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积累字词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多为四言诗。
3、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
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
被列为“五经”之一。
4、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大学》《中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
中的大学和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
《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本有六经,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乐经〉从此失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
5、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和屈原的《离
骚》并称为“风骚”。
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诗经》的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解释赋比兴。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的意思。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
比:类比,比喻,“以此物比彼物也。
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
注:比和兴常常连用,故称比兴手法。
二、初读课文,正音。
三、师生逐段就字词疏通提问。
尽量结合注解和以前积累的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
四、共同梳理文章脉络:
1、抽生讲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
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
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2、全文结构
一段:定情。
(赋)
1、表现女子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而有主见。
氓急躁而任性。
2、婚姻方式:自由恋爱,自主婚姻。
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段:恋爱。
表现热恋女子的痴情。
终于答应结婚。
(赋)
三段:懊悔。
叙事中断,劝告所有女性,暗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比、兴)
四段:被弃。
简述婚后的辛苦生活和氓的无情。
两人关系破裂的原因在“氓”。
女子年老色衰,男子二三其德,喜新厌旧,感情不专一。
(色衰爱弛)(比、兴)
五段:劳苦。
具体叙述婚后的悲苦生活。
表现女子的善良和勤劳。
(赋)六段:决绝。
表现女子的清醒和坚强。
(赋、比、兴)
结论:全诗结构为
一部分
1、基调:热情,幸福
2、手法:赋——直接铺陈叙述,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
第三、四、五章)
1、基调:怨恨、沉痛
2、手法:比兴和抒情。
以追悔的口吻,发出悲伤的感叹。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
兴:先说桑树,继而讲述和氓的故事。
比:同时又是比,以桑树的枝繁叶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华;男子的钟情;恋爱及新婚的甜美。
以桑树的枝叶枯落,比喻女子红颜已老,青春不再;男子的始乱终弃;爱情的消逝。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
比:桑葚甜美,吃多了会上火,斑鸠贪吃,以致昏醉;甜蜜的爱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难免神伤。
以斑鸠贪食桑葚比喻女子沉溺爱情。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比: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边,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远,不知道回头。
本文三处提到淇水,其用意是什么?
三处写淇水,是为了给我们提示女主人公的思绪轨迹。
淇水是女子这段不幸婚姻的见证。
当初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见证我对你的温柔和痴情。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见证我对你的忠贞和专一。
虽然婚后生活是贫困的,但当初我冒此深水渐车之难而来,对你是多么的专一,可是你却如此无情。
(郑笺《毛诗正义》)因此,淇水是女主人公那段以欢乐始,以悲伤终的生活的见证人。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见证了这桩不幸的婚姻。
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边,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远,不知道回头。
在这里,淇水就是这位负心汉的见证。
女子婚后表现:境遇悲惨,生活艰辛,但勤劳持家。
——任劳任怨,专情柔弱。
男子婚后表现:朝三暮四,甚至动用暴力。
——专横暴躁,三心二意。
三部分
女子清醒坚定地分手。
1、基调:清醒、刚烈
2、内容:女主人公在无法排解的悲伤中表示了自己决绝的态度。
3、手法:比。
抒情。
四、艺术手法分析
1、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2、对比手法
女主人公婚前生活生活幸福,性格痴情、温顺、体贴。
婚后受尽屈辱,
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氓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
婚后:“二三其德”、“至
于暴矣”
五、人物形象分析
女主人公是一个被遗弃的劳动妇女形象,勤劳、温柔、坚强.婚前,纯真热情,婚后辛苦而蒙受耻辱.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可见其清醒刚烈的特点.
六、合作探究:(略)
(1)女子答应嫁给氓,是不是太草率?
答:不。
①青梅竹马。
②婚前通过氓进行了占卜。
(2)女子被遗弃,责任在氓还是在女子?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女子甘心贫困,辛苦操劳,多年如一日。
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
(3)氓为什么要遗弃女子?(色衰爱弛)
(4)女主人公从这场失败的爱情中总结出了什么经验?
“于嗟鸠兮……不可说也”:作为女子,千万能沉溺于男女的情爱之中。
常言道:“痴心女子负心汉”。
男子沉溺于情爱,还可以自我解脱,
然而女子一旦沉溺其中,就总是不能自拔。
因为女子的感情是专一不二的,而男子却往往朝三暮四。
本诗写出了男子的用情不专和女子的痴情专一。
(5)女子最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从诗中哪里可以看出?
清醒果断的决绝。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6)从全诗看,女子内心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恋爱时的温柔痴情——婚变中的怨恨沉痛——觉醒后的清醒刚烈。
(7)女子的痛苦是不是仅仅来自变心的丈夫?
不是。
这一婚姻悲剧又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
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他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再者,娘家的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中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