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也变化
2.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气温、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2)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造成岩石变化的原因。
3.情感目标:意识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重难点分析:学生对引起岩石变化原因的了解情况以及学生在观察、实验、推理过程中的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型
综合解决课
知识链接:盐酸有强腐蚀性,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不要弄到皮肤和衣物上。
3、小组做卵石的形成模拟实验,仔细观察后根据卵石的的变化情况小组讨论归纳,并完成《问题解决单》上的问题。
4、阅读教材第44页植物生长对岩石影响的图片。
5、分析推理:植物对岩石有什么影响?
6、组内讨论、归纳总结想法,。
我的问题
我的收获:
《岩石也变化》问题解决—评价单
班级:组名:姓名:使用时间:________
期望的学生行为
修改或
补充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5分钟
交流导读单生成问题
激趣导入
交流导读单,生成有效问题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0分钟
完成《问题解决》单上的问题
巡回指导活动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问题。
展示学习成果
进行评价
15分钟
展示经过讨论完成的问题
听学生的汇报,
必要时补充,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3、问答
气温、水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吗?为什么?
课后作业:
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讲解溶洞和钟乳石的形成。
自我评价:______学科长评价:_______组长评价: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
麟游县西街小学学科导学案
班级
六年级
科目
科学
课题
岩石也变化
课型
综合解决科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备课时间
上课
时间
月日(星期)
1、气温、水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2、岩石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永不停息地进行着。
拓展训练
1、填空
(1)温度的变化使得石头的()不均,时间长了,石头就会被破坏。
(2)溶有()的水实际上是一种稀碳酸溶液。
(3)()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岩石之一
2、判断
(1)自然界是一成不变的,一直处于不变化当中。()
(2)岩石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永不停息地进行着。()
麟游县小学学科导学案
班级
六年级
科目
科目
课题
岩石也变化
课型
问题生成
发现课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备课时间
上课
时间
月日(星期)
共2课时,第1课时
本期总计第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究气温、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2、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造成岩石变化的原因。
3、意识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4、认识到气温、水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0分钟
做实验完成《问题解决》单上的问题
1、出示河道的剖面图、河道的上游、中游、下游岩石的分布情况图片
2、巡逻指导学生做实验。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问题。
展示学习成果
进行评价
15分钟
展示经过实验观察讨论完成的问题
听学生的汇报,
必要时补充,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集体进行评价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到气温、水、植物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2)知道岩石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永不停息地进行着
2.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水、植物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2)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造成岩石变化的原因。
3.情感目标:意识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集体进行评价
问题训练
合作指导
5分钟
完成《问题训练单》上的题目,
发放《问题训练
单》,巡逻指导,组织交流。
完成《问题训练
单》上的题目,并进行交流
总结归纳
提升意义
5分钟
启发学生总结知识,谈收获、体会。
1.(师旁白)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有何收获、体会或感想?
2.教师评价补充。
1、总结知识点。
2、谈收获、体会或感想
板书设计
4、岩石也变化
温度的变化使得石头的里外胀缩不均,时间长了,石头就会被破坏。
酸性的水对自然界中的石灰岩会产生破坏作用
教后反思
《岩石也变化》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组名:姓名:使用时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到气温、水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2)知道岩石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永不停息地进行着
2.思考:这些岩石原来就是这样子吗?是什么原因让岩石也在发生变化呢?
3.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史这部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找出那时的人们用什么方法来破坏岩石。
4、学生讲出古人的方法。并简要说说我们怎么仿照古人做模拟实验。需要注意什么?
5.组内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实验结束后,再一次仔细观察石头,烧杯里的水,说说有什么发现?并记录下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岩石也变化》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组名:姓名:使用时间: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到气温、水、植物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2)知道岩石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永不停息地进行着
2.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水、植物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2)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造成岩石变化的原因。
重难点分析:学生对引起岩石变化原因的了解情况以及学生在观察、实验、推理过程中的表现。
基本问题
1、流水长年累月地冲刷着河床的两岸,河道会发生哪些变化?
2、卵石是怎么形成的?
3、植物对岩石有什么影响?
重点问题
温度、水、植物等都对岩石变化是否产生作用?为什么?
自我评价:______学科长评价:_______组长评价: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
温馨提示:实验(1)中用布条包住握手部分的铁丝,防止烫伤;石头要经过反复几次的火烧水浸后,再次放置到火上烧烤时,碎裂的小石可能爆裂飞溅,因此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好带上护目镜。实验(2)要将稀盐酸滴在石灰岩新的断面上,保证实验现象清晰可见。
1.观察梵净山头重脚轻、千张万页叠层板状的蘑菇岩图片,被海水冲刷得光滑圆润的礁石图片。
6、阅读教材43页《模拟水对岩石变化的作用》了解实验方法。
7、组内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看看这块岩石有什么变化?
8、这两个实验结果现象说明了什么?
我的问题
我的收获:
《岩石也变化》问题解决—评价单
班级:组名:姓名:使用时间: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到气温、水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自我评价:______学科长评价:_______组长评价: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
5、知道岩石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永不停息地进行着。
重难点
探究气温、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导学
准备
酒精灯,石头(最好选用风化程度比较大的页岩),铁丝,布条,烧杯,冷水,稀盐酸,滴管,石灰岩,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核心
问题
认识到气温、水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主要导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时间
导学内容
教师行为
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造成岩石变化的原因
导学
准备
河道的剖面图、河道的上游、中游、下游岩石的分布情况图片、碎砖块、带盖的瓶、水等。
核心
问题
水、植物对岩石变化有什么作用?时间
导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修改或
补充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5分钟
交流导读单生成问题
激趣导入
交流导读单,生成有效问题
基本问题:
自然界中的岩石会遭遇温度的冷热变化吗?推想岩石会怎样变化?酸性的水对自然界中的石灰岩会产生破坏作用吗?
重点问题
气温、水等都对岩石变化会产生作用吗?为什么?
自我评价:______学科长评价:_______组长评价: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
《岩石也变化》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组名:姓名:使用时间:_____
(2)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造成岩石变化的原因。
3.情感目标:意识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重难点分析:学生对引起岩石变化原因的了解情况以及学生在观察、实验、推理过程中的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型
综合解决课
知识链接:
卵石的形成模拟实验方案:将一些碎砖块放置在一个带盖的瓶中,加入多半瓶水,拧紧盖后,摇晃一会儿瓶子,然后打开观察碎砖块的变化。
问题导读(内容性问题+知识性问题+思想性问题+习题性问题+拓展性问题等)
1、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水对岩石的变化有什么作用?推测只有这一种作用吗?
2、观看河道的剖面图,河道的上游、中游、下游岩石的分布情况图片、碎砖块、带盖的瓶、水等。思考:(1)流水长年累月地冲刷着河床的两岸,河道会发生哪些变化?(2)为什么河道的中下游会出现的卵石?组内推测。
3.情感目标:意识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知识回放
1、卵石的形成主要是在流水的搬运过程中,由于受到流水的冲刷以及石块间的相互碰撞、摩擦,才日渐失去了棱角,个儿也越来越小,表面越来越
2、温度、水、植物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拓展训练
1、填空
(1)()、()、()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