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最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5课时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教案
教材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主题:知书识礼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曹坤丽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墨子及《墨子》的思想。

(2)掌握文中的出现的常用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墨子散文从不同方面层层推进进行说理的方法。

(2)学习本文用事例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理解墨子“尚贤事能”的思想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
1、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理解“尚贤事能”的思想及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3、把握墨氏议论文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归纳、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准备:让学生准备写反思日记所需的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墨子》选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注释:
(1)列德:以德行安排位置。

(2)农与工肆之人:指指农夫、工匠和商人。

(3)断予之令:给予其决断的权利。

2、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所以古时圣王为政,任德尊贤,即使是从事农业或手工、经商的人,有能力的就选拔他,给他高爵,给他厚禄,给他任务,给他权力。

即是说,如果爵位不高,民众对他就不会敬重;俸禄不厚,民众对他就不信任;如果权力不大,民众对他就不畏惧。

拿这三种东西给贤人,
并不是对贤人予以赏赐,而是要把事情办成。

所以在这时,根据德行任官,根据官职授权,
根据功劳定赏。

衡量各人功劳而分予禄位,所以做官的不会永远富贵,而民众不会永远贫贱。

有能力的就举用他,没有能力的就罢黜他。

举公义,避私怨,说的即这个意思。

三、温馨点击。

介绍《尚贤》及《墨子》。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尚贤上》选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