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耗水量计算论证
在湿式冷却塔中,热水将热量传给空气,由空气带走,散到大气中去。
水向空气散热有三种形式:①接触散热;②蒸发散热;③辐射散热。
冷却塔主要靠前两种散热,辐射散热量很小,在此忽略不计。
两种不同温度的物质接触,热量从温度高的一方传向温度低的一方,称为接触散热。
冷却塔中,当低温度空气通过高温度水面时,水面会通过接触散热,把热量传给空气。
蒸发散热通过物质交换完成,即通过水分子不断扩散到空气中来完成。
水分子有着不同的能量,平均能量由水温决定。
在水表面附近,一部分动能大的水分子,克服邻近水分子的吸引力,逃出水面而成为水蒸气。
由于能量大的水分子逃离,水面附近的水体能量变小,因此水温降低,这就是蒸发散热。
如下为水的冷却过程:
在冷却塔中水的冷却过程由水温、空气的干球温度θ、湿球温度τ决定。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接触散热量为αq ,蒸发散热量为
βq 。
可分为下图所示的四种传热情况。
(1)水温大于气温。
两种热量都由水面散向空气,
βα+=q q q ,水温降低,
水量产生蒸发损失。
(2) θ=t ,水温和气温相等。
接触散热停止,蒸发散热照常进行,β=q q ,水温
降低,水量产生蒸发损失。
本项目中冷却水要求出水温度31℃,而哈尔滨地区的干球温度达到或接近31℃的时候必然存在,该计算即按照该条件下进行。
(3) θ<<τt 。
由于水温低于空气干球温度,从空气向水中产生接触传热;水面蒸发散热照常进行,0>-=αβq q q ,水温降低。
(4) θ<=τt 。
同(3)的传热情况,但βα=q q ,所以0=q ,即水温不再降低,但
蒸发仍在发生。
这是水冷却的极限情况,如果水温继续下降,将产生αq > βq 水
温又会升高,所以t =τ是水冷却的极限。
综上分析,按照第2种情况下计算耗水量进行论证
该项目设计条件为:
管程循环水体积流量: h m q v 32450=, 进水温度:℃8.37=in t ,出水温度要求℃31
out ≤t 环境干球温度℃31
=d t ,湿球温度℃24=w t ,相对湿度%60=d h 总热负荷h kcal kw t q C Q m P 1526600017750
==∆= 耗水量计算:
水的蒸发潜热为2260千焦/千克(0.628kWh/kg ),因在此计算条件下绝大多数
热量都需要由水的蒸发来带走,故需要的蒸发水量为: )/(28264628.017750h kg =。
以上数据就是当外界环境温度达到或接近冷却水温的条件下的耗水量,不管采用什么形式的自然散热(包括加翅片),都必须要达到该数据,因为在此条件下的接触散热已经停止,只能靠水的蒸发散热来带走热量。
如果外界温度高于冷却水温度,则改数据还要增加,以弥补接触散热部分的反向传热(在该项目条件下哈尔滨地区一般不存在这种情况)。
以上是对蒸发水量的计算,还有如下部分水的损失也不可忽略:
1、即喷淋的漂水量,即有一部分细小的水滴会在没有蒸发的情况下被风机抽走,该部分水损失很难确定多少,由不同的填料和收水器性能来决定。
虽然好多厂家宣称自己产品达到零漂水,但是这肯定不可能实现的。
根据以往经验,
该部分损失一般情况下不超过喷淋水量的0.3%(该项目中所有喷淋泵和风机全部开启时的总漂水量大概为6—8t/h)
2、排污量,即冷却塔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根据喷淋水质的情况进行定期排污,
防止杂物堆积到盘管上而影响换热效果,该部分的损失根据当地外界环境不同而定,不过肯定很小,排污的频率一般都不会超过一个月一次。
综上所述,在外界干球温度较高的条件下总的耗水量要接近40t/h,全年平均耗水量约20t/h。
建议补水量按照最高时候的耗水量的1.5倍设计,即>60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