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6缺血性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2016缺血性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1.蛛网膜下腔出血 2.脑出血 3.脑梗死 III.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Ⅴ.高血压脑病 Ⅵ.颅内动脉瘤 Ⅶ.颅内血管畸形 Ⅷ.脑动脉炎 Ⅸ.其他动脉疾病 Ⅹ.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流行病学
中国2008年全国死因调查
脑卒中年死亡率 136.64/10万 (恶性肿瘤年死亡率 135.88/10万)
诊断原则
病史\体检\辅助检查:定性诊断、定位诊断 危险因素:病因诊断
高血压 心脏病 糖尿病 TIA&脑卒中史 吸烟 酗酒 高脂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其他: \超重\年龄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2. 心脏病&血流动力学改变 高血压\低血压&血压急骤波动 心功能障碍\传导阻滞\瓣膜病\心肌病 心律失常, 特别是房颤
脑血管病病因
3. 血液成份&血液流变学改变 高粘血症(脱水\红细胞增多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白血病等) 凝血机制异常(抗凝剂\口服避孕药\DIC等)
4. 其他病因 空气\脂肪\癌细胞\寄生虫栓子 脑血管外伤\受压\痉挛等 病因不明
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灶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
功能障碍。
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20分钟, 多在1小时内缓解, 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影像 检查无责任病灶。 凡临床症状超过1小时且神经影像检查有明确病灶者不 考虑为TIA。
TIA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单次TIA发作后,脑卒中发生率 一月内4%~8% 一年内12%~13% 五年内24%~29%
眼动脉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临床表现
(1) 一般症状
眩晕、平衡障碍、复视 单侧或双侧面部、口周麻木 对侧肢体瘫痪 对侧肢体感觉障碍
椎基底动脉性眩晕的解剖基础
(2) 特征性症状
①跌倒发作: 脑干网状结构缺血 患者转头、仰头时下肢突然失张力跌倒, 无意识丧失, 很快自 行站起。
②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边缘系统缺血
代谢极旺盛, 脑组织耗氧量 占全身的20%~30% 能量主要来源于糖有氧代 谢, 几乎无能量储备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十分敏感 氧分压&血流量的显著下降可引起脑功能严重损害
脑血管病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
1. 血管壁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动脉硬化--最常见 动脉炎:结核性\梅毒性\结缔组织病 先天性血管病:动脉瘤\血管畸形 血管损伤:外伤\颅脑手术 药物\毒物\恶性肿瘤所致
大脑中动脉性偏瘫的解剖基础
椎体束通路
大脑中动脉在基底节区供血
大脑中动脉性偏身感觉障碍的解剖基础
感觉传导通路
丘脑辐射在内囊的位置
大脑中动脉性偏盲的解剖基础
大脑中动脉性失语的解剖基础
大脑前动脉性下肢瘫痪的解剖基础
皮层运动功能代表区分布模式
大脑前动脉供血分布模式
颈内动脉性眼动脉交叉瘫解剖基础
眼动脉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南方医科大学 附属珠江医院 神经病学教研室
脑血管病概述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CVD)
脑血管疾病 中国人第一杀手 人类第二位死因 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
颈内动脉系统TIA临床表现
大脑中动脉TIA
对侧三偏 对侧肢体偏瘫(也可单肢瘫、面瘫、舌瘫),可伴偏身感觉障碍和对侧 同向性偏盲,失语及失用(优势半球),空间定向障碍(非优势半球)。
大脑前动脉TIA
对侧下肢无力,人格和情绪障碍。
颈内动脉动脉主干TIA
交叉瘫 ①眼动脉交叉瘫(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矇\对侧偏瘫、感觉障碍) ②Horner征交叉瘫(病变侧Horner征\对侧偏瘫)
反复发作病史
诊断主要根据
典型症状&体征
影像学检查无病灶
诊断&鉴别诊断
2. 鉴别诊断
局灶性癫痫:临床表现为抽搐与感觉异常。 内耳性眩晕:眩晕发作超过24小时,无神经系统体征。 阿-斯综合征:无局灶神经系统体征。
脑血管病: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性疾病的总称 卒中:是脑血管病的主要临床类型,以突发的局限性或弥漫
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临床特征,为一组器质性脑损伤的脑血 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分类
2019年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简表)
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Ⅳ.脑血管性痴呆
1.颈动脉系统 2.椎-基底动脉系统 II .脑卒中
发病率 120-180/10万 患病率 400-700/10万 年新发病 200万以上 每年死亡 150万以上 管病死亡率迅猛攀升
中国慢性病报告 (2019)
脑血液循环病理生理
成人脑重约1500g, 占体重的 2%~3%
血流量丰富(750~1 000ml/min), 占心搏出量20%
频繁TIA发作后48小时内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50%
病因&发病机制
1 血流动力学改变
脑动脉严重狭窄时,血压 急剧波动导致原先依靠侧枝 循环维持供血的脑区发生一 过性缺血。
特点:临床症状相似(刻 板),发作频率较高,发作 时间短暂(10分钟内)。
2 微栓塞
微栓子阻塞小动脉→脑组织 缺血→临床症状→栓子破碎 溶解→血流恢复→症状缓解
微栓子来源: 动脉源性:粥样硬化斑块、血栓 心源性: 血栓
特点:临床症状多变,发作 频率不高,发作时间较长 (数十分钟至2小时)。
临床表现
一般特点
50~70岁多发, 男性较多 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发病突然, 历时短暂(<24小时) 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恢复完全 反复发作, 每次发作症状相似
发作性短时间记忆丧失(数分钟~数10分钟),病人有自知力, 伴 时间\地点定向障碍,但语言、书写、计算功能正常。
③双眼视力障碍:枕叶视皮质缺血 患者突然出现短暂性皮层盲。
辅助检查
CT、 MRI检查大多正常 DSA可见脑动脉狭窄 TCD检测到微栓子信号
诊断&鉴别诊断
1. 诊断
中老年患者突然出现局灶性脑功能损害症状,符合某一脑动脉系统分 布,并在短时间(<1小时)内症状完全恢复者,应高度怀疑TIA。神经 影像学检查无梗死灶者可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