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学案

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学案

增强三种意识提升翻译能力——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一.错题重做,找出问题修改下列考试误译的句子,并指出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1.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月亮的别称)已十九晦矣。

知尔辈惧旨甘不继,困于薪粟,日丐于他人之门。

(《贻诸弟砥石命》)考生翻译:从去京城任职,月亮已经圆了19次了。

更正修改:然而我从在京师求取功名以来,已经十九个月了(月亮已经隐去了十九次)。

存在问题:漏译虚词“然”、实词“干”,表意不顺畅2.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

志(3分)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

齐尝聘,欲与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

(师大附中月考五《孔子家语》)考生翻译:所以我不忍心远房的亲戚被人所驱使。

更正修改:所以我不忍心远离父母而被人役使。

存在问题:忽视语境,不明大意,错译实词“亲”。

3.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

(4分)(方苞《孙征君传》)考生翻译:刚开始,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天下的士大夫想建立功名的都赞同他。

更正修改:在这之前,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海内有名节的士大夫常常追随他们。

先是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附焉存在问题:错译定语后置句式、固定短语和实词“附”。

4.行数百武,植于墓后,为三重。

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

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

(李东阳《移树说》)考生翻译:等一年之后去看,被移走的树大约占了十分之八九。

更正修改:过了一年之后再去看,成活的有十分之九。

阅、岁、成、十九。

存在问题:忽视语境,不明大意,随意更改和添加词语。

5.夫毁誉者,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

孔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王昶传》)考生翻译:毁坏别人名誉的人,是爱恶的根源,祸福的机缘。

更正修改:毁谤和赞誉,是喜爱和厌恶的根源,也是灾祸和福分的契机。

(得分点:毁誉,毁谤和赞誉;原,根源;机,契机,关键。

)存在问题:忽视句式,表意不通畅。

6.大将军青兵出定襄。

苏建、赵信并军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

与战一日,兵且尽,信降单于,建独身归青。

(《智囊全集》节选)考生翻译:参加战斗一整天,都被俘获杀害完了,赵信投降单于,苏建单独投奔卫青。

更正修改:(两人率军和匈奴)战了一天,士兵牺牲殆尽,赵信投降单于,苏建单独自到卫青大营。

省略、且、归各1分存在问题:忽视语境,表意不通畅。

7.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梅圣俞诗集>序》)考生翻译:我用痛苦来铭记他,到他家寻找他遗留下来的物品。

更正修改:我已经痛哭着为他写好墓志铭,就向他家索求(遗稿)。

关键字:铭之、因、索的意思。

存在问题:忽视虚词,脱离语境。

8.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

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

(《金石录后序》)铅椠(qiàn):书写用具,这里指校勘。

考生翻译:守着两郡,竭尽其俸禄用来校勘。

更正修改:(明诚)又接连担任了两郡的太守,拿出他的全部俸禄,来从事书籍的校勘。

(守、竭、以)。

存在问题:忽视语境,表意不通。

虚词“连”、实词“事”没落实,“守”字错译。

9.为山称说,而即其超隽之概,自在两戒外别竖一帜。

余自念老且衰,势不能他有所住,得到此山,请叹观止。

(3分)(袁枚《游武夷山记》)考生翻译:我自知自己年老体弱,不能再去游览其他险峻。

更正修改:我自思年老体衰,看形势不能有他山游览。

存在问题:表意不顺畅,有语病。

总结失分原因:1、字词、句式没有落实2、忽略语境,不明大意3、表意不通,表达不畅二.思考归纳,找准对策增强三种意识。

对策一:增强采分点意识句中的关键词语: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

特殊句式的翻译: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包括固定句式。

1.你来评一评请揣摩下面句子的采分点,并以此给考生的翻译打分。

余宿武夷宫,下曼亭峰,登舟,语引路者曰:“此山有九曲名,倘过一曲,女必告。

(3分)”于是一曲而至玉女峰,三峰比肩,皋如也。

(袁枚《游武夷山记》)考生翻译(1)这座山有九个景点,倘若你经过了第一个景点,你一定要告诉我。

(2)这座山有九种峰名,若是经过一峰,我一定会告诉你。

(3)这一座山的小溪有九道弯的名字,如果过了第一曲,玉女峰必定会告知你。

(4)这座山有九个风景区,每过一个风景区,有女子一定会告诉你们。

(5)这座山有九曲的名声,每经过一曲时,你一定要告诉我。

(6)这座山有“九曲”的称号,若船经过“一曲”,你一定要告诉我。

2.你来试一试请根据下列句子的赋分,揣摩并指出下面句子的采分点。

(1)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5分)(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译文:(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3分)(2014年湖南卷《雪屋记》)译文: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对策二:增强文本语境意识1.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

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5分)(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译文:2、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

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

”帝廉之,果枉。

译文:帝派人查证这件事,果真冤枉对策三:增强联想推断意识借助字音、字形判断;借助成语(词语)判断;借助课内文言知识积累请翻译下列划线句子或词语,并指出运用的推断方法1.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

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

(湖南卷)译文:2、(2008广东卷)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振作(判断正误)3、家人瞷见者,悉骇愕。

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5、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2011湖南卷)拔:拔除(判断正误)三.练习巩固,质疑问难(nàn)1.借鉴高考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评分依据,阅读下面文段,给划线句子的译文拟写参考答案。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译:2.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译:①②③3.高考真题(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2)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3)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4)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

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5)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6)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2题。

(共19分)(1)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

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

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

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

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

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

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

《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

”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注释:【1】胜:超过。

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

【2】敦比:注重从事。

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

【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

【4】輶: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

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

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

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

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

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

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

【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不胜月时:季节 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戚:为……悲伤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相与:一同、都 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行:行为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故善日者王王者敬日 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不可胜日志也C.此之谓也若白垩之与黑漆 D.察其秋毫其人拜之以牛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事之至也数 B.大荒者亡小事出现得很频繁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C.霸者之善著焉 D.赐失之矣霸主的功业很显赫赐,你丢失了机会啊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