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三)

2021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三)

2021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三)一、单项选择题1.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冲动型D.沉思型2.()主要是指教师个体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义务的自觉意识,对履行教育职责的道德责任感的价值认同和情感体验,以及对自我行为进行道德判断、道德调控和道德评价的能力等。

A.教育爱心B.教育良心C.教育威信D.教育公正3.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是()。

A.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B.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C.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理解问题——检验假设D.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4.个体对他人的外表有良好的印象,往往也会倾向于肯定其人格品质。

这种效应是()。

A.晕轮效应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投射效应5.从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来看,教师职业是一种()的职业。

A.普遍B.专门C.特殊D.专业6.开设一门关于学习方法的课,由专门的教师向学生讲授如何进行学习,这种咨询与辅导的方式属于()。

A.学科渗透式B.协作辅导式C.专题讲座式D.系统讲授式7.班级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与个性的培养,有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A.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B.交际能力C.学习能力D.组织能力8.班级的规章制度、班级守则等,属于班集体构成要素中的()。

A.共同的目标B.一定的组织结构C.共同生活的准则D.一定的心理氛围与情感纽带9.根据课程实施的主体的不同,可把课程分为()。

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B.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C.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D.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10.()是个人在一定的道德认识的指引下和道德情感激励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具有一定的道德意义的行动。

A.道德行为B.品德行为C.见义勇为行为D.模范行为二、填空题1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__________。

12.教学作为一种过程性的活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统一。

13.教学计划的核心问题是__________。

14.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__________。

15.__________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的过程。

16.导生制学校是欧洲人发明的,也称__________。

17.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

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基本阶段有机地构成的。

18.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初中阶段的三年属于__________。

19.概念学习的心理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概念形成;二是__________。

20.教育学是研究人类__________和教育问题,揭示__________的一门科学。

三、名词解释21.谈话法22.注意的转移23.学习24.再现25.班集体26.意志的自觉性四、论述题27.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28.试述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29.在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初高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严重背离了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克服这种消极现象。

五、材料分析题30.历史记载,1920年在印度发现的8岁狼孩卡马拉(女性),其身体外形与人不同,特点是:四肢长得比一般人长,手长过膝,双脚的拇指也稍大,两腕肌肉发达;骨盆细而扁平,背骨发达而柔软,但腰和膝关节萎缩而毫无柔韧性。

她有明显的动物习性:吞食生肉,四肢爬行,喜暗怕光,白天总是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夜间则在院内、外四处游荡,凌晨1点到3点像狼似的嚎叫,给她穿衣服,她却粗野地把衣服撕掉。

她目光炯炯,嗅觉敏锐,但不会说话,没有人的理性。

请就此材料分析人类心理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

31.几乎每个教师都意识到应努力为班内的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

然而,群体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与这种理想相差甚远。

对师生在课堂上相互作用所进行的观察表明:教师(无意识地)针对某些学生进行教学和讲解,而忽视了其他学生。

教师给予了某些学生更多的积极强化与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回答问题,对待其他学生就并非如此。

一般说来,教师对班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优秀学生最为关注并给予最多的鼓励。

班内半数较差的学生所受到关注与帮助最少,师生间关系的这些差异使得一些学生得到了(其他学生所得不到的)更多的机会与鼓励。

请分析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冲动型认知方式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2.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教育良心主要是指教师个体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义务的自觉意识,对履行教育职责的道德责任感的价值认同和情感体验,以及对自我行为进行道德判断、道德调控和道德评价的能力。

3.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是:发现问题、理解问题,然后提出假设,最后检验假设。

4.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

5.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6.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开设一门关于学习方法的课,由专门的教师向学生讲授如何进行学习,这种咨询与辅导的方式属于系统讲授式。

7.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班级活动的主要意义体现在:①班级活动可以促使学生提高认知能力;②班级活动促使学生提高实践能力;③班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④班级活动有助于形成班级凝聚力;⑤班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8.参考答案:C9.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地方课程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发设计的课程;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是由学校组织和实施的课程。

10.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道德行为是个人在一定的道德认识的指引下和道德情感激励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具有一定的道德意义的行动。

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看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如何,不在于他的谈吐是否动听,而在于他的言行是否一致,他的道德行为是否具有一贯性。

二、填空题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2.共性、多样性13.课程设置14.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15.杜威16.贝尔———兰喀斯特制17.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提取18.义务教育19.概念同化20.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三、名词解释21.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

22.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23.学习: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联系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4.再现: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也能够在头脑中浮现,这种现象叫再现。

25.班集体: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26.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且能够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既定目的的意志品质。

四、论述题27.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参考答案:(1)观察前要做好观察的准备①明确目的与任务,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②丰富相应的知识。

已有的知识经验会直接影响观察效果,无论是课外还是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复习或预习有关的知识是必要的。

③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定观察的计划。

(2)观察中培养观察的技能观察作为一项操作性极强的活动,需要掌握一定的观察技能。

①有顺序地进行;②多感官的活动;③有积极的思维。

(3)观察后及时总结观察结果①指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②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8.试述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1)“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

全面发展不能理解为要求学生“样样都好”的平均发展,也不能理解为人人都要发展成为一样的人。

全面发展的教育同“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并不是对立的、矛盾的。

人的发展应是全面、和谐、具有鲜明个性的。

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有时需要针对某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强调某一方面。

学校教育也常会因某一时期任务的不同,在某一方面有所侧重。

(2)“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五育”中的每一组成部分都有其相对独立性,有其特定的任务、内容和功能,对其他各育起着影响、促进的作用,各育不能相互代替。

各育都具有特定的内涵、特定的任务,其各自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满足人发展的价值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体现出来的。

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是“五育”的灵魂;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因此,“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3)“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紧密相连,它们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它们的关系具有在活动中相互渗透的特征。

29.在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初高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严重背离了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克服这种消极现象。

参考答案:(1)这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只有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发展,教育的发展才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教育资源上的供需矛盾得到根本解决才具有现实可能性。

(2)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①要努力建立更加灵活和开放的教育体制,加大教育发展力度,多渠道办学,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加速非义务教育的发展,扩大教育机会,从而缓解教育机会竞争;②要加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规范和引导学校办学;③要积极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为中小学教育树立正确导向;④要进一步深化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特别是要大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⑤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中小学的学校建设。

(3)中小学本身也应积极进行改革,端正办学思想,认真落实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全体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

五、材料分析题30.历史记载,1920年在印度发现的8岁狼孩卡马拉(女性),其身体外形与人不同,特点是:四肢长得比一般人长,手长过膝,双脚的拇指也稍大,两腕肌肉发达;骨盆细而扁平,背骨发达而柔软,但腰和膝关节萎缩而毫无柔韧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