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PPT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PPT
a=最窄处管径 b=狭窄病变近端正常颅内动脉管径
WASID 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测量方法
神经病学(第8版)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三、颅外段椎动脉狭窄与介入治疗
(一)颅外段椎动脉狭窄 1. 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发病原因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类似,均以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多见,但有其解
剖及病理学特点:①椎动脉走行常扭曲且直径相对较小,两侧椎动脉发育多不对称;②与颈动脉斑块相 比,椎动脉起始段处多为质地较硬、光滑的斑块,发生溃疡及斑块内出血概率较低
神经病学(第8版)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二、颅内动脉狭窄与介入治疗
(一)颅内动脉狭窄
1. 颅内动脉狭窄(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ICAS)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Moyamoya病、中枢神经系 统血管炎、动脉夹层等原因导致的颅内动脉管腔变细变窄,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最为常见 2. 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
神经病学(第8版)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颈动脉狭窄相关知识拓展
颈动脉狭窄的测量 所有狭窄程度的测量特指在DSA下,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北美 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 NASCET)所采取的方法
2.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1)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控制危险因素等 (2)手术治疗:包括椎动脉内膜切除术等 (3)介入治疗:椎动脉起始段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球囊血管成形术后容易因弹性回缩而导致 再狭窄,故多采用支架置入术
神经病学(第8版)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三、颅外段椎动脉狭窄与介入治疗
神经病学(第8版)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一、颈动脉狭窄与介入治疗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CAS) 【禁忌证】 6. 对肝素以及抗血小板类药物有禁忌证者 7. 对造影剂过敏者 8. 重要脏器如心、肺、肝和肾等严重功能不全者 9. 动脉走行迂曲,导管、球囊、支架等器械到位困难者 10. 预期生存期不足2年者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器械材料和技术的进步, CAS 的适应证逐步扩大,许多既往的绝对禁忌证 已经变为相对禁忌证
计算公式为:狭窄程度(%)=(1-a/b)×100%(如右图所示) a=最窄处管径 b=狭窄病变远端正常颈内动脉管径
NASCET 颈动脉狭窄程度测量方法
神经病学(第8版)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颈动脉狭窄相关知识拓展
颈动脉狭窄的测量 狭窄程度分为4级
<50%为轻度狭窄 50%~69%为中度狭窄 70%~99%为重度狭窄 99%~100%为极重度狭窄或次全闭塞
神经病学(第8版)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一、颈动脉狭窄与介入治疗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CAS)
【适应证】 1. 症状性患者:6个月内有过病变血管责任供血区非 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或TIA,血管造影证实病变颈动脉 狭窄超过50%;或无创性血管成像证实病变颈动脉狭 窄超过70%。 2. 无症状性患者:虽然没有神经系统定位症状,血管 造影证实病变颈内动脉狭窄超过60%;或无创性血管 成像证实病变颈动脉狭窄超过70%。
计算公式为:狭窄程度(%)=(1-a/b)×100%(如右图所示) a=最窄处管径 b=狭窄病变远端正常颅外段椎动脉管径
的颈动脉管腔变细变窄,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最为常见。
2.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1)药物治疗:包括危险因素干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他汀类药物据研 究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斑块作用 (2)手术治疗:主要是指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 (3)介入治疗:主要是指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
颅外段椎动脉支架置入术 【适应证】 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外段椎动脉重度狭窄(70%~99%)
【禁忌证】 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神经病学(第8版)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颅外段椎动脉狭窄相关知识拓展
颅外段椎动脉狭窄的测量
好发于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程度计算多采取椎动脉支架试验 (vertebral artery stenting trial, VAST)中的方法。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神经病学(第8版)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ຫໍສະໝຸດ 治疗一、颈动脉狭窄与介入治疗
(一)颈动脉狭窄 1. 颈动脉狭窄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肌纤维发育不良、炎症、放疗、肿瘤等原因导致
二、颅内动脉狭窄与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 【适应证】 国际上对于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的适应证存在一定的争议,一般认为,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 硬化性重度狭窄(70%~99%),规范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实施 对于支架置入困难或风险高的患者,可行颅内动脉球囊成形术 【禁忌证】 基本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神经病学(第8版)
CAS示意图
神经病学(第8版)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一、颈动脉狭窄与介入治疗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CAS) 【禁忌证】 1. 3个月内颅内出血 2. 3周内曾发生心肌梗死或大面积脑梗死 3. 伴有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等病变,不能提前处理或同时处理者 4. 胃肠道疾病伴有活动性出血者 5. 难以控制的高血压
(1)规范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强化降脂、控制危险因素等 (2)介入治疗:包括颅内动脉狭窄球囊成形术或支架置入术。现有的临床证据表明药物治疗的 安全性优于支架治疗,因此欧美和国内指南并不推荐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首选介入治疗, 而是作为优化内科药物治疗失败患者的备选
神经病学(第8版)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狭窄相关知识拓展
颅内动脉狭窄的测量
颅内动脉狭窄程度计算多采取华法林-阿司匹林治疗症状性 颅内动脉狭窄(Warfarin-Aspirin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Disease, WASID)研究中的方法
计算公式为:狭窄程度(%)=(1-a/b)×100% (如右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