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语文朗读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朗读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朗读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朗读的重要性
———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长安镇新安小学赵雪梅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要加强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

朗读是语文的教学的重头戏,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训练学生语感的主要途径。

同时,朗读对于阅读教学至关重要,如果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准确领会作者的意图是大有益处的。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地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

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形成一条有效的朗读指导途径呢?下面就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媒体先导,激发激情
现在媒体非常丰富,我们为了唤起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有声有色的朗读,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插入一些媒体播放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媒体中的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使学生着迷,不但可以传达着教师本人的态度,而且可以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

媒体可以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

”例如,我在教《再见了,亲人》中就很容易把上述述问题表达出来了,《再见了,亲人》写的是50年前志愿军回国与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相送的情景,文本情感性很强,深含了浓郁炽热的亲情,而这析的情感氛围,与学生装的生活经验,生活情感都相距甚远。

因此,我一开始,就让学生装观看了3分钟的影片,通过志愿军战士为了朝鲜人民抛头颅,洒热血,那英勇献身的场面,感受那真切宽广,深刻的亲人的内涵,从而为整节课打下了感情基调。

再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

”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

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范读领路,模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

老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样版,而且可以给学生启发,使他们从中领会准确表达中心思想的语言表达方式。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模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

学生模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

例如,我曾听到一位朗读能力很强的教师执教的《丰碑》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师的范读,她读课文时,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当场所有的学生都鸦雀无声,伴随着她的朗读,每个人都仿佛回到了红军过雪山的时代。

当学生读课文时,他们也能初步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教师的表情朗读多了,学生的脸上才会显出丰富的感情。

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当然,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去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

但是,一节课中的范读也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练,这样才能使范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注重评价,读中求新
朗读评价可分为学生之间的评读和教师的评价。

小学生的朗读
水平虽然不高,但他们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

当一名学生读完后,另一些学生就能公正的给予评价。

试想,如果将评读训练到位,相信在读与点评中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朗读能力会不断提高的。

而作为教师,朗读评价要讲求语言艺术,不吝惜表扬,多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话语,在朗读课文前,教师可创设各种活动适当点拨以下学生的激情:“咱们比一比,看谁是个优秀的播音员。

”在朗读课文时,教师要善于用心聆听,切实发现他们朗读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在学生朗读完后及时给予肯定。

诸如:“读的真棒!”“让人听得都醉了!”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和评判,孩子在表扬中得到了肯定,看到了希望,更感受到了教师的爱,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高,以后在朗读方面一定会更加努力。

四、让生愿读、让生乐读
在朗读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使学生感兴趣,愿读、乐读。

至于哪种效果最为显著,最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我进行了一下尝试,结果发现运用上述方式进行朗读更能提高朗读水平。

如《桂林山水》一文,我就运用了分类赛读,激发兴趣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热情。

可是如果老师讲得太多,文章会搞得支离破碎,整体的美就会被破坏。

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品
读、评读、诵读、挑战读、引读、配乐读……”学生在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每一个学生都变得想读、能读、爱读,且读出了美、读出了情趣、读出了感情。

众所周知,人都有一种强烈的自我展现和被别人欣赏的心理,学生也不例外。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让几个或几组学生读相同一段课文,或者在课堂上举行朗读比赛,然后彼此之间指出对方的优点与不足,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心理,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同学长处。

使学生在这种互相激励的气氛中,不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朗读感情以及朗读的能力提高也特别快。

分角色朗读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朗读方法,这是因为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并通过这种模仿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了这种理解后,再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

此外,教师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为读而读,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出读的层次性,使每一遍的读都要有明确的目标。

最后,我想说,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因此,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颗粟,秋收万颗籽”,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那么,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

除此之外还通要过我们老师们的精心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使朗读真正在小学语文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突出朗读,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只有在琅琅书声中,
学生才能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只有在琅琅书声中,学生才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

所以朗读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

如果朗读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深爱,阅读就会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