蚀性,应加以适当的处理。他们采取加入
铁粉的方案处理废液。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搅拌,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为 。

过量稀盐酸
蒸发
方案一:固体混合物 溶液 固体

蒸发
过量稀硫酸

方案二:固体混合物 溶液 固体
用心 爱心 专心
3
x气体 y溶液 z试剂
A O2 H2SO4
紫色石蕊试液
B CO2 NaOH
无色酚酞试液
C CO Ca(OH)2
无色酚酞试液
D HCl AgNO3
紫色石蕊试液

7.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8.
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中,可行的是( )

A.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 盐酸跟氧化钙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 稀硫酸跟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D. 稀硫酸跟铜反应制取氢气
9.
为验证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

A. FeSO4溶液、Cu、AlCl3溶液 B. CuSO4溶液、Fe、AlCl3溶液
C. CuSO4溶液、Fe、Al D. AlCl3溶液、Fe、Cu
如下图所示,烧瓶内盛有x气体,若挤压滴管的胶头a,使液体y进入烧瓶中,振荡烧瓶,并倒放在铁架
台上,将导管伸入滴有z的水中,打开弹簧夹b,可见烧杯中液体如喷泉一样喷入烧
瓶中,并出现颜色的改变,则x、y、z可能是( )

10.
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

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大的偏
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
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生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中
用心 爱心 专心
4

须改进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

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猜想⑤: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
温度有关。
【收集证据】
(一)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
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二)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①至猜想⑤,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
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你将他们设计的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得出结论】 。
【反思与评价】 (1)在②—⑤四种猜想中,你认为猜想 (填代号)最不合理,理由
是 。
(2)在验证猜想①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可能的
原因是 。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猜想 可行的实验方案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猜想① 将一小块果肉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② 果肉表面变色。
猜想③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④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⑤ 温度高的先变色。
用心 爱心 专心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