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
一、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体会至爱亲情。
2、把握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借物抒情或托物言情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体验至爱亲情,提高性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诵读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裏;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母亲是我们挫折中的阵阵清风,为我们擦去焦躁的汗水;母亲是困顿中的一股甘泉,在我们精疲力竭时,给予我们力量。
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
2、作者介绍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3、知识积累
(1)字词积累
在正式进入课文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字词的预习情况。
检查字音
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一下课后的“读读写写”。
师:非常棒!声音洪亮,哪位同学来挑战一下他?
(2)检查字义
(3)字词补充
并蒂 dì意思是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
例如:瓜熟蒂落,根深蒂固
菡萏 hàn dàn 指荷花。
徘徊 pái huái 指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攲斜 qī意思是倾斜,歪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排除了字词障碍,接下来我们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首先由老师范读(或播放音频),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
2、师: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同学们,请同学们出声朗读,同时思考:课文围绕“莲”谢了哪些内容?分别用两个字概括一下。
生:送莲——忆莲——忧莲——赞莲
(三)重点研读
1、 课文采用触景生情的方法,引起了对家庭往事的回忆,父亲的朋友送的红莲引出了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里看到的红莲,红莲是全文着力描写的,课文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用意何在?
作者现将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写出,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华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暗示花就是人,人与花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2、 父亲的朋友送的红莲引出了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里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文章多次提到红莲,请同学们朗读4—7段,思考:本文主要描写的事物是:“红莲”。
作者一共几次写到红莲?每一次看红莲时自然环境和红莲的情景是怎样的?作者的心情如何?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从后文中找出关键词并试着填写表格。
红莲转危为安,作者的心情也由烦闷变为感动,可见作者的心情和红莲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1)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表格。
(2)师生合作完善。
3、作者经历了一个烦闷、不适意到释然的变化过程,“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让“我烦闷,凋谢的白莲让“我”怅然,即使盛开的红莲,也不能使我心情好转,大雨将红莲打的左右倾斜,仍是不适意,但是当我看到荷叶护花时,“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请同学们齐读第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环境
红莲
心情 雷声作了 雨愈下愈大 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大荷叶慢慢地 倾侧了下来 雨势并不减退
勇敢慈怜的荷叶上
聚了些水珠
开满 亭亭 (白莲已经凋谢) 左右攲斜
在大荷叶的 覆盖下 不摇动 不适意 烦闷
深深地受了感
动
不宁的心绪散尽
六自然段,思考:为什么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时,“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师:此时是雷雨天,母亲唤“我”进屋是关心我、爱护我,她觉得我会受到伤害、害怕,想把我护在身边,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护红莲时,“我”想起了母亲对我的呵护和关爱,在母亲身边,“我”也会很安心,“我”的这一情绪变化,是全文的重点。
正是大荷叶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红莲才可以在雷雨中不动摇,勇敢慈怜的荷叶,是作者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作者的母亲。
冰心称自己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中的最好的一个”,
1929年冬天,冰心的母亲病重卧床。
在日夜昏迷的状态下,一次偶尔的清醒中,她没有想到自己,却对冰心说:“你的衣服太单薄了,不如穿上我的黑驼绒袍子,省得冻着……”母亲在生命垂危之际,心中想的依然是孩子,怎不叫冰心泪如雨下!
4、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地8、9自然段,找出文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心灵感受?认真体会其中蕴含了怎么样的情感?
师总结:(1)“荷叶是母亲,荷花是我”,荷叶护花,就如母亲爱护我一样,爱意浓浓,彰显母亲的伟大。
(2)”心中的雨点”暗指的是人生路上的风雨,在母亲保护下的我们度过了人生路上的许多坎坷和磨难,母亲就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
(3)借物喻人,花本无情人有情,以花喻人,极其自然地赞美了母爱的伟大。
作者通过些荷叶来写母亲,借助这雨中的荷叶保护红莲的情景彰显母爱的伟大,赞颂母爱,从而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种借助描写客观事物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法叫“借物抒情”。
5、作者借助圣洁美丽的景物赞美了世上至善至美的亲情,美丽的景和感人的情是通过优美的语言传达给我们的,你认为哪句话写的美?找出来赏析一下。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比比看哪一组同学能用你的一双慧眼在文中发现更多的美点)
如:①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飘在水面上。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花瓣漂浮的情态。
)
②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今晨却开满了,亭亭的在绿叶中间立着。
(“开满”和“亭
亭”写出花开的很精神抖擞的样子,富有生命力)
③那朵红莲,被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繁密”写出雨下得急,“欹斜”写出红
莲不堪风雨侵袭楚楚可怜的样子。
)
④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取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运用拟人
的写法,写出荷叶为保护红莲而显示的勇敢坚强精神,也让人感到,在荷叶的保护下,红莲安全了。
)
作者借景抒情,景因情真而更美,情因景美而更真。
(四)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文中将我比作:风吹雨打的荷花;将母亲比作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歌颂了母亲对子女无私奉献的爱。
细读课文就会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无私的母爱。
六、作业:
模仿课文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
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七、板书
《荷叶母亲》
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