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篇一:幼儿园科学实验案例:奇妙的传声筒】中班科学小实验教案:奇妙的传声筒设计意图:一次午餐后的休息时间,我让幼儿们自由看图书时,看到有的幼儿把图书卷起来当话筒、当望远镜、当枪玩。
于是我受到启发,何不做些“声筒”给孩子们玩,让他们在玩中获得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
这样就产生了该科学活动“奇妙的传声筒”的方案设计。
我用薄的硬纸板卷成一些“声筒”,有的是空心的,有的里面塞了一些纸团,让每个幼儿通过游戏传话,探索空心和实心的声筒传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这样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实心的传话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响亮。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欢玩科学小游戏。
3、学习与同伴协作活动,增进同伴间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1、空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2、实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3、音乐乐曲。
三、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玩纸棒的兴趣。
1.教师出示纸棒,引导幼儿观察纸棒的外形特征。
师:老师用纸给你们做了个玩具,你们看一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幼:它是长长的。
幼:它是圆圆的。
2.鼓励幼儿任意玩纸棒游。
师:呆会老师就请每个小朋友拿一根纸棒玩一玩,老师看看你们是怎样玩的?幼:很有兴趣地拿起纸棒玩,有的把它当马骑着跑;有的把它当望远镜;有的把它放在地上滚……3.总结幼儿游戏的玩。
师:你们玩的的开心吗?请几位小朋友来玩给大家看。
幼xx:放在地上滚。
幼xx:当望远镜玩。
幼xxx:拿在手里拍。
(评析: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观察纸棒的外形特征,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玩纸棒,既体现了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又为每个幼儿提供了探索的空间,使幼儿以自己的探索方式产生对纸棒游戏的兴趣,为下面的活动作了铺垫。
)(二)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1.启发幼儿玩“传声筒”游戏。
师:小朋友很聪明,会用纸棒玩许多种的游戏,老师还想到一个好玩的游戏,你们想学吗?幼:想(齐声高呼)师:请xx小朋友上来和老师一起来做这个游戏。
老师用纸棒的一端对准他的耳朵,用嘴巴对准纸棒轻轻说一句话,你听到了吗?幼xx:听到了。
师:其他小朋友听到吗?幼:没有。
(齐声说)师:请xx小朋友把刚才老师对你说的话告诉大家。
幼xx:老师叫了我的名字xx。
2.幼儿自由结伴玩游。
师:小朋友,你们想做这个游戏吗?幼:想。
(齐声说)师:请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去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对着纸棒轻轻说话,另一个用小耳朵听,然后再交换,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什么?活动时要相互谦让,相互合作好。
幼:自由结伴开始活动,有的幼儿在边听边笑,有的幼儿边听边点头…… 师:你听到好朋友说什么了吗?幼xx:xx说星期天和爸爸去夫子庙玩。
幼xx:xx说妈妈给她买了大吊车。
(评析:开始部分幼儿对纸棒已充满了兴趣,经过老师的示范,而且对纸棒说些“神奇”的悄悄话后,幼儿的好奇心倍增,致使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心得玩法。
而且,在活动中自由选择同伴共同游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充分分享探索的经过和结果。
)(三)将传声筒换成实心的,引导幼儿再次探索1.幼儿再次玩传声。
师:刚才玩的游戏,你觉的开心吗?用刚才的方法我们再来玩一次。
只见此时幼儿的表现:有的在摇头,有的在大声说“听不清,听不清”…… 师:你听到好朋友的话吗?幼xx:听不清楚。
幼xx:不知道她在说什么。
2.鼓励幼儿寻找原因。
师:为什么刚才传话声音很清楚、很响亮,而这次传话的声音不清楚呢?(鼓励幼儿观察两根纸棒的不同之处)幼xx:哎呀,这根里有纸团。
幼xx:刚才那一根是空的。
师:刚才,小朋友发现有的纸棒里有纸团,有的纸棒是空心的。
那我们拿着两根纸棒再找好朋友做游戏,感受一下两根纸棒传出声音有什么不同。
幼:自由结伴游戏,有的幼儿不时把两根纸棒当望远镜看……3.教师和幼儿一同小结。
师:你们能将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吗?幼xx:空心的传出的声音清楚。
幼xxx:有纸团的传不出声音。
幼xx:有纸团的传出的声音不清楚。
师:小朋友门真能干,原来空心的纸棒传出的声音响亮、清楚,而有纸团的纸棒传出的声音不清楚,因为纸团堵住了传出来的声音。
老师给纸棒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传声筒”。
幼:传声筒。
(齐声说)(评析:这一部分是活动的重点,在活动中有的幼儿用眼观察,有的幼儿用手拍打,有的幼儿用嘴吹纸棒,他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在探索中解决问题,尤其是再次玩空心和实心的纸棒时,幼儿情趣高涨,虽然有的幼儿叫活跃,但他们都体验着发现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拓展延伸。
师:小纸棒不但能变成“传声筒”,它还有许多更神奇的玩法,小朋友回家以后可以和小伙伴或者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玩,下次再把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小小的纸棒在小朋友的手中变得奇妙,也很有魔力,是活动良好的开端。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活动在前,认识在后”、“发现在前,结论在后”、“尝试在前,引导在后”的原则,幼儿始终在玩中感知科学现象、在玩中发现问题,是非常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
因此,幼儿在活动中玩得很主动、很开心,确实有所发现、有所发展。
而且,在活动中,让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教师尽量以鼓励为主,幼儿尽量以体验为主,避免了因个体差异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增强了每个幼儿的自信心,并在活动中乐意与同伴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使每个幼儿的心理得到了满足,为他们带来了探索的成功和喜悦。
【篇二: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大全】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大全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大全:近年来,科学小实验越来越被幼儿园所重视,甚至作为幼儿园办园特色,为此吸引了不少家长。
但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幼师常常为实验素材而烦恼,因此,学前谷小编为您整理了“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大全”,供您参考!在幼儿园进行科学小实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希望通过以下简单、有趣、适合操作的科学小实验,让孩子在“玩科学、做科学、想科学、议科学、用科学”的过程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在实验中探索事物规律,同时,学会遵守规则、相互合作。
以下是“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大全”:1、会变色的花材料准备:两枝浅色带茎的花,相同的透明瓶两个,蓝色墨水。
实验操作:(1)将两个透明瓶内注入相同多的水,其中一个滴入几滴蓝色墨水(2)将两支花分别放入透明瓶内,几天后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
指导建议:●提供给幼儿的花朵颜色尽量是浅色的。
●注意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茎及花朵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拓展与替代:可在自然角用芹菜、香菜等易观察的植物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
附:科学小知识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至上地将根吸收的水分和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花瓶中的花朵会变色正是因为茎输导蓝色墨水的原因。
2、互不理睬的气球材料准备:气球两个、干燥的绒布(或绒毛衣)、细线。
制作方法:把两只气球吹满气,绑好以防止漏气,并用细线连在一起。
实验操作:(1)让幼儿手提细线的中间,会发现两只气球是相互靠在一起的。
(2)让幼儿用干燥的绒布(绒毛衣)分别在两只气球上充分摩擦,然后再提起线,会看到两只气球分开了。
指导建议:提醒幼儿摩擦时用力要适度,不要把气球弄破。
拓展与替代:把塑料绳扎成把,自上而下用手不断地捋,就会看到塑料绳像花朵一样展开。
附:科学小知识科学实验表明,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
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负电。
相同的电荷有相互排斥的特性,而不同的电荷会互相吸引。
由于两个气球被绒布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所以会互相排斥,自然就分开了。
3、电池家族材料准备:各种型号不一的电池、电动玩具一个电池家族图。
实验操作:(1)让幼儿观察电池的外形特征,按照型号、功能给电池分类或排队。
(2)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电池,按照正确的方法装入电动玩具内,使电动玩具动起来。
指导建议:●指导小班幼儿在玩电动玩具的过程中了解电池的作用。
●在认识电池的基础上,指导中、大班幼儿给玩具安装电池,引导幼儿观察电池的“,、“一”两极,进行正确安装。
●提醒幼儿将废旧电池回收到指定位置。
拓展与替代:◆指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和父母一起寻找家里需要使用电池的物品,如手机、手电筒、钟表等,并尝试拆装电池。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充电电池,让幼儿了解充电电池和普通电池的区别。
附:科学小知识电池是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
我们通常使用的化学电池可以分成原电池与蓄电池两种。
原电池制成后即可以产生电流,但在放电完毕即被废弃。
蓄电池又被称为二次电池,充电后可放电使用,放电完毕后还可以充电再用。
目前,我们通用的一次性电池主要有碳性电池和碱性电池,一般每节1.5v,呈圆柱形,型号常见的有1号、5号和7号,数字越大,型号越小。
当我们把电池正确安装到电动玩具里后,打开开关,电池就能给电路提供电流了,同时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玩具就能动起来了。
4、磁力线材料准备:一个小盘子,一个塑料袋;一张手工纸,一些铁屑;一根条形磁铁。
实验操作:1.将磁铁放入塑料袋中,接着在沙堆里搅拌,然后拿出塑料袋放到小盘子里,取出磁铁,铁屑就会掉下来,多次以后就能取得很多铁屑。
2.将磁铁放到手工纸上,在周围均匀地撒上收集到的铁屑,轻轻敲打手工纸,由于磁场的作用,纸上就会出现磁力线的图案了。
指导要点:教育幼儿不要将磁铁接近手机和手表、电视机等电子产品,以免损坏这些电子产品。
5、美丽的彩虹材料准备:两个塑料水瓶,一支圆规;一把锥子,一些水;一根小号缝衣针。
实验操作:1.用缝衣针在塑料瓶盖上扎大概二十几个小孔,将塑料瓶灌满水,盖紧瓶盖,人背对太阳,握住瓶子,轻轻地挤压使水喷出来,就能看见彩虹了。
2.用锥子在另一个瓶盖上扎孔,重复上面的试验,这次从瓶盖上喷出的小雨中就看不到彩虹了。
指导要点:幼儿在用缝衣针扎孔时要指导幼儿注意使用缝衣针的方法,使用缝衣针时要注意不弄到手上。
6、水笛材料准备:一根长吸管,一把剪刀;一只玻璃牛奶瓶;一瓶水。
实验操作:1、用一直空的玻璃牛奶瓶,向瓶中放入大半瓶水;2、用剪刀在长吸管大约三分之一处剪个口子,使它几乎断开,但还要连着一点;3、使吸管在切开处弯曲,将吸管较长的一段插入水中,切口处于水面上,使劲向吸管吹气就会听见声音,调整吸管在水中的位置,声音又会发生变化。
附:科学小知识7、自制陀螺材料准备:废旧光盘、水彩笔、各种颜色的即时贴。
制作方法:用各种即时贴装饰光盘,然后将粗细适中的水彩笔从光盘中小孔穿入,并固定住。
实验操作:让幼儿用力拧转陀螺,然后放手,让陀螺旋转,看谁的陀螺旋转时间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