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论文)设计课题: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设计专业班级: B10231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时间: 2012年6月25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任务书姓名: 专业: 通信工程班级: B10231 指导教师: 职称: 课程设计题目: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 该报警器能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当人进入报警器的监视区域内,即可发出报警声,适用于家庭、办公室、仓库、实验室等比较重要场合防盗报警。

, 要求:, 1、灵敏、可靠、一经触发,即刻报警, 2、对产品材料精益求精,延长使用寿命, 3、根据实际应用环境,自己选择传感器,确定红外检测范围。

所需仪器设备:直流供电电源,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数字电压表,计算机等成果验收形式:面包板插接+实物演示+答辩参考文献:《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高教康华光)《电子工艺与课程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毕亚军、崔瑞雪)第17周:周1---周2 :立题、论证方案设计~选择元器件安装调试周4---周5 :插面包板调试电路时间第18周: 安排周1---周3 :焊接制成电路~完成设计周4---周5 :验收答辩指导教师: 张洁教研室主任: 崔瑞雪2012年6 月 14 日内容摘要红外线防盗报警器目前市场上已有成型产品,且市场较为成熟。

由于红外线是不可见光,因此用它进行红外探测监控,具有良好的隐蔽性,白天和黑夜均能使用,而且其抗干扰能力强。

红外线传感器分主动式与被动式两种,主动式设计方案简单,但成本较高,从成本考虑,本课题通过介绍热释红外传感器RE200BP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一种被动型热释电红外报警器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电路。

这种电路把红外线传感器应用于报警系统中,从而能够实现防盗报警能。

该报警器能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由红外线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电压比较器、和报警指示电路等组成。

当人进入报警器的监视区域内,即可发出报警信号,适用于家庭、办公室、仓库、实验室等比较重要场合防盗报警。

利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设计了一种被动式红外报警电路,分析了该电路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关键词被动式红外报警器;热释电传感器;菲涅尔透镜;防盗报警器目录一概述………… …………………………………………………………1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2 2.1论证方案1、2、3........................................................................2 2.2采用方案4.................................................................................4 三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5 四总原理图及元器件清单..................................................................7 4.1总原理图....................................................................................7 4.2元件清单....................................................................................7 4.3重点元件介绍..............................................................................8 五安装与调试.................................................................................10 5.1电路仿真软件介绍........................................................................10 5.2电路功能仿真验证........................................................................11 5.3布局与布线.................................................................................12 5.4调试效果....................................................................................14 六性能测试与分析...........................................................................16 七结论..........................................................................................16 八心得体会....................................................................................16 九参考文献 (17)一、概述1知识背景近年来,电子电器的飞速发展,各种高档家电产品和贵重物品为许多家庭所拥有。

然而大部分人防盗意识还不够强,造成偷盗现象屡见不鲜。

此时报警器就派上了用场。

很多报警器价格高昂,一般人们难以接受。

本课题选择设计的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测器也以其价格低廉、技术性能相对稳定等特点而占有了一定的市场。

资料显示红外报警器大多数采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其功能也非常先进。

其中包括被动式热释电型红外报警器,还有红外监控无线报警器,超声波防盗报警器,红外线防盗报警器,高灵敏红外报警器,触摸式延时防盗报警器, 触摸式防盗报警器,红外报警器,红外线声光报警器等等。

2红外报警器分类及原理红外报警器分为主动红外报警和被动红外报警。

主动红外入侵报警器是由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发射机是由电源、发光源和光学系统组成,接收机是由光学系统、光电传感器、放大器、信号处理器等部分组成。

主动红外报警器是一种红外线光束遮挡型报警器,发射机中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在电源的激发下,发出一束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束(此光束的波长约在0.8,0.95微米之间),经过光学系统的作用变成平行光发射出去。

此光束被接收机接收,由接收机中的红外光电传感器把光信号转换成信号,经过电路处理后传给报警控制器。

由发射机发射出的红外线经过防范区到达接收机,构成了一条警戒线。

正常情况下,接收机收到的是一个稳定的光信号,当有人入侵该警戒线时,红外光束被遮挡,接收机收到的红外信号发生变化,提取这一变化,经放大和适当处理,控制器发出的报警信号。

目前此类报警器有二光束、三光束还有多光束的红外栅栏等。

一般应用在周界防范居多,最大的优点就是防范距离远,能达到被动红外的十倍以上探测距离。

被动红外报警器主要是根据外界红外能量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有人在移动。

人体的红外能量与环境有差别,当人通过探测区域时,报警器收集到的这个不同的红外能量的位置变化,进而通过分析发出报警。

人体都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37度左右,会发出特定波长10μm左右的红外线,被动红外报警器就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10μm左右的红外线而进行工作的。

人体发射的10μm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涅尔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

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报警信号。

被动红外报警器是以探测人体辐射为目标的,所以热释电元件对波长为10μm左右的红外辐射必须非常敏感。

为了仅仅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在它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的菲涅尔滤光片,使环境的干扰受到明显的控制作用。

其传感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件。

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化方向正好相反,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元件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于是报警器无信号输出。

一旦人侵入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面聚焦,并被热释电元接收,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经信号处理而报警。

用它制作的防盗报警器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许多防盗报警器材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 不需要用红外线或电磁波等发射源。

2. 灵敏度高、控制范围大。

3. 隐蔽性好,可流动安装。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首先红外传感器在有人经过时给出微弱变化的小信号,通过对小信号的放大并与比较器基准电压比较输出高低电平,驱动后续报警电路。

以下对本组课程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典型设计方案做分析并说明采用及不采用每个方案的原因。

以下设计方案均经过仿真,从仿真角度筛选最合适方案。

1、方案1:方案来自网络,优点是设计已成型,不用动脑子;缺点是非原创,后来发现该方案也不能完善地实现防盗报警功能,仿真效果不好,且缺乏蜂鸣器虽然使电路输出在很宽的范围内都能驱动二极管发光,只有发光二极管的报警器不太符合要求。

不能采用。

2、方案2:该方案基于基于简单的放大比较原理,去除了上述方案1的复杂电容设置,仿真显示上电瞬间电压尖峰脉冲过大,可能损坏元件,故不采用。

3、方案3:该方案将方案1的双门限电压比较器改为单门限电压比较器,使原理更容易理解,电阻电容设置上遵循尽可能对电路有用的电容留下,无用的删除的原则,使电路得到简化。

通过一级二级放大,中间通过电压跟随器稳定二级输入。

最后由比较器输出。

缺点是响应时间长,有延迟,虽然在比较电压设置上灵活可调,但不易控制,有时没有电路输入仍然会产生误报警。

可改进后采用。

4、方案4:该方案对前述方案做了大幅度修改,原因是插接面包板时发现传感器参数并未像网上某些方案甚至资料给出的单纯1mv左右的输出,而是在一个2v左右的相对稳定电压基础上有一个约0.1v到0.3v的变化。

这就导致了前述方案彻底失效。

原来设计的数百倍的方案作废,因为不可能对2v电压放大100倍。

但是不是说2v的输出直接可以驱动后续报警电路了呢,当然不是,2v是上电后传感器的稳定输出,当有人经过传感器时,传感器的变化电压是比较小的,需要把小的变化电压放大实现报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