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中职教师专业发展

谈谈中职教师专业发展

谈谈中职教师专业发展谈谈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福安市民族职业中学袁剑丛一、关于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观全国职教大会的召开,迎来了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新高潮,相关政策的出台给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形式、新要求赋予职业学校新的使命,激发了职业学校广大教职工职业责任感和开拓创新的极大热情。

同时,也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今后几年我国中职学生数量和中职教师数量都将是一个先升后降的情形。

显然,中职教师职业将会面临更大挑战。

虽然从我国的制度看一时之间还不会出现中职教师下岗的情况,但对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将会更高。

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发展为本。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决定性资源,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决定着教育质量的优化和提升。

职业学校要想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必须首先抓住教师专业发展这个关键,这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

因此,今天谈谈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虽然我不能不借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但我想努力说出自己的肤浅看法。

第一,中职教师是发展中的人。

有一位教育家讲,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一个或一群不完美的人朝着完美行进的工作。

教师就是引领人。

因为发展与生命同行,发展伴随人生。

因为有发展,生命才能延续;因为有发展,人生才有希望;因为有发展,理想才成为现实。

因为中职教师是发展中的人,不是完美的人,所以不能以完美人的标准、包括不能以好的中职教师的标准去苛求。

我们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我们就没有辜负自己的使命。

第二,中职教师是需要发展的人。

中职教师主要来源于高等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或是从企业聘请专、兼职专业技术人员,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与训练并非是中职教师的专业教育与训练。

教学能力较好的而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不足;专业知识和能力较好的而教学能力不足;很难有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基本兼顾。

加上社会的变革是迅猛的、甚至是残酷的,学生的变换是频繁的、是不以我们的喜好而转移的,社会和学生总是以发展的观点和发展了的情况来要求我们。

所以我们中职教师是需要发展的人,不仅要成为“双师型”教师,而且应该是具有与时俱进和创新精神的智慧型教师。

第三,中职教师的发展是需要社会关注的。

中职教育在过去、现在、也许在将来都是教育中的弱势,我们无论怎样的努力,我们的收获无论怎样的丰硕,都不能与追求高考的普通教育工作者抗衡。

因为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官本位”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积淀。

没有专门培养中职教师的师范院校,中职教师参加学习、培训机会少,继续教育也是为了完成课时,没实效。

所以加大投入教师的专业培训是职教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职教发展的长远战略。

第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固然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但归根到底,只能靠自己。

因为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并且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不管是为了谋生还是为了实现理想、贡献社会都需要专业发展。

专业是中职教师作为职业人发展的根本。

“从来没有神仙皇帝,也没有救世主”,任何时候能够拯救自己的只能是自己,能够发展自己的也只能是自己。

第五,中职教师今天的专业发展成就由来于昨天的工作努力,明天的发展需要今天的努力。

如果安于现状,不再读书,就没有发展的机会;不会做事,不遇机会,就不能得到发展;能否把握今天的发展机会,取决于昨天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和自己今天的努力。

那我们今天探讨专业发展和自主导向性学习也就有了内在动力了。

二、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性问题(一)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境界。

我首先要说,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度和速度,主要取决于自己发展远景的高度。

而远景的高度取决于对职业教育认识的深度和高度,也就是职业境界、人生境界的问题。

说到境界,我想起有一个例子:有一群人,同样是在做同一件事情,但在回答别人关于“你们在做什么”这个问题时,却有不同的回答。

一个回答说:我在这里打工,一天可以挣60多元钱。

另一个回答说:我在这里修房子。

又一个回答说:我在修学校。

再一个回答说:我们在修希望小学。

这里原先没有学校,孩子们读书要走很远的路。

现在,有一老板出资修希望小学,等我们修好后,孩子们就能就近读书了。

很显然,境界不同,就会赋予自己的努力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那么,中职教师对职业教育应有怎样的认识与境界呢?我认为有三重境界:第一,也是最低境界,应当把做好职业教育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第二,把做好职业教育工作作为实现自己人生理想与追求的平台与途径;第三,也是最高境界,要把做好职业教育工作作为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虽然不能强求每一位中职教师都要修养到第三重境界,但我们每一个中职教师都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境界。

(二)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发展是事物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

发展是一个哲学的概念,也是一种现实的客观现象。

人们最熟知的关于发展的意义的认识是“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时下,人们讲得最多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从学校的层面看,就是要坚持以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本。

过去,我们讲学生发展的时候多,讲教师发展的时候少,殊不知没有教师的发展怎么能有学生的发展呢?目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认识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专业成长的过程;第二,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教育机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第三,兼顾前两种观点,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既是一个过程,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也是一种目的,它帮助教师在受尊敬、支持的积极的氛围中实现专业成长;同时还是一种成人教育,增进教师对工作和活动的理解。

就中职教师个体而言,专业发展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发展:1、专业理念。

主要指在对中职教师专业素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中职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统帅中职教师职业活动的总的思想意向,是统帅其教育教学工作的纲,引领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正确的专业理念的确立,有赖于对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科学认识,比如什么是职业教育、为什么要发展职业教育、要发展怎样的职业教育、要怎样发展职业教育之类的问题。

说到关于职业教育的认识,我以为当前讨论最多、也还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是如何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我认为要做到三点:第一,要使职业教育面向所有年龄段的人;第二,要使职业教育面向人的生命全程;第三,要使职业教育面向人的生理、心理的各个方面。

如此说来,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是不能独立实现面向所有年龄段的人和人的生命全程的,但可以努力使之面向人的生理、心理的各个方面。

那么,又当如何做到面向人的生理、心理的各个方面呢?有一点很重要,也是重要的基础,就是必须了解发展的现状、规律和特点。

从师范院校出来的老师都学过教育学、心理学之类的课程,但基本上没有学习过专门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学。

主要是没有这方面的著述、研究成果和研究人员。

我们中职学校的老师,对学生的心理虽有一定的认知,但却很难说是深入的、全面的、系统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能够科学地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给予指导吗?2、专业情怀。

是指中职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个性心理倾向性的总和,是中职教师出色完成职业使命所必需的情趣情感和情操的双向互动,是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兴奋剂和助推器。

第一,关爱自己和被自己悦纳;第二,关爱学生和被学生热爱;第三,关爱工作及享受工作乐趣;第四,关爱学校和被校方爱护;第五,关爱同事和被同事欣赏;第六,关爱家长和被家长钦佩。

3、专业智能。

主要指从事中职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学识和才能的总和,是中职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核心和支柱,主要回答“能不能”的问题。

包括职业道德教育能力;行业联系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学生管理能力;学生鉴定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职场健康与安全能力;创新发展能力等等。

4、专业规范。

是指中职教师专业成长必须达到的基本标准,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和必须履行的契约及各种公约的总和。

是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守则。

(三)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1、专业发展的职业情景性。

离开具体职业的专业发展是一般意义的教师的专业发展。

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与具体的职业相联系,必须从具体的职业活动中吸取营养。

2、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性。

目前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机制尚不健全,多数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依靠内生的动力。

3、专业发展的复杂多样性。

中职教师是双专业,即不仅有中职教师专业,还有相关行业专业,并且一个学校中的教师的相关行业专业不尽相同。

4、专业发展的阶段跳跃性。

中职教师因其“出生不同”,其专业发展的“序”也不尽相同,虽然也存在发展的阶段性,但在部分教师身上会表现出“跳跃性”发展的情形(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适应期。

一个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他首先要完成从学生或行业人员到教师这种角色的转变,适应新的社会身份和新的人际关系。

2、扩充期。

一个新教师在度过了适应期后,他会发现自身的不足。

这些不足,除了本体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外,更多地属于条件性知识的缺乏。

3、高原期。

教师在达到一定阶段后,发展速度就会变得迟缓或停滞不前。

在这一时期,如果不对教师加以引导,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就会始终停留在这个水平上。

4、创造期。

对于顺利跨出高原期的教师,学校积极鼓励他们进行学术研究,他们就会向实践型教育家行列迈进。

5、示范期。

能够自觉地贯彻学校的办学理念、传承学校的办学特色。

(五)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1.自主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中教师发展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可能千差万别,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教师自己设计学习活动,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并选择为实现目标需要进行的学习活动。

这种模式认为成人的学习愿望受现实生活的任务和问题的激发而形成,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因人而异。

因此应该调动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望。

2.观察、评估模式。

这种模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如同行指导、视导和教师评估等。

一般来说,他人的观察可促进被观察者的思考和完善行为。

教学是教师独立完成的工作,他人的观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多双不同视角的眼睛”。

另外,观察和评估对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双方都起到促进作用,被观察者受益于对方的评价和反馈,而观察者则在观察、准备需要反馈的资料和与对方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得到收获和启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