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咏柳》教学设计
1.回读古诗,读出节奏。
2.学生欣赏图片,说说图片内容。
学生观察“碧玉”图片,体会柳树与碧玉的共同点。
齐读、个人读、小组读。
对比欣赏图片。感受“柳条”和“绿丝绦”的异同。
指名读。
3.朗读诗句。
观察图片,感受意境。
学生展开联想,回答:春风还会剪出什么?
预设:花朵、小草等等
有感情诵读全诗。
1.生读拓展诗歌。
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的学生对于简单的古诗有所掌握,对熟悉的知识有所感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地学习,是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咏、妆”两个生字,会写“柳、丝”两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6)指导朗读。读出对柳树的赞美。
3.教学第三四句:
(1)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呢?让我们一起在诗句中找找答案吧!
(2)出示图片,理解诗意。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一把剪刀一样将细细的柳叶裁剪。
(3)指导朗读。
(4)说话练习:发挥想象: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会剪出了什么?
4.有感情诵读古诗。
3.板书课题。食指棒,快放好,小手跟我写课题。
4.释义:咏柳。“咏柳”就是赞美柳树的意思。
5.作者介绍:简介贺知章。贺知章是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少年就以文章出名,现存古诗19首。
1.师:贺知章笔下的柳树到底有什么样的风采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
2.教师范读。
3.学生轻声自由读。
4.同桌互读。
②范写。
③学生书写,提示坐姿。
④同桌互评。
1.再读古诗。
2.教学第一、二句:
(1)出示柳树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柳树的样子。(2)贺知章看到这样的柳树不禁发出感慨——碧玉妆成一树高。
(3)出示“碧玉”图片。
(4)指导朗读。
(5)观察图片,感受倒垂下来的柳枝像绿丝绦。课件出示柳条和绿色丝带的图片。
5.举手大声读。
6.生字教学: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2)出示生字。(咏、妆、柳、丝)
7.指导书写:
丝:
①出示字源及演变过程。(这是甲骨文中的“丝”,本意指“蚕丝”,经过汉字不断地演变,发展成现在所写的楷体“丝”。)
②一看结构、二看变化、三看关键。
③书空。
④范写。
⑤展示评价。
柳:
①一看结构、二看变化、三看关键。
教学设计
学科
年级
二年级
授课教师
教材版本
语文s版
课题
咏柳
第()课时
共一课时
教材分析
《咏柳》是语文s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的特点。“万条垂下绿丝绦”,写柳枝,突出了它们柔美而细长的特点。“不知细叶谁裁出”,写柳叶,突出它们细巧的特点。“谁裁出”是诗人对柳叶发出的赞叹。“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对上一句的回答。这一问一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春天气息,抒发了作者赞美柳树春风、讴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同学们,这么美丽的春天让我们如痴如醉,其实在中华诗词中还有很多描写春天的佳作。
2.诗词拓展。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同学们,春天如此美好,大自然如此奇妙。做一个留心观察的孩子吧!它总会给我们惊喜,让我们一路收获,一路成长!
3.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汉语丰富的表现力,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词、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诗句大致意思。
教学方法
朗读指导法、探究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三、体会意境、美读成诵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这把神奇的剪刀剪出了嫩绿的小草,剪出了鲜艳的花朵,剪出了丝丝的春雨,剪出了一个迷人的春天。就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吧!(齐读)
嫩绿多姿的柳树在春风姑娘的温柔吹拂下轻轻摆动飞舞,诗人不禁感慨……(补白)
柳树如此柔美,春光如此美妙,大自然多么具有创造力啊!让我们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再次吟诵……(背诵)
说话练习的设置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知能力。
在情境中反复朗读达到背诵的效果,并在反复诵读中读有所感、读有所悟。
“字源字理”识字的使用能够调动学生对学习生字的兴趣,将生字书写变得趣味化,让学生在“猜”的同时感到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柳树的柔美,激发学生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在朗读教学中,让学生在图片中充分感知是促进其对文本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进入情境,同时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达到学有所成。并在读中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读悟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1.学生伴随音乐欣赏图片,感受春日风光。
2.生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3.感知题目大意。
4.学生了解贺知章。
1.生听准字音,看清字形。
2.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音。
5.小组合作:领读、汇报特殊字音、分享识字方法、组词。
6.开火车读生字。
7.学习生字:
利用字源图片猜猜生字。汇报结构、变化、关键。书空,描红,书写。互相评价。
五、课堂小结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寒冷的冬天过去后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春天的景色吧!
2.出示柳树图片,导入课题。看,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春天里,还有一处独特的风景,你们看,这是什么?翠绿的颜色,弯弯的柳枝,多美呀!就连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所吸引,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
优美的图片,悠扬的音乐,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使学生初步体验,感受春天的美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咏”的解释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主题及情感基调。
反复的朗读能够让学生将文本读正确、读流利。
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达到学有所成。学法迁移、举一反三。采用多种形式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教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