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通用5篇)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试题,试题可以帮助主办方了解考生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
什么类型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篇1一、试卷的评价1、试卷的基本情况:历史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初二历史教科书前三单元。
3、试卷的基本特点:(1)依纲据本。
命题依据初二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
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考试成绩情况八年级共八个班参加考试,好班:208班及格率62% 平均分62.56分;215班及格率57%,平均分56.85分。
209——214班为平行班,平均分都在43左右。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并按质按量完成考试任务。
从试题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当大提高。
开始注重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个人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
存在问题:1.审题不认真。
①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
②选择题题主要考查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熟练掌握、要有较强的理解记忆知识的能力和前后联系的能力,但只要平时注意历史知识的,都能做出来。
③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中,有的学生没有对材料内容及设问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了得分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如选择题的第5、7、8、20、21、22小题,材料解析题等这些都是课本出现或平时练习过的基础知识,但错误的学生还比较多。
3.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包括识记能力、材料的阅读、分析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
特别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篇2本次考试度中等偏上,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很简单,但是还用很多学生不及格,在其任教的七个班中优秀率不是很高,13名满分的学生只占了5名,并不是很多,而不及格的学生仍然比后七个班多。
我认真的对学生的试卷进行了分析,以及对过去的教学进行了反思:一、学生存在的问题问题一:学生在细节上丢分。
学生不按问题的顺序答题而丢二分,审题抓不住问题两个关键词而丢二分,学生对历史事件叙述不准确,错别字。
问题二:对材料分析题,学生答起来还不是得心应手,学生不注重对材料的阅读、分析与运用。
问题三:审题不认真,不会审题和答题速度过慢等问题二、改进措施1、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要注意学生的投入度,多观察多督促,要盯人,有溜号的或不认真的,要马上给予提醒,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二、平时做题就要加强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抓准主体问、关键词、限定词如时间、年代、人物、历史事件名称、性质、会议。
三、启示类题要给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
四、课堂上注意对所学历史事件的归纳和练习,注意对学生解答综合问题能力的培养6、尽量和学生谈话,鼓励学困生坚定学习历史的信心。
“路漫漫其徒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及时反思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我要继续努力。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篇3为了在期末检测中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将期中考试的情况分析如下,以期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
本次考试内容为八年级上册全册内容,主要考察中国近代史第一至三单元内容。
试题一共由两大部分组成: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其中单项选择题20分,材料题解析30分,满分50分。
从考查的知识来说,试题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识记,同时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次测验全级共403人参加,人均32.9分(满分50分),优秀人数55人,优秀率13.6%。
及格人数262人,及格率65%。
低分人数141人,低分率35%。
从各班平均分来看,一班的是34.5分,二班是33.3分,三班32分,四班33.1分,五班31.2分。
其中一、二四班较好,三、五班与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需向一二两班学习。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选择题部分正确率较高,人均24.3分,第11题关于孙中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党派的题,学生出错率高,大多数同学错误地选了“x”这个选项,而忽略了“同盟会”这个答题项。
材料题人均19.1分,其中材料解析题第一题的第一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被劫掠的哪次战争?这个题本身不难回答。
但学生没有弄清第二次世界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发生了洗劫圆明园这样的事件。
所以好多学生认为火烧圆明园是八国联军侵华做的。
说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答题时就产生了知识性的错误。
从本次考试的考试成绩与学生的考后交流来看,本次考试能取得较好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平时教学能认真钻研教材,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
从学生答卷可看出,对于考察识记内容的题目正确率很高,全卷识记类题目大多表现为单项选择题,如“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近代中国所签订的几个屈辱条约”等,总分是30分,学生平均得分24.3分。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坚持课前提问和课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当堂知识当堂记忆。
2、平时教学能注重对学生答题方法的训练。
对于考卷中出现的材料解析题,学生能认真读题,提取题目中的有用信息,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深刻分析原因,写出正确的答案。
如本卷中“列强的战争罪行罄竹难书,他们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什么道理?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此类型的题目总分是20分,学生平均得分13.1分。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坚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答题技巧的训练。
3、平时教学能注重让学生做好知识识记与整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上课做好笔记,记住主要知识点、考点,下课及时整理。
4、注重复习巩固。
这次期中考试虽然时间紧,我还是组织了复习,我采取的复习方式是,将本册知识选择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闭卷独立完成一部分,然后老师点评,学生改正。
这样做老师就知道了哪些问题学生掌握的较好,哪些问题掌握的不太好,从而在复习时有所侧重;同时学生知道了自己知识的掌握层次,从而在复习中也能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效率。
今后改进的措施:1、优化教学设计,向课堂要效益。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上好课是学生提高成绩的关键所在,反思自己,平时在教学中对于知识与技能方面考虑较多,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方面方法上还不是那么灵活,没有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期中考试后,我尝试改变教学方法:有时采取边讲课边抽查的方法,每讲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记忆、抽查、巩固;有时采取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有时让学生开展识记历史知识竞赛活动;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将离学生很远的历史事件通过视频、音频、PPT等展示给学生,增加学生学习的直观性。
通过以上一些措施的实施,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课堂气氛紧张,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效益大幅多提高。
2、重视课堂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后要在课堂中精讲、少讲,留下充足的时间给学生练习反馈,争取真正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平时的练习中注重训练学生如何审题,把所有容易出错的题型都归纳罗列出来,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演绎的能力,理出容易混淆的概念,供学生强化练习,做到练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要重视培优补差工作。
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要继续培养更多成绩优秀学生之外,还要重视成绩较差学生的帮扶工作。
要加强对成绩较差学生平时学习的督促,把作业、知识点的检查落到实处,及时对他们存在问题进行处理,如作业敷衍,抄袭现象严重等。
还要利用好学生小组的力量,要学生来带动学生,最终取得整体成绩的提升。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篇4初二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反思一、学生方面:1.基础知识把握不是很准确2.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对历史学习不重视3.不会审题,或者审题不清,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也就是解题技巧欠缺二、教的方面:1.课时和内容所限,导致学生对于课本内容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掌握2.教师挖掘教材不到位。
3.督促检查的力度不够。
针对上述原因,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应努力做到。
1.强化基础训练;多了解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使其明了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让一些在历史学科成绩有突飞猛进的同学介绍学习经验,让学生明白历史成绩的提高并不是高不可攀。
2.教给学生读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习题讲评不只是知识的再现,更关键的是技巧的提升;合理安排课堂,体现主体知识,重视结构体系;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
3.多搜集材料。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课上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对本科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4.课下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接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篇5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任务。
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总结如下:一、备课——周到细致,找准重、难点。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能坚持认真备课和教学,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虚心向同年级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提前一周备好课,写好教案。
平时也坚持做到周前备课。
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和晋江市的各种听课交流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有经验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