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绵阳市游仙区

绵阳市游仙区

绵阳市游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单位:游仙区人民政府组织单位:绵阳市国土资源局技术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二〇一二年八月绵阳市游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组长:陈朝先区人民政府区长副组长:何军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蔚智市国土资源局三分局局长委员:王德华区发改局局长冯忠卫区经商局局长黄国卫区财政局副局长唐志林区规划建设环保局局长何骥区交通局局长宋文勇区水务局局长李良华区农业局局长魏洪奇区民政局局长岳灿区统计局局长宋波区旅游局局长于国栋区教育局局长王宗华区卫生局局长任瑷珲区计生局局长鲜玉章区畜牧局局长魏勇区林业局局长报告编写:李章成姚兴柱王昕报告校核:曾良修王昕图件编绘:田长斌李章成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概述 (3)第一节规划目的 (3)第二节指导思想 (3)第三节规划原则 (4)第四节规划依据 (4)第五节规划期限 (6)第六节规划范围 (6)第二章规划背景 (6)第一节游仙区概况 (6)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8)第三节土地利用的特点及问题 (9)第四节土地利用总体趋势 (11)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4)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4)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5)第三节人口发展目标 (15)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6)第四章灾后重建 (23)第一节土地损毁概括 (23)第二节灾后恢复重建用地规模和布局 (24)第三节灾后土地整理复垦 (27)第五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27)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7)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30)第六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35)第一节保护利用耕地 (35)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36)第七章建设用地调控 (39)第一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调控 (39)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及措施 (41)第三节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44)第八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49)第一节基础性生态用地的规模和布局 (49)第二节生态屏障建设用地安排 (51)第三节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措施 (51)第九章土地综合整治 (52)第一节土地综合整治目标 (52)第二节土地整理区范围及重点区域 (52)第三节项目资金落实及技术保障 (54)第十章土地利用分区管制 (55)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区 (55)第二节一般农地区 (56)第三节林业用地区 (57)第四节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58)第五节独立工矿用地区 (59)第六节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59)第七节风景旅游用地区 (60)第十一章乡镇土地利用规划 (60)第一节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分解 (60)第二节乡镇土地利用调整要求 (61)第三节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方向和重点 (61)第十二章近期规划安排 (63)第一节基础设施用地安排 (64)第二节城、镇、村用地安排 (64)第三节采矿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安排 (64)第四节近期土地综合整治安排 (64)第五节其他用地安排 (65)第十三章实施规划保障措施 (65)第一节行政措施 (66)第二节经济措施 (66)第三节法律措施 (67)第四节技术措施 (67)第五节社会措施 (68)附表: (69)附表1 游仙区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69)附表2 游仙区规划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70)附表3 游仙区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71)附表4 游仙区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 (72)附表5 游仙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73)附表6 游仙区各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76)附表7 游仙区各乡(镇)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77)附图: (78)附图1 游仙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 (78)附图2 游仙区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 (78)附图3 游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 (78)附图4 游仙区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2006-2020年) (78)附图5 游仙区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2006-2020年) (78)附图6 游仙区重点项目规划图(2006-2020年) (78)附图7 游仙区土地利用规划空间管制图(2006-2020年) (78)附图8 游仙区土地利用规划综合整治图(2006-2020年) (78)绵阳市游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言《绵阳市游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1997年3月经绵阳市人民政府绵府函(1997)42号文件批复批准实施。

该规划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97〕11号文件和川委发〔1997〕25号文件的精神,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四川省国土局《四川省地、区、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修的技术要点》(草案)的要求编制而成。

规划的实施立足游仙区实际,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重点保护耕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统筹安排各业用地。

初步形成了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立了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各级政府按规划用地、管地的观念增强,土地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作用逐渐开始显现,实现了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改善了生态环境,保证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上轮规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人地矛盾仍十分突出。

在人增地减的情况下,农业承受的负荷愈来愈大。

单位耕地面积承受的生产压力越来越大,高负荷的种植利用,耕地营养不良,生产力下降。

人均建设用地仍然过大,城镇建设用地还处于粗放型状况,建设用地效益较低。

农村居民点用地缺乏整体规划、土地浪费严重,不合理利用土地普遍存在,加剧了人地矛盾。

粮食安全保障和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还比较严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游仙区产业结构将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将导致用地需求和供给矛盾加剧。

在《游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导下,作为绵阳市百万人口大城市发展“一心两区”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游仙区将进一步健全城区综合功能,优化布局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游仙城区的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为了协调发展与用地之间的矛盾,科学、有效、充分地利用区内的各类土地资源,实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目标,促进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游仙区迫切需要制定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保障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加速经济与产业发展、缩小乡镇差距、发展乡村旅游、合理利用各类土地资源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等制定法定依据。

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绵阳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2009]25号),编制《绵阳市游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将主要阐明规划期内游仙区土地利用指导思想和原则,明确土地利用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规划》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其他各项重大工程建设、安排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用地和灾毁土地整理复垦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规划概述第一节规划目的根据区域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综合研究、确定规划期间土地利用的方针、目标和调控措施,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区域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落实上级规划任务,协调上下级规划在土地利用政策、各业用地上的矛盾;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划定土地用途区,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对建设用地规模进行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城镇村建设用地;保障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及其他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确定土地综合整治的规模和范围;分解下达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指标,控制和引导城乡土地利用。

第二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及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遵循“五个统筹”的要求,围绕游仙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近期与远期、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快工业化进程,大力推进城镇化,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对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第三节规划原则(1)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粮食安全,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切实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2)坚持规范用地、集约用地,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相结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正确处理保障建设用地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科学合理确定用地指标。

(4)严格实行用途管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5)坚持保护耕地数量与质量并重,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6)优先保障灾后重建,确保灾后“生活、生产、生态”用地需求。

第四节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6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土地利用和保护的法律、法规;2.《国务院办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3.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2009]51号);4.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7]39号);5.《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进度的通知》(川国土资办函[2009]16号);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确认技术规范》(国土资源部办公厅〔2005〕95号文件);7.《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8.《国家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13923-92);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国土资源部);10.《区(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成果检查验收办法》(国土资源部);11.《区(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指南》(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12.《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1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及其《地形要素分类代码》GB114804-93和《省、地、区地形图图式》CH/T4004-93;1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1999;1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16.《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编码》及其它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17.《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国办发[2009]47号);18.《四川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纲要(2009-2012年)》(川府发[2009]26号;19.《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游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21.《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22.游仙区各部门专项规划及统计资料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