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试卷汇总【篇一】一、语文基础知识。
1、在括号中清晰地填写汉字。
(2分)①哪知老境却如此tuí()唐!他触目丧怀,自然情不得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②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
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dùn()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mǐn()感的神经末梢。
2、下列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惘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
C、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归往。
D、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2分)A、诎右臂支船B、长约八分有奇C、左手倚一衡木D、舟尾横卧一楫4、巧填春字诗,将括号里含春的词分别填入诗中空格处(共4分)(1)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2)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3)竹外桃花三二枝,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闹。
——宋祁《玉楼春》(春意、春色、春风、春江)5、默写。
(每空1分,共8分)(1)《望岳》中表达站得高望得远这种思想境界,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示的两句话是,_________。
(2)杜甫《春望》一诗中因典型地写出了战火迷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的名句是,_________。
(3)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中比喻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日暮乡关何处是?。
(5),波撼岳阳城。
6、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2分)你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博古通今。
(历史老师)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句话,送给某门学科的老师。
【摘要】“初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本文是编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考题,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给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一、积累与运用(30分)1.阅读下面文字,请将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写在方格内,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4分)niǎoniǎo炊烟,如诗如画,秀水青山在整个湘西大地上展露出淡幽的神韵,看那古hè苍苍的吊脚楼,鳞次zhì比的小木屋,别致而优雅,古朴而清纯,小小古镇如画卷般地搬开在茫茫天地中,毫不ji ǎo揉造作。
这就是我心仪已久的凤凰古城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2分)A.《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看的栏目。
B.游览者来到园子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C.车队经过海陵、姜堰,再走七、八里,就到了风景如画的溱潼风景区D.他实在是不知道这件事对他来说是好事呢,还是坏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班级网页的工作。
B.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建设稳步推进,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C.近日,在泰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医药博览会上,一种新型的戒烟产品唤来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D.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4.默写。
(8分)⑴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
⑵,流水前波让后波。
⑶,柳暗花明又一村。
⑷,一览众山小。
⑸,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⑹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⑺杜牧《泊秦淮》中借题发挥,实则讽刺晚唐政治的诗句是:,5.名著题。
(6分)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
我可够了。
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其余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⑴这段文字出自名著。
选文中的“他”所说的“做点别的事”具体是指一事。
(2分)⑵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一个与作品主人公有关的故事情节。
(2分)⑶对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部小说,曾有位教育家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读读。
”请任选角度,联系原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6.语文综合实践:(8分)(1)右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仔细观察,说说该会徽设计的特点及说蕴含的意义(4分)(2)世博会期间,有大批外国游客涌入上海,有不少外国朋友对古老的中国汉字感兴趣。
如果要你介绍一下有关汉字的情况,你会如何向他介绍。
(4分)二、阅读理解(60分)(一)阅读唐代诗人戴叔伦的古诗《兰溪棹歌》①,回答11-13题(6分)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①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
棹(zhào)歌,渔民的船歌。
7.(1)“越中山色镜中看”中的“镜中看”三字极有韵味,它启发读者去想象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请把这种美妙景致描述出来。
(2分)(2)“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精彩传神,营造出优美灵活的意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2分)(3)纵观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7、《老王》的作者是,文章结尾写到: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2分)8、想像与幽默:先读几则关于“猫为什么不吃老鼠”的猜想,品味其写法与意蕴,学写二则关于“树上二只鸟,一声枪响后,树上为什么还有二只鸟”的猜想,看谁写得更富有意味。
(2分) 猫为什么不吃老鼠?猜想一:猫吃了老鼠送的鱼,觉得比老鼠肉味道好。
猜想二:猫怕吃的是假冒伪劣老鼠。
猜想三:老鼠给猫出示了主人写的“特别关照”的条子。
猜想四:老鼠太多,猫担心会遭到报复。
树上为什么还有二只鸟?猜想一:猜想二:9.请用规定符号修改下面某学生写的应用文(共4分。
在改对4处基础上,对1处得1分,不得超过12处;改错一处则扣1分,扣完4分为止;全对可追加2分。
)(1)换用号:(2)增补号:(3)删除号:(4)复原号:(5)调位号:(6)留空号:建义书总务处,经过初二(6)班全体同学讨论一至认为,学校食堂不应在使用饭菜票购卖饭菜,而应使用滋卡,即卫生又方便。
以上个人看法,当否供参考。
请笑纳。
10、班级要召开“庆2009年元旦文艺联欢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段开场白。
(不超过50字)(2分)二、现代文阅读。
(17分)(1)一天,动物标本制作师爱克兰正背着猎枪在非洲索马里热带雨林四处张望着,忽然,一只金钱豹趁他不备对他发起进攻。
爱克兰被金钱豹扑倒在地,胸膛也被它那尖锐的爪子狠狠地压住了。
金钱豹没有咬住爱克兰的喉管,却咬住了他的右手腕。
(2)在这危急关头,爱克兰忍着剧痛,举起左手将一梭子弹射入了它的腹部,鲜血从它的体内不断地流了出来。
不一会儿,金钱豹大嘴张开了,浑身软绵绵地瘫倒在地上。
(3)爱克兰这才松了一口气。
他慢慢地从豹嘴中拖出血肉模糊的右手,跑到附近的一棵大树底下,急忙把伤口包扎好。
等爱克兰重新回到金钱豹倒下的地方,金钱豹已不翼而飞。
(4)爱克兰来到与金钱豹搏斗的地方,仔细一看,草地上有一条长长的血带,断断续续地向前方延伸过去。
他顺着血流,一步步搜索过去。
(5)血迹和被压倒的花草痕迹,把爱克兰引到了一棵巨大的沙松树跟前。
他抬头望去,一条长长的豹尾和两条毫无生气的后腿从树洞口耷拉下来,鲜血染红了洞口的树干。
(6)爱克兰心中一阵纳闷,这只金钱豹就是刚才和自己搏斗的那只豹子,可是,它怎么跑到这里来的呢?它为什么要爬到这个树洞里去呢?爱克兰想着,大胆地踮起脚跟向树洞里望去。
啊!爱克兰惊喜地叫了声,他看见两只豹崽正依偎在金钱豹的怀里,起劲地吮吸着奶头。
它们浑身沾着血,不时发出“咂”“咂”的响声。
爱克兰受到了震动,原来是伟大的母爱使这只金钱豹重新回到了自己孩子的身边呀!爱克兰的眼睛模糊了。
(7)后来,受克兰把两只小豹崽送给了国家动物园,把那头母豹制成了一个漂亮的标本,他在旁边的标版上写着:“。
”11.诗有“诗眼”,文有“有眼”,提示本文“文眼”的一句话是:(2分)12.在第(3)段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起过渡作用的话。
(2分)13.第(6)自然段,写出了爱克兰心理变化的过程,这个变化过程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是:纳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14.展开想象翅膀,你认为第(7)自然段标牌上写的内容是什么?请给补出来。
(4分)15.这篇感人的短文一定给你很多感触,请用50字左右的文字写出来。
(5分)三、文言文阅读。
(13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6、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B、可爱者甚蕃(多)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17、将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简要回答问题。
(每小题2分共4分)(1)甲文中统领全文的中心语句是(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19、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
(3分)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凝练,骈散相间。
四、作文。
(40分)我们或许曾经唱过:“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鲁迅曾经以“早”为座右铭激励自己。
古人曾经说过: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有人这样说:“秋天方能成熟的果实,在夏天就早早摘取,它一定是青涩的。
”请以“早”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诗歌不少于20行)(2)作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真实姓名和学校的校名。
【篇二】一、积累与运用(21分)1、根据课文填空。
(7分,其中1―5每题1分,6题2分)(1)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暗喻新旧事物更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郦道元《三峡》中引用的两句渔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李白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写的意境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