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泰山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七年级泰山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志同道合
第一课交友有别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交朋友的重要性,知道应读交怎样的朋友。

2、让学生理解同朋友相交要以诚相待,与贤人交朋友很重要。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同朋友相交要以诚相待,与贤人交朋友很重要。

教学难点
知道应该交怎样的朋友。

教法
阅读法,对话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原典1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学生课前预习,通过注释、译文,大致理解教学内容。

二、教师范读、领读。

学生自由朗读。

三、讲授语言,理解文意。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谅,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学生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原典。

四、学习原典2
万章问曰:“敢问友。


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

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

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


学生课前预习,通过注释、译文,大致理解教学内容。

五、教师范读、领读。

学生自由朗读。

六、讲授语言,理解文意。

[译文]万章问道:“请问交朋友的原则。


孟子说:“不倚仗年龄大,不倚仗地位高,不倚仗兄弟的势力去交朋友。

交朋友,交的是品德,不能够有什么倚仗。

孟献子是一位拥有百辆车马的大夫,他有五位朋友:乐正裘、牧仲,其余三位,我忘记了。

献子与这五人交朋友,心目中并不存在自己是联的观念,这五人,如果心目中存有献子是大夫的观念,也就不与献子交朋友了。


学生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原典。

七、学习原典3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大致理解教学内容。

善士;一国之善士,斯
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土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事也。

是尚友也。


——《论语》
学生课前预习,通过注释、译文,大致理解教学内容。

八、教师范读、领读。

学生自由朗读。

九、讲授语言,理解文意。

[译文]孟子对万章说:“一乡中的优秀人物,和这一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国中的优秀人物,和这一国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

认为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就又上溯历史,评论古代的人物。

吟诵他们的诗,读他们的著作,(但)不了解他们的为人,行吗?所以还要研究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所作所为。

这就是同古人交朋友。

”学生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原典。

十、原典解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学生译文。

十一、反复诵读
十二、讨论: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做你的朋友?
课堂小结
友谊是朋友之间建立的真挚的感情,持续稳定的联系。

我们要多和正直、诚信、多闻的人交朋友。

板书设计
交朋友的范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布置作业
熟读成诵。

教学反思
交好友,促进自己的进步。

不交坏朋友,让自己堕落。

追求真善美,让世界更美好。

第二课管鲍之交
教学目标
1、了解”管鲍之交”的友情,学习鲍叔牙的高尚品质。

2、深刻理解朋友之情责在相互理解、信任、支持。

教学重点
通过历史上的有名故事,培养学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彼此谅解,彼此支持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原典故事和写法。

教法
阅读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