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高中地理课程学分认定方案

(新)高中地理课程学分认定方案

高中地理课程学分认定方案
(初步设想)
陕西师大附中地理教研组
一、学分认定的依据
高中地理课程学分认定的依据是《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管理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陕西师大附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实施方案》的安排意见,以及《陕西师大附中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I课程设置方案》、《陕西师大附中高中地理校本课程(选修Ⅱ课程)设置方案》和《陕西师大附中高中地理模块学习评价方案》等。

二、学分评价的指标
地理模块的学分认定采用学习过程评价和模块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习过程评价应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具体指标包括:
1.出勤情况(10分)
全勤或病事假在3节课以内(有正规手续)。

(10分)
病事假在5节课以内(有正规手续),无故缺课1节以内。

(8分)
病事假在8节课以内(有正规手续),无故缺课2节以内。

(6分)
病事假超过4周(有正规手续),无故缺课3节以上。

(3分)
出勤情况由班级考勤员与课代表统计,由教师给予认定。

2.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表现(30分)
学生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表现由学生本人、学习小组的同学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认定。

课堂学习(10%):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课堂质疑、理解能力等方面。

例如:表1 对地理概念的理解能力的评价标准与等级划分
实践活动(20%):包括参与态度、合作精神、收集资料、分析能力、作业质量等方面。

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要关注学生以下几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是否具有地理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能否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是否具有地理审美情趣和鉴赏力。

(2)科学精神与态度:在观察、调查、实验、和报告撰写中是否精确、严谨,是否具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对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否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是否初步形成了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是否养成了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

3.模块考试成绩(60%)
地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I的模块考试,采用书面笔试进行。

选修模块II可以采用提交探究报告、在网页上展示成果、撰写小论文、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及书面笔试等多种形式,由任课老师提出方案,报学校课程委员会批准。

模块考试成绩指一个模块学习结束后,最后的考试成绩,满分为100分。

期中考试和期末成绩按4:6的比例计算出最后的模块分数。

表2 陕西师大附中学生地理学习模块评价指标
三、学分认定的方法
1.以学科模块为单位,并按模块规定的学分值进行认定。

即学生修完地理必修和选修I 的规定模块,每个模块36课时,考勤和平时考查符合学校规定,模块考核总评合格,即可获得2个学分。

学生修完地理选修II的规定内容,考勤和平时考查符合学校规定,模块考核总评合格,每18个课时可获得1个学分。

2.地理模块考核总评成绩由出勤情况(占10%)、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占30%)与模块考试(占60%)累计,再按学校规定的比例转换成A、B、C、D四个等级。

即70%为A(A+占15%,成绩为95~100分;A占15%,成绩为89~94分;A-占40%,成绩为80~88分),20%为B(成绩为70~79分),10%为C(成绩为60~69分),D为不合格(成绩<60分),D等根据实际情况评定,不设定比例。

3.地理模块总评成绩不合格或学生本人不满意,必修模块可申请补考或重修,选修I、II 模块可申请补考、重修或另选,通过考核合格或学生认为满意后,可认定学分。

四、学分认定的程序
1.学科组长为模块考核负责人。

模块总评成绩由任课教师综合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成绩和模块考试成绩,并转换成等级,提交年级学科组长审核。

2.学科组将学生学分登记表送教务处复审,教务处将复审意见送学分认定委员会确认。

3.学分认定委员会确认后,在学校网站进行公示,并由教务处学籍管理员记入学生学籍表并存档。

4.对不能获得学分的学生,由教务处书面通知学生,学生接到通知2天内提出复议、补考或重修申请。

5.补考由学校统一安排,考核合格的,按上述程序认定学分。

表3 陕西师大附中高中地理模块学习学分登记表
五、注意事项
1.学分认定是决定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依据,应该公平、公开、全面、细致、严谨。

2.学分原则上每学段认定一次,任课教师要作好平时的资料记录,以便最终评价时有据可依。

3.学分认定出现争议时,学科组要根据学生的申请进行复议,复议时必须仔细、认真、全面的考察和评议,力争结论不出现缺陷或漏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