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考试题目
(3)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他们紧 张或产生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开头的问题能够引起被调查者的注意 力,引起他们对填答问卷的兴趣,那么调查便可能较顺利的进行;相 反,如果开头部分的问题比较敏感,一开始就直接触及人们的心灵深 处,触及有关道德,伦理,政治态度、个人私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那 么,往往很容易导致被调查者产生强烈的自我防卫意识,而这种意识则 会引起他们对调查问卷的反感,有碍他们对调查的合作,阻碍调查的顺 利进行。
(4)一般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意见、看法方面的问 题。这是由于行为方面的问题涉及的只是客观地、具体的事实,因此往 往回答比较容易;而态度、意见方面的问题则主要涉及回答者的主观因
素,多为回答者思想上的东西、内心深处的东西、更不容易在陌生人面 前表露的东西。如果一开始就问这方面的问题,常常引起被调查者心理 上戒备情绪和反感情绪,引起较高的拒答率。
(3)可以研究那些无法接触的研究对象。(比如我们研究 某一历史时期的人们或事件,而那些人们早已离开人世,这些事件早就 成为了历史。此时,眼采用其他的研究方法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文献 研究才能帮助做到这一点,只要我们能够找到足够的与这些人们或事件 有关的文献材料。)
(4)适于作纵贯分析。(由于调查、实验、观察等方法所 研究的都是现实的情景,因而往往难以用来进行纵贯研究或趋势研究。 文献研究在这方面则有着它独特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流逝,各个不同历 史时期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或多或少总会以各种不同的文献形式记 录和描述下来。)
3. 指出下列例题中的分析单位; 例1:女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比男人长,因为女人在家庭之外工作的时 间比男人短,年轻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比老年人平均少30分钟(个人)
例2:独生子女家庭中,子女的消费水平略高于父母;相比之下,非独 生子女家庭中的子女消费水平则与父母相当。(家庭)
4.试对概念“越轨行为”、“上进心”、“媒介接触”、 和“生育意愿”进行操作化。
答:(1)把简单易答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复杂难答的问题放在后面。 问卷最开头的几个问题一定要相当简单,回答起来一定要非常容易。这 样可以给回答者一种轻松的,方便的感觉,以便于他们继续填答下去。 如果一开始填写,回答者就感到很费力,很难填写,那么就会影响他们 的情绪和积极性。
(2)把被调查者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把他们感到生疏的问题放 到后面。这是因为,任何人对自己熟悉的的事物总会谈些看法,说出些 所以然来;而对不熟悉的事物,则往往难以开口,说不出什么来。如果 以被调查者熟悉的内容为开头,就不至于使调查一开始就卡住而无法进 行。
主要维度
子维度 具体指标
学习上积极上 思想上 进
是否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是否愿意勤工俭学
是否愿意加各类证书的考试
对学校各社团活动的态度和看法
对各类奖学金,助学金的态度和看法
对考研,考公,留学的态度和看法
行动上 是否制定了具体的学习计划
对课余时间是否有明确的安排
是否主动寻找并参加各种兼职工作
是否主动参加了各类学科竞赛
社会研究方法考试题目:
1,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存在哪些主要的差别?如何理解二者 之间不存在好坏优劣之分?请说明理由。
答:差别:(1)从哲学基础上来看,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而定性研 究是人文主义;(2)从研究范式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科学范式,而定 性研究是自然范式;(3)从逻辑过程上来看,定量研究是演绎推理, 而定性研究是归纳推理;(4)从理论模式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理论检 验,而定性研究是理论建构;(5)从主要目标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确 定相关关系和因果联系,而定性研究是深入理解社会现象;(6)从分析 方法上来看,定量研究是统计分析,而定性研究文字描述与阐释;(7) 从主要方式上来看,定量研究是实验,调查,而定性研究是实地研究; (8)从资料收集技术上来看,定量研究是量表、问卷、结构观察等,而 定性研究是参与观察、深度访问等;(9)从研究特征上来看,定量研究 是客观,而定性研究是主观。
8. 文献研究优,缺点。 答:优点:(1)无反应性(文献研究不会打扰研究对象,也不会对这 些研究对象发生影响,由于各种形式的文献研究都不需要直接同人打交 道,而只是利用和分析那些业已存在的文字资料、数据资料以及其他形 式的信息材料.)
(2)费用低,省钱省时。(文献研究比一项大规模调查、一向 严格的实验或一项深入研究的实地研究所需要的费用要少得多。因为它 所用的资料往往只需要通过借阅,复印的方式即可得到,不需要大批的 调查员,也不需要特定的设备和仪器,研究者只要独自一人就可以进 行,只要有相应的文献资料可以查阅和收集到。
6. 问卷的封面信中应说明哪些内容? 答:(1)要说明调查者的身份,即说明“我是谁”。
(2)要说明调查的大致内容,即“调查什么”。 (3)要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即“为什么调查”。 (4)要说明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调查结果保密措施。
7. 安排问卷中问卷的顺序时,应按照什么样的规则?并说明这样做 的理由何在?
(5)保险系数相对较大。(研究者在进行一项调查时,由 于设计不周密或准备不充分,导致结果不理想,但是如果重做则会花费 双倍的时间和经费,在用其他研究方法时很有可能会出现许多的意外而
导致结果不理想,但在内容分析中,弥补过失比其他研究要容易得多, 只需要对你所用的资料进行重新编码或进行统计处理,而不用一些从头 开始)
综上,可以将生育意愿操作化为指标框架如下:
主要维度 子维度
具体指标
生育目的
精神慰藉
养老送终
家庭稳定
生育数量
性别构成
生育时间
女性生育方
传宗接代 增加劳动力 家族兴旺 顺其自然 继承财产 其他 0 1 2 3 4 5及以上,但自我主观上有上限 越多越好 顺其自然 无所谓 全男 全女 男多 女多 顺其自然 无所谓 越早越好 15周岁以下 15-17周岁(因育龄是指15-49周 岁) 18-19周岁 20-21周岁
缺点:(1)许多文献研究的质量难以保证。(无论是哪种形式的 文献,都不可避免的隐含着由于个人的偏见,作者的主观意图以及形成 文献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偏误,从而会影响到文献资料的准确性、 全面性和客观性,影响到文献资料的质量。)
(2)有些资料是不易获得的。(由于许多文献都不是公开的 和可以随意获得的,对于某些特定的社会研究来说,往往很难得到足够 的文献资料。)
男性生育方
非原发性生 育图
。。。每两周岁为一档到49岁 50周岁及以上 顺其自然 无所谓 越早越好 15周岁以下 15-17周岁(因育龄是指15-49周 岁) 18-19周岁 20-21周岁 。。。每2周岁为一档,到49周岁 50岁及以上 顺其自然 无所谓 遭到舆论压力后是否会生育
遭到舆论压力后是否会停止生育 遭到宗教压力后是否会生育 遭到宗教压力后是否会停止生育 遭到政策、法规压力后是否会生育 遭到政策、法规压力后是否会停止 生育 避孕失败后是否会生育(合乎主观 意志的受孕情况下) 避孕失败后是否会生育(违背主观 意志的受孕情况下) 是否会进行替代孩子死亡的生育 是否会因追求事业导致在达到理想
(4)效度和信度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献研究的编码主要是依 据研究者对文献的隐性内容所进行的主观鉴别、判断和评价。由于缺乏 相对客观的标准,因而在这一过程中又常常存在编码的信度问题,特别 是当编码人员不止一人时,这种问题更容易出现。)
9. 实地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1)适合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实地 研究者所寻求的是一种更具有情感性的和人文主义类型的资料,他们与 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也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实际参加的各类证书考试的次数
在校时间学习外语的种类
生活中积极向 思想上 上
行动上
工作中积极努 思想上 力
行动上
每周花在学习外语上的时间 考试不及格的次数 在校期间是否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实习 工作 是否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
是否自己愿意承担购房,买车的费用 对于啃老族的态度和看法 对终身学习的态度和看法 每周参与运动健身的时间 平时观看的电视节目的类型 每天起床,入睡的时间 平时阅读的课外书类型 每周花在网上打游戏、聊天等的时间 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明确的规划
理解: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在社会研究者认识 社会现象的过程中,他们所能回答的问题不同,回答问题的方式也不 同。可以说,他们发挥着各不相同的作用。对于有些研究情境和研究问 题而言,最合适的方式或许是定量研究;但与此同时,另一些研究情景 和研究问题则只适合采用定性研究的方式进行探讨。
(3)许多文献资料由于缺乏标准化的形式,因而难以进行编 码和分析。(有些文献,比如报纸杂志,经常以一种比标准的形式出 现,因而编码和分析起来就比较容易。但是其他许多文献特别是个人文 献,却不具备这种标准的形式,它们的撰写目的不同,内容或对象不 同,长度,语言等表达形式的不同等,都给研究人员进行编码和分析带 来了很大的困难。)
(2)研究的效度较高。(相对于问卷调查中的最大问题———表 面化、简单化现象,实地研究的深入观察,设身处地的感受、理解,具 有很高的效度———研究者测量的确是他所希望概念或现象。)
(3)方式比较灵活,弹性较大。(相对于实验研究和调查研 究,实地研究的操作程序不是那样严格,只需要较少的准备工作,在研 究的过程中,可以随时的修正研究的目标和设计。)
(5)个人背景资料,一般放在开头,但有时也可以放在结尾。 这是因为,个人背景资料是事实性的,也十分容易回答,同时他们通常 都是社会调查中最常用、最主要的自变量,如果一份资料缺少了这些变 量,实际上他们也就成了废卷。因此,只要调查的内容的内容不涉及比 较敏感的问题,并在封面信中做出较好的解释和说明,这一部分问题最 好放在问卷的开头,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个人背景资料是除回答者姓 名以外的其他的主要个人特征(比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 度、职业等)也属比较敏感的内容,所以不宜放在开头,而适合放在末 尾。
2. 研究课题的可行性是什么意思?(选题遵循的原则或标 准)这种可行性与重要性,创新性之间有什么样的关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