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 1 -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参考人:245 人,平均分29.4 低于全县平均分0.8分

最高分:47 最低分:5
其中43分以上30人,特优率为6.94%,低于全县的8.37%;
40分以上57人,优秀率23.27%,低于全县的25.73%;
30分以上133人,及格率54.29%,低于全县的55.13%;
18分以下66人, 过差率13.06%,高于全县的10.55%。
二、试题分析
1、题型题量分析
本次历史试最大限度地与中考接轨,除了常见题型小作文外。分值分配合理,
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
2、试题特点分析
(1)本次试卷试题难易程度适中。在单选题中,大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经过简单分析就可看出答案,只有少数的几道题需要经过分析对比才能得出答
案,学生须在掌握较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作答,例如第12题英法
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这道题,需要学生对资产阶级额革命有深刻的了解擦可以掌
握。
(2)知识覆盖面广,注重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每道选择题都是最
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例如世界大国的崛起给了
我们什么启示?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
学知识灵活运用,并且加以归纳才能的得到答案。
(3)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
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例如第21题,
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结合在一起;第22题,将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进行
- 2 -

组合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答题的得失分情况分析
客观题得分率相对较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可以。
失分最多的是第12题,得分率仅为31%,为选择题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
造成该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表格不够理解,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区分:欧美
国家的社会巨变主要包括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通知的巩固和扩大主要
包括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
其次是第13题,得分率为53%,失误原因:一是在学习新课时不求甚解,
对有些历史事实似是而非;二是对概念性较强的历史知识不太理解,按照自己的
思维选择,没有注意题目的提示;三是对老师要求的记忆知识点没有记忆牢固。
材料解析题失分率较高,主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迁移应用,答案不是很准确,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对第一册内容没有很好的复习。
主观题中第22题,第1题,材料一中设计的三个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
共同原因是?结合本次阅卷情况,暴露出来的问题有,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理
解不到位,不能做归纳,多数学生的答案为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极少部分是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说明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
没有把握核心;第2题,材料二中这一现象的产生有决定性影响的法律文献是什
么?一大部分学生的失分在于,将《权利法案》写为《权力法案》
第24题,第4题,世界大国的崛起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这一道题比较灵活,
单纯的死记硬背是不能写出答案的,需要在基础知识上结合材料进行归纳,大国
崛起的因素可以简单地记为:独立统一是前提,法律制度是保障;科技创新为驱
动,人才教育需牢记。通过简单的总结归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失分。
2、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概念把握不准确。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
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
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学生在做题时就出现概念模糊,混为一
团,做题时出现错误。
- 3 -

(2)学生比较归纳分析能力欠缺,单纯一个知识点能做对,几个同类的、
相似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就不能全盘考虑,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
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
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
乱、啰嗦或不完整。如第22小题第2问,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
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史实分析不透。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
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
(4)审题能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
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
胡乱作答。如第22题第5问,有学生审题不仔细,或没读懂题目,没有深入分
析,结果答案完全相左。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历史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
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
达等能力。
2、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诸如审题意识,细心程度,对关键词的把握,
答题书写端正清楚,有条理分点答题的习惯,答题时间的把握等,要在平时教学
中多次强调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尽
量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五、采取措施
1、夯实基础知识
夯实基础,从落实知识做起。对于课标要求的基本知识、重点知识,一定要
重点落实,让学生掌握准确无误。重视检查落实,一定不要忽视基础,不要让学
生应得的分失去;
2、提高综合能力
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教师应训练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训练学
- 4 -

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起到提
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3、提高答题技巧
教学阶段,应狠抓审题能力的培养、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性训练。加强审题
能力的培养,认真审题、避免出现答错题;加强答题规范性的训练,使学生答题
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化;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
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