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观察法实验法条件反射二、选择1、心理现象分为()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2、心理过程包括()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5、()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A、789B、1879C、1798D、18976、()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7、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A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B 能力、气质、性格C 感知、记忆、思维、想象D 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8. “ 谈虎色变” 与“ 谈梅生津” 都是( )的表现形式。

A 、无条件反射B 、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C 、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D 、条件反射9.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A. 眨眼反射B. 吮吸反射C. 防御反射D. 信号反射10. 下列哪一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 望而生畏B. 谈梅生津C. 望梅止渴D. 尝梅生津4.最早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的是( ) 。

A 、谢切诺夫B 、巴甫洛夫C 、斯金纳D 、冯特11.()是关于心理实质的唯一正确的观点。

A.唯心主义心理观 B.唯物主义心理观C.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D.灵魂论12.()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A.自然环境 B.客观现实 C.人际关系 D.社会生活条件三、填空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2、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和-——三个方面,简称知、情、意。

3、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等。

4、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和,其中以为核心。

5、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和————。

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和()两种。

7.心理实验法包括()和()两种基本形式。

8.从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来看,心理是( )脑的机能;从心理反映的内容来看,心理是对( )的反映。

9.反射活动分为( ) 和( ) 。

10 .高级神经活动有两种基本过程:一种是( )过程,另一种是( )过程。

四、判断正误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4、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5、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6、在实验室研究中,引起变化的因素是因变量。

7、用观察法研究心理现象时,不必借用仪器。

8、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9、调查法中只有保证总体中每一个人被抽到的机会相等,才能使样本情况代表总体情况。

10 .大脑是产生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因而大脑可以单独产生心理活动。

11 .人们常说“心之官则思”,说明心理是由心脏产生的。

12.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只要有了正常人的脑,便可以产生人的心理。

五、简答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2、心理的实质是什么?3、“狼孩“的事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第二章心理过程一、名词解释知觉感觉适应记忆表象思维创造想象想象发散思维二、选择1.差别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越( )a.小 b.高 c.不变 d. U形变化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a.联觉 b.感觉后像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3.把一个灰色小方块放在白色的背景上,看起来小方块就显得暗些,这是()a.联觉 b.感觉后像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4.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是()a.联觉 b.感觉后像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5.用刀子沿着玻璃边擦出来的吱吱声,往往会使许多人的皮肤产生寒冷的感觉,这是()a.联觉 b.感觉后像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6.教师用带颜色的粉笔标出黑板上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利用知觉的()。

A.理解性 B.整体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7.单一的持续的强烈刺激使感受性()。

A.降低 B.增强 C.不变 D.变化不明显8.由于弱光的持续作用,致使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作()。

A.感觉适应 B.感觉能力 C.明适应 D.暗适应9.感知觉反映的是()。

A.经历过的事物 B.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当前出现的事物 D.今后一定会出现的事物10、“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是指()错觉A.时间 B、运动 C、大小 D、方位11、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C.识记、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1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复习时主要应采取()。

A.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B.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C.及时复习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13、一个较长的学习材料,它的开头与末尾遗忘较少,而中间部分则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受到了()的影响。

A.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B.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14、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

A. 非常大 B 5——9 C 5——9个组块D所有信息15、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

A 形象记忆、B 逻辑记忆C 情绪记忆D 运动记忆E无意记忆F有意记忆16、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

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干扰D.抑制17、从学习程度方面来说,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

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的()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

A 110%B 150%C 200%D 200%以上18、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19、感觉记忆的容量()。

A. 所有信息 B 5——9 C 5——9个组块D非常小20.识记内容主要是以()的表现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

A.话和图 B.情感和事例 C.表象和语词 D.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21.瞬时记忆最明显的例证是()。

A.感知觉 B.幻觉 C.错觉 D.后像22.若要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是通过()来完成的。

A.延长记忆的时间 B.扩大每个组块的信息量 C.增加记忆的内容 D.改变记忆的速度23.从记忆的角度讲,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属()。

A.情感记忆 B.意义识记 C.无意识记 D.有意识记24.学习后过两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刻测得保持量更高、更全面,这种现象属于记忆的()。

A.再认 B.重现 C.恢复 D.保持25.填图题主要是通过()来完成的。

A.识记 B.重现 C.保持 D.再认2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遗忘进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遗忘平缓 D.基本不遗忘27.“张冠李戴”主要是记忆的()太差造成的。

A.敏捷性 B.准确性 C.持久性 D.准备性28、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记忆A.长时记忆 B.感觉记忆 C.情绪记忆 D.短时记忆29、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是一种()a.辐合思维b.创造思维c.经验思维d.常规思维30.运用以前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不需要更改的解决类似情景中的问题的思维过程叫做()a.常规思维b.经验思维c.创造思维d.辐合思维31.三岁以前的幼儿的思维属于()a.直观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经验思维32.看小说时产生的想象活动主要是()a.表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无意想象33.下列属于再造想象的是()a.通过阅读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头脑中出现北国风光的情景b.人们看到天上的浮云,想象出各种各样的动物c.毛泽东创作诗词《沁园春.雪》d.我们想象未来世界的样子34.根据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新颖性可将思维分为()a.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b.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c.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d.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35.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人们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a.判断b.定势c.概念同化d.功能固着36.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 )。

A.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 B.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D.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37.想象所反映的内容是()。

A.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事物B.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事物C.现实生活中目前没有但将来会有的事物D.包括以上所有的事物38.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

A.再造想象B.有意想象C.幻想D.做梦39.开着的汽车突然停了火,司机要找出原因,首先还是靠()。

A.直观形象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直观动作思维D.创造思维40.教师讲课时,从教学原理出发,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向学生讲授,教师的这种思维方式是()。

A.创造思维B.直觉思维C.发散思维D.辐合思维4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42.《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听到自己金榜题名,狂喜之下,竟然意识混乱,疯疯癫癫,这是()的表现。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43.下来不属于人类四种基本情绪的是()。

A.快乐B.厌恶C.悲哀D.愤怒44.下面属于情绪而不属于情感的是()。

A对艺术作品的欣赏B.对祖国的热爱C.助人为乐的幸福感D.高考被录取带来的喜悦45.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皆是()的绝好写照。

A.心境B.激情C.应激D.情境46.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A.情绪B.情感C.心境D.应激47.人在快乐或悲哀气氛的情境中,会产生快乐或悲哀感,这表明情绪和情感的特征具有()。

A.感染性B.情境性C.两极性D.移情性48.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A.心境B.激情C.应激D.焦虑49.一种善于迅速地明辨是非、能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执行这些决定的品质()a. 果断性b. 自制力c. 坚韧性d. 自觉性50.指一个人在执行决定时,以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到底的品质,这是()a. 果断性b. 自制力c. 坚韧性d. 自觉性51.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包括自觉地、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约束自己的行动和言语等,这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