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写作《抓住细节》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写作《抓住细节》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

单元写作抓住细节教材分析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是:写出人物的精神。

这就给写人的作文定了基调。

通过这一次训练,学生对写人物的作文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这个单元的作文训练“抓住细节”,是对第一单元作文训练的巩固和延伸。

因为只有让学生理解了细节的重要性,懂得了怎样进行细节描写,学生才会写出鲜活的人物来。

学情分析作文训练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文通字顺,能关注生活,能从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中搜集典型的人或事。

但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内容空洞,语言乏味。

尤其是在写人叙事的时候,或者是三言两语骨瘦如柴,又或者是废话连篇臃肿拖沓,通篇没有一处亮点。

分析原因,一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深刻的心灵体验。

二是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写作技巧。

三是缺少细节或细节描写不到位。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细节描写及常见类型,理解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学习如何捕捉生活的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

3.注意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教学重难点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大家想一想这个单元的课文,鲁迅笔下的阿长给你留下最难忘的是什么?是的。

阿长对人说话时,“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还有,杨绛笔下的老王,李森祥笔下的父亲都让我们过目难忘,留下深刻的印象。

取得这样的效果,要归功于细节描写。

二、写作指导(一)什么是细节描写学生思考自由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归纳。

明确: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致刻画。

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二)细节描写及作用1.经典范例引导学生识别细节描写,谈谈肖像、动作、景物、语言等细节描写的作用。

找一找品一品:动作描写: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阿长与<山海经>》分析:典型化的动作描写看出了阿长睡相粗俗,令少年鲁迅苦不堪言,心生厌恶,也可能是白日太过劳累,以至于睡得很死,也只有鲁迅中年以后才有可能这样去体察他的保姆吧。

肖像描写: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老王》分析:这个“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的老王,让我们害怕,也和杨绛一样对他心生同情,也有不祥的预感,生命将息的人还在惦记对他心怀善念的人,这是怎样的一份情,也就会理解杨绛给钱的愧怍,她觉得亵渎了这世间纯善的一个人,同时我们也能感到杨绛本身的善良,她对老王充满同情和顾念。

细节描写的表现力可见一斑。

语言描写:“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阿长与<山海经>》分析:说明了阿长没有文化,连书名都不知道,又表现了阿长对“我”的关爱以及“我”那一刻内心的巨大触动:唯独这样一个卑微的、被“我”轻视的保姆惦念“我”的心事,买来了“我”渴慕已久的心爱宝书。

景物描写: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

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台阶》分析:一棵桃树的树荫里坐着羡慕人家高台阶的父亲,柳枝随风飘拂,似乎在扰乱父亲的视线,也在扰乱父亲的信念,但是父亲依然目光坚定,一动一静的映衬里见出父亲内心的执念,也见出父亲渴望改变自己地位的殷切。

这些都是非常典范的细节描写,那么什么叫细节描写?它有什么作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刻画,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描写都叫细节描写,只有那些于微小之处表现事物特征或作者情感态度,能够给予读者深刻印象的描写才可称之为细节描写。

作用:在写作中,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深化作品主题、创设环境氛围都离不开细节描写。

小结:通过刚才的鉴赏经典和认知细节,我们了解了细节描写能够生动鲜活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它不仅是一篇文章的生命,更是一篇文章的灵魂。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推敲,琢磨琢磨怎么才能写出细节。

2.专题练习怎样才能做到描写有细节?练习1: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读一读加一加: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个“瘦法”?③穿得有多“差”?加上修饰成分,就会有细节。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练习2: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想一想学一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是怎么写的?从课文里学习。

用上精当的动词,把动作进行延长,就会有细节。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练习3:他抱住娘,在娘的脸上亲了一下。

改写:他脸红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娘奔过来。

他弯下魁梧的身躯,半跑着,紧紧抱住衰老伛偻的娘,在娘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上叭地亲了一下。

围观的乡亲原先预备开怀大笑,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了。

几位大婶还摸出皱巴巴手帕,擦拭着眼角悄然涌出的泪花。

赏一赏,悟一悟:加上动作神态,对娘的老迈进行具体叙写,用上拟声词,用上比喻,真感人,而且还用人群来烘托,真心体会到细节描写得有真感情,要把小处放大延伸。

小结:尽你最大的努力,让内容充实起来。

可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场景等,用上修辞手法,细化分解过程,让你的描写细起来,生动起来。

第二课时根据写作学案,完成本单元的写作实践题目。

板书设计抓住细节以小见大画龙点睛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理解细节描写的概念。

2.学会在写作中进行恰当的细节描写,把文章写得真实生动,具体感人。

3.感悟细节,揣摩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评析细节描写。

4.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留心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会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1.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揣摩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2.感悟细节,鼓励学生交流,评析细节描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米开朗琪罗是世界上杰出的艺术大师,据说他无论雕刻还是绘画,速度都很慢,总是花许多时间,在那里沉思、推敲、琢磨,力求完美。

有一次,友人拜访米开朗琪罗,见他正为一尊雕像做最后的修饰,过了一些日子,友人再来拜访,看见他还在修饰那尊雕像,友人责备地说:“我看你的工作一点都没有进展,你的动作太慢了。

”米开朗琪罗说:“我花许多的时间在整修雕像,例如让他的眼睛更有神,肤色更亮丽,某部分肌肉更有活力……”友人说:“这些多是一些小细节啊。

”米开朗琪罗说:“不错,这些都是一些小细节,不过把所有的小细节都处理妥当,雕像就变得完美了。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任何完美都是细节上完美组合而成的。

画画需要雕琢细节,作文同样需要描写细节。

二、明确细节及其作用1.什么是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2.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生动的细节描写,能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三、回顾课文经典细节,简析其作用1.动作描写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阿长与<山海经>》分析:典型化的动作描写看出了阿长睡相粗俗,令少年鲁迅苦不堪言,心生厌恶,也可能是白日太过劳累,以至于睡得很死,也只有鲁迅中年以后才有可能这样去体察他的保姆吧。

2.肖像描写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老王》分析:这个“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的老王,让我们害怕,也和杨绛一样对他心生同情,也有不祥的预感,生命将息的人还在惦记对他心怀善念的人,这是怎样的一份情,也就会理解杨绛给钱的愧怍,她觉得亵渎了这世间纯善的一个人,同时我们也能感到杨绛本身的善良,她对老王充满同情和顾念。

细节描写的表现力可见一斑。

3.语言描写“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阿长与<山海经>》分析:说明了阿长没有文化,连书名都不知道,又表现了阿长对“我”的关爱以及“我”那一刻内心的巨大触动:唯独这样一个卑微的、被“我”轻视的保姆惦念“我”的心事,买来了“我”渴慕已久的心爱宝书。

4.景物描写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

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台阶》分析:一棵桃树的树荫里坐着羡慕人家高台阶的父亲,柳枝随风飘拂,似乎在扰乱父亲的视线,也在扰乱父亲的信念,但是父亲依然目光坚定,一动一静的映衬里见出父亲内心的执念,也见出父亲渴望改变自己地位的殷切。

细节描写能够生动鲜活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它不仅是一篇文章的生命,更是一篇文章的灵魂。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推敲,琢磨琢磨怎么才能写出细节。

四、比较品读,感悟方法既然细节描写能使人物鲜活起来,那么,怎样把这些细节形诸笔端,让他们形象可感呢?接下来一起欣赏几个经典片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他们写得生动,富有感染力的。

方法一:精用动词父亲佝偻着身子,慢慢地朝前面一个小店走去。

进了店门,父亲堆着满脸的笑:“老板,生意好!请帮帮忙,换两张大钞票。

”笑着说着,贴满膏药的手伸进夹衣口袋,抖抖索索地摸出一大把钱,摊到柜台上,当着老板的面,几分的,几角的,半天才凑足了20块钱。

——《山路弯弯》这是《山路弯弯》中最精彩的细节,是全文中的亮点,作者屏弃了程式化的生活琐事,选择了父亲到小店里为我换大钞票的细节,用细腻的笔墨具体生动地刻画了父亲的神态、语言、动作,至此,一个淳朴厚道、充满爱心的父亲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