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情复习一.德国概况中文名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文名称:Bundes Republik Deutschland ( BRD )原东德: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 ( DDR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
自上而下由黑、红、金(黄)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
国徽:为金黄色的盾徽。
盾面上是一头红爪红嘴、双翼展开的黑鹰,黑鹰象征着力量和勇气。
国歌:《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首都:柏林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8211万联邦州: 1.巴登-符腾堡州(Baden-Württemberg)2.巴伐利亚州(Bayern)3.柏林(Berlin,城市州)4.勃兰登堡州(Brandenburg)5.不来梅州(Bremen,城市州)6.汉堡市(Hamburg,城市州)7.黑森州(Hessen)8.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Mecklenburg-Vorpommern)9.下萨克森州(Niedersachsen)10.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Nordrhein-Westfalen)11.莱茵兰-普法尔茨州(Rheinland-Pfalz)12.萨尔州(Saarland)13.萨克森州(Sachsen)14.萨克森-安哈尔特州(Sachsen-Anhalt)15.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Schleswig-Holstein)16.图林根州(Thüringen)德国进一步被划分为36个"行政区"(Regierungsbezirke)和438个"县"(Kreise)。
德国地理德国是位于欧洲中部的一个大国,其领土从阿尔卑斯山穿过北欧平原直道北海和波罗的海。
德国人口数为欧洲第二,仅次于俄罗斯。
德国国土面积在欧洲居第七位,总面积为357,021平方千米(137,847平方英里),其中包括陆地面积349,223平方千米(134,836平方英里)和水域面积7,798平方千米(3,011平方英里)。
德国地形复杂多样,南起阿尔卑斯山(其最高峰为楚格峰)海拔2,962米(9,718英尺),西北至北海,东北至波罗的海。
德国中部覆盖着广阔的森林高地,北部为低地(最低点Neuendorf-Sachsenbande低于海平面3.54米(11.6英尺))。
德国地形特点:南高北低。
分为北部平原,中部丘陵以及阿尔卑斯高地三个部分。
德国主要森林:Schwarzwald 黑森林,Bayrischer Wald 巴伐利亚森林德国主要河流: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以及它们的流向及流经区域。
德国面积的53.5%用于农业,29.5%是森林,12.3%用于居住和交通,1.8%是水域,其余的是荒地。
德国共有约80座大型城市(人口数超过10万),其中的14座城市人口超过50万,5座人口数最多的城市是(2006年12月):1.柏林(340万)2.汉堡(175万)3.慕尼黑(130万)4.科隆(99万)5.法兰克福(65万)二.德国政治德国是一个联邦制议会民主制共和国。
联邦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共和国、州、邦)结合而成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
议会民主制是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种,特点是其政府首脑的权力来自议会(国会)。
共和制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政体(和这样统治的国家),君主不是国家的最高首脑。
施行共和制的国家通常称作"共和国"。
联邦立法权分为联邦议院(Bundestag)和联邦参议院(Bundesrat)。
联邦议院经由全民普选产生,而联邦参议院则代表各联邦州。
宪法给予联邦立法部门有专属管辖权,并与各联邦州政府有共同管辖权。
联邦议院是由普选产生,采用单一选区两票制,议员任期为四年。
其中,299位议员是由各选区以多数制方式选出。
若是政党所获得的选区席次,少于政党全国得票率所应得的席次,则由政党名单的席次补足。
相反的,若是政党在选区所赢得的席次比其得票率所应得的席次还多,则不作变动,而这些多出来的席次称为延伸议席。
在2009年大选中,因为产生了24个延伸议席,因此让总席次来到622席。
政党必须在全国得票率超过百分之五,或是赢得三个以上的选区席次,才可进入联邦议院。
这项也被称为"百分之五门槛"(Five percent hurdle)的规则记载于德国选举法之中,其目的是避免政治破碎(Political fragmentation)及大量的小政党。
德国联邦共和国的第一次联邦议院选举是在1949年8月14日举行。
两德统一后的第一次全德联邦议院选举在1990年12月2日。
德国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SPD)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巴伐利亚基督教社会联盟(基社盟,CSU)联盟90/绿党(Bündnis 90/Die Grünen)左翼党(Die Linkspartei,已和劳动和社会公平党合并成左党)劳动和社会公平党(WASG,已和左翼党合并成左党)德国自由民主党(FDP)德国国家民主党(NPD)德国统一社会党(SED)(从前东德的执政党)德国共产党(DKP)(1990年重新成立的共产党)左党(Die Linke)联邦政府(Bundesregierung):德国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联邦各部部长组成.德国总理(Bundeskanzler)为联邦政府的领导人,由联邦议院所选出,并对其负责。
总理在四年任期内,除非联邦议院已决定继任人选,否则不能免除其职务。
这种建设性不信任动议是为了避免再度出现魏玛共和国的情形(行政部门得不到立法部门的支援,无法顺利执政,但立法部门太过分散无法提名继任者)。
德国总统:德国联邦总统(Bundespr?sident)主要以代表性和礼节上的职责为主。
总统由五年一度的联邦大会(Bundesversammlung)于5月23日投票选出。
联邦大会由联邦议院议员,以及16个联邦州(Bundesland)根据其议会依比例代表制产生的同等数量的代表组成。
联邦法律分为:a.公共法?ffentliches RechtV?lkerrecht 人民法EUrecht 欧盟法Verfassungsrecht 宪法Verwaltungsrecht 管理法Sozialrecht 社会法Steuerrecht 税法b.私人法Bürgerliches Recht ( BGB ) 民法Handelsrecht 商业法c.刑法三.德国历史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建立了萨克森王朝,正式创立德意志王国。
萨克森王朝的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西部、瑞士和奥地利。
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的就此开始。
1157年,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
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
1806年7月12日,通过签署莱茵联邦条约(德语:Rheinbundakte),16个在法国保护下,包括列支敦士登、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巴登在内的莱茵河两岸的德意志南部、中西部邦国,脱离了神圣罗马帝国,而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治联合体莱茵联邦。
邦联在法兰克福设两院制议会,推选拿破仑为保护人,并由拿破仑支配邦联的外交和军事;协议同时规定,在发生战争时,邦联有义务向其保护人拿破仑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队。
8月6日,已自称奥地利皇帝的弗朗茨一世(即神圣罗马帝国的弗朗茨二世)被迫宣布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神圣罗马帝国灭亡。
德意志邦联(德语:Deutscher Bund,1815年6月8日-1866年8月23日)是在1815年根据维也纳会议而成立的一个松散组织,目的是团结在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废除后余下的德意志邦国。
北德意志邦联(德语:Norddeutscher Bund)于德意志邦联解散后,在1867年成立,有德国北方二十二个邦国组成。
它其实只是一个过渡组织,在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后便被废除。
但是,它帮助普鲁士控制德国北部,加强她对南德邦国的影响力,犹如关税同盟一样。
邦联明显地排除了奥地利与巴伐利亚。
德意志统一:普鲁士在首相奥托·冯·俾斯麦的领导下,先后在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获胜,完成统一德意志的大业。
1871年1月18日,国王威廉一世在巴黎凡尔赛宫镜厅正式登基为皇帝,建立了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1871-1918)。
由这个时间开始,所有德意志邦国都能被统一称为"德国"。
魏玛共和国(德语:Deutsches Reich Weimarer Republik)是指1919年至1933年期间统治德国的共和政体之历史名词。
由于共和国的宪法(一般称之为《魏玛宪法》)是在魏玛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因此这个共和政府被称为魏玛共和国德意志帝国/第三帝国(德语:Drittes Reich)是指于1933年至1945年期间由阿道夫·希特勒和其所领导的纳粹党所控制下的德国。
第三帝国一词指的是继承了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与近代的德意志帝国(1871-1918)的德国。
纳粹德国有两个官方国名,分别为1933年至1943年使用的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Reich)和之后的大德意志帝国(Gro?deutsches Reich)。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向盟军宣告无条件投降后,德意志随即被盟军分别军事占领。
盟军将德意志分为四个占领区,分别归美、苏、英、法管制,并实施军事专政及非纳粹化。
1949年5月23日由美、英、法占领区合并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同年10月7日苏联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
至此,盟军对德国的军事占领宣告结束,而德国则分裂成两个国家,在冷战中两德相互敌对,直到1989年柏林墙倒下,德国重新统一。
两德统一(德文:Deutsche Wiedervereinigung)指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于1990年10月3日通过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的方式完成的德国统一。
1990年3月18日东德举行史上第一次民主选举之后,东西德立即展开统一谈判,最后两德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占领德国的四国(美、英、法、苏)达成《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允许统一之后的德国成为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四个占领国的特权全部取消。
统一后,德国继续留在欧洲共同体(即后来的欧盟)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四.德国经济货币欧元通货膨胀率 2.8%国民生产总值2407 MRD Euro经济增长率 3.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0415 USD失业率7%出口总额1159 MRD USD进口总额966 MRD USD经济产业1.农业2.2%2.工业72.3%3.服务业 25.5%德国经济更多集中在第二(工业)及第三产业(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