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弱电智能化各系统施工工艺技术方案

弱电智能化各系统施工工艺技术方案

弱电智能化各系统施工工艺技术方案1楼宇可视对讲系统1.1系统设备安装前的检查1、设备的检查➢备外形完整,内外表面漆层完好;➢设备单个通电检查,无异常情况;➢小范围内控制系统通电联合检查,各个设备无异常情况。

2、线缆的检查➢线缆的布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线缆的通断检查;➢线缆的短路检查;1.2设备安装室内机的安装,位置应找正,安装要美观。

单元机、门口机的安装;控制室管理机的安装。

1.3系统调试与报警系统进行联动调试:户与户可视对讲调试:户内与单元、大门主机可视对讲调试。

1.4系统测试及验收系统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进度及与其它专业配合需要,合理的安排施工力,保证本系统工程与内装修、机电安装同步结束。

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2.1施工工艺流程图2.22)摄像机安装前检查●将摄像机逐个通电进行检测和粗调,在摄像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安装;●检查云台的水平、垂直转动角度,并根据设计要求定准云台转动起点方向;●检查摄像机在防护套内紧固情况;●检查摄像机座与支架或云台的安装尺寸。

3)在搬动、架设摄像机过程中,不得打开镜头盖。

4)摄像装置的安装应牢靠、稳固。

5)从摄像机引出的电缆宜留有1m的余量,不得影响摄像机的转动。

摄像机的电缆和电源线均应固定,并不得用插头承受电缆的自重。

6)先对摄像机进行初步安装,经通电试看、细调,检查各项功能,观察监视区域的覆盖范围和图像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固定。

7)传输线路的敷设1)电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直径的15倍;●电源线宜与信号线、控制线分开敷设;●选配电缆时宜避免电缆的接续;当电缆接续时应采用专用接插件。

2)敷设管道电缆,应符合下列要求:●穿放电缆时宜涂抹黄油或滑石粉;●管口与电缆间应衬垫铅皮,铅皮应包在管口上;●进入管孔的电缆应保持平直,并应采取防潮、防腐蚀、防鼠等处理措施;8)中心控制室控制台安装1)控制台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控制台应安放竖直、台面水平。

3)附件完整、无损伤、螺丝紧固,台面整洁无裂痕无凹凸。

4)台内接插件和设备接触应可靠、牢固,内部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扭曲脱落现象。

5)控制台应采取通风散热措施。

9)中心控制室设备安装1)硬盘录象机应安放平稳,整齐,避免阳光直射。

2)监视器安装在电视墙内,监视器与监视器屏幕之间的偏差不得大于3mm。

3)监视器安装位置应使屏幕不受外来光直射,当有不可避免的光时,应加遮光罩遮挡。

4)监视器外部可调节部分,应暴露在便于操作的位置,并可加保护盖。

2.3系统检测检测内容:1)系统功能检测:云台转动,镜头、光圈的调节,调焦、变倍,图像切换,防护罩功能的检测;2)图像质量检测:在摄像机的标准照度下进行图像的清晰度及抗干扰能力的检测;3)系统整体功能检测●功能检测应包括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监控范围、现场设备的接入率及完好率;硬盘录像主机的切换、控制、编程、巡检、记录等功能;●对数字视频录像式监控系统还应检查主机死机记录、图像显示和记录速度、图像质量、对前端设备的控制功能以及通信接口功能、远端联网功能等;●对数字硬盘录像监控系统除检测其记录速度外,还应检测记录的检索、回放等功能;4)系统联动功能检测●联动功能检测应包括入侵报警系统的联动控制功能;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图像记录保存时间应满足管理要求。

●摄像机抽检的数量应不低于20%且不少于3台,摄像机数量少于3台时应全部检测;被抽检设备的合格率100%时为合格;系统功能和联动功能全部检测,功能符合设计要求时为合格,合格率100%时为系统功能检测合格。

3电子巡更系统3.1施工工艺流程图3.2设备安装1)前端所选用的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各巡更点的安装位置应根据业主或物业的需求下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同时记录相关的事宜(如巡逻路线图等)。

2)前端设备的安装应牢固,不得脱落。

3)中心设备的安装位置应便于操作人员的使用及操作,兼顾美观。

3.3系统调试、验收1)按照巡更路线图检查系统的巡更终端、检查巡更钮信息的读取是否正常:2)检查巡更管理系统编程、巡更路线的调整等功能;3)检查系统中心设备(如信息通讯座)的工作状态、信息传输、故障报警的功能;4)检查巡更管理系统对巡更人员的监督和记录情况、安全保障措施和对意外情况及时报警的处理手段:5)巡更系统的数据存储记录保存时间应满足管理要求。

4周界入侵报警系统4.1施工工艺流程图4.2A.红外对射探测器,安装位置需注意被动红外探测器的防范区域与对射路线。

B.防区模块的安装位置主要考虑在室外周界设备箱体内,安装位置及高度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C.安装箱体内必须预埋好各种所需的管道和线缆,如电源线、与通讯控制报警主机的通讯数据线、各探测器的防区线等。

4.3防区模块接线防区模块接线中,每一个防区有二个接线柱,主机判断防区是否正常的标准,就是看该二个接线柱间的电阻是否为主机的要求标称值(不少主机的电阻标称值都2.2K)。

主机在布防状态时,如果防区的二个接线柱间的电阻值是主机要求的标称值的误差范围内,主机处于正常状态,如果电阻值在主机的误差范围之外,则主机报警。

所以,如果我们探测器的输出信号为常闭接点,则把探测器的输出信号线串上标称电阻后接上防区的二个接线柱。

如果我们探测器的输出信号为常开接点,则把探测器的输出信号线并上标称电阻后接上防区的二个接线柱。

当然,为了便于发现故障及断线报警的功能,只要条件许可,探测器都应该使用常闭接点。

二个常闭接点的探测器接入同一防区时,二探测器的信号线采取串联,而二个常开接点的探测器接入同一防区时,二探测器的信号线采取并联。

在下图,我们把二个常闭探测器接入一个防区中:报警分析:探测器1、2处于正常状态时,各自的COM、NC都输出吸合信号,控制主机的防区1、C接线端之间的电阻值就是为匹配电阻值,控制主机处于正常状态;当探测器1或探测器2触发时,探测器1或2的COM、NC输出断开信号,控制主机的防区1、C接线端之间的电阻值为∞,如主机处于布防状态,主机即报警。

断线报警分析:当信号线断线时,控制主机的防区1、C接线端之间的电阻值为∞,如主机处于布防状态,主机报警。

如主机处于撤防状态,则主机布防操作时,主机将提示防区异常。

短线报警分析:如果匹配电阻是串接在最后一个探测器,则匹配电阻与主机防区接线之间的信号线如果短路,控制主机的防区1、C接线端之间的电阻值为0,只要该主机的匹配电阻值不为0,如主机处于布防状态,主机报警。

(但如果匹配电阻串接在主机防区接线端,则无法实现该功能)5门禁管理系统5.1施工工艺流程图5.2设备安装1)读卡器安装:读卡器一般安装在门外右侧,距地高度1.4米,距门框3-5cm2)控制器安装:控制器的安装位置分二种情况:●控制器分别安装于对应门室内天花上方,距天花30cm。

并在正下方天花上开一400mm×400mm检修孔。

●控制器全部安装于弱电井内,此时要求从弱电井控制器穿三组线分别至读卡器、电控锁及开门按钮,读卡器距控制器不超过120M。

3)开门按钮:开门按钮安装在室内门侧,高度与读卡器高度平齐。

4)电控锁:根据电控锁型号分别安装于不同的位置,电控锁扣、电夹锁装于门柜侧面,磁力锁、电插锁、装于门框顶部,剪力锁装于门框底部。

5)电锁线与通讯线、读卡器线等信号线要分管敷设,且不能靠得太近,应保持10CM以上的距离。

6)在实际安装过程中,为防止电锁通、断电工作时,反向电势干扰门禁控制器,要求在安装时在电锁的正负极上并接续流二极管,以消除反向电势干扰。

7)如果电控锁的功耗大于继电器触电容量(最大允许通过的电流量2A)时,要使用中间继电器进行隔离,防止电锁工作时造成控制死机。

5.3系统调试、验收⏹硬件系统1)系统主机在离线的情况下,出入口(门禁)控制器独立工作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储存信息的功能;2)系统主机对出入口(门禁)控制器在线控制时,出入口(门禁)控制器工作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储存信息的功能,以及出入口(门禁)控制器和系统主机之间的信息传输功能;3)检测掉电后,系统启用备用电源应急工作的准确性、实时性和信息的存储和恢复能力;4)通过系统主机、出入口门禁控制器及其他控制终端,实时监控出入控制点的人员状况;5)系统对非法强行入侵及时报警的能力;6)检测本系统与消防系统报警时的联动功能;7)现场设备的接入率及完好率测试;8)出入口管理系统的数据存储记录保存时间应满足管理要求。

9)系统所有或区域硬件安装完成后,进行硬件测试和阶段性验收。

10)使用业主的卡片进行测试,检查读卡主机、副机读卡功能、按键功能等是否正常(门禁型主机加测电锁功能、开门按钮等);进行系统初始化的操作,输入主机设定卡号码:11)开启主机进行参数设定,设定读卡机“设备编码”,系统地址须做到不重复;12)检查不断电系统在断电后是否正常动作;13)开启电源使系统维持动作。

⏹软件检测1)演示软件的所有功能,以证明软件功能与任务书或合同书要求一致;2)根据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性能要求,包括时间、适应性、稳定性等以及图形化界面友好程度,对软件逐项进行测试;3)对软件系统操作的安全性进行测试,如系统操作人员的分级授权、系统操作人员操作信息的存储记录等;4)在软件测试的基础上,对被验收的软件进行综合评审,给出综合评审结论,包括:软件设计与需求的一致性、程序与软件设计的一致性、文档(含软件培训、教材和说明书)描述与程序的一致性、完整性、准确性和标准化程度等。

5)出入口控制器抽检的数量应不低于20%且不少于3台,数量少于3台时应全部检测;被抽检设备的合格率100% 时为合格;系统功能和软件全部检测,功能符合设计要求为合格,合格率为100%时为系统功能检测合格。

6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6.1施工工艺流程图6.2设备安装音箱、扩大器的安装1)设备安装前检查:●将扬声器和扩大器逐个通电进行检测和音量等的粗调;●检查扬声器和扩大器的型号规格;●检查扬声器和扩大器的外观,确保无划伤、破损等现象。

2)在搬动、安装扬声器和扩大器过程中,宜小心轻放。

3)扬声器和扩大器装置安装应牢靠、稳固。

传输线路的敷设1)电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直径的15倍;●选配电缆时宜避免电缆的接续;当电缆接续时应采用专用接插件。

●敷设管道电缆,应符合下列要求:●敷设管道线之前应先清刷管孔;●穿放电缆时宜涂抹黄油或滑石粉;●管口与电缆间应衬垫铅皮,铅皮应包在管口上;●进入管孔电缆保持平直,并应采取防潮、防腐蚀、防鼠等处理措施。

中心控制室设备的安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