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0 讲 体质:基本概念 (转载)

第40 讲 体质:基本概念 (转载)

第40 讲体质:基本概念(转载)发表者:赵东奇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

上一节我们把经络学说讲完了,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当中,关于人体结构学的理论。

第五章体质学说我们今天讲第五章体质。

首先说一说这一章的目的要求:一、要掌握体质的概念和正常体质的分类;二、掌握体质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三、了解体质的形成因素。

第一节体质的概念下面讲第一节体质的概念。

在没讲体质的概念之前,简要地把体质学说大致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中医学从《内经》开始,就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体质学说。

历代医家关于体质和健康与疾病的关系,都做出了不少的论述,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医理论的体质学说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长期以来,关于中医体质学说,只是在具体的健康和疾病过程中,特别是在疾病和治疗过程中能够体现出来。

而作为完整的学说,是在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当中才逐渐地形成这门学说,这也是《中医基础理论》当中一个新型学科。

近年来,又应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它进行了研究。

我们这一章仅仅是简要地介绍一下体质学说有关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体质的含义。

关于体质的含义,就现代的研究成果而言,表述的方法并不完全一致,就是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定义的方法,对体质进行了定义。

我们在这里,对体质做这样的定义。

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记这个定义的要素,关键词是固有特性,体质是固有特性。

什么样的固有特性呢?是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表现为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稳定”这两个字要注意,它不是一般的固有特性,是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1)强调它的形成是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2)具体表现的形式是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在这几个方面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换句话说,体质是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的个性特征。

我们这样来定义这个体质,它的内涵:其一、这样一个定义,强调了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用这样一个内涵来表述体质是怎么形成的。

人的体质,用我们中医学话说,取决于先天的禀赋。

但是体质究竟会是个什么样的?那需要在后天的环境中不断地来进行培育。

也就是说,体质不仅仅取决于先天,那就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统一起来为体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其二、强调人的体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其三、人的体质必须是和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

中医学强调天地人三才一体,强调体质的形,要和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其四、具体形式表现为人的形态、功能、心理状态,它反映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几个方面。

上述这几点,集中体现了中医学的“形神合一”的生命观。

换句话说,形神合一就是中医学的体质观。

中医学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决定了中医学的体质观,强调“形神合一”。

从《内经》开始,关于形与神的问题,《内经》就建立起中医学的形神观,也就是中医学的生命观和体质观。

但是希望同学们注意,咱们中医理论关于形和神的关系,《内经》提出来“形与神俱”,这是在中国传统的心理学史上,在秦汉时期,第一次提出来形和神的关系,对中国的心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对中国传统的关于形神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形神的关系这对范畴,在心理学上,或者在哲学上,它在不断地往前发展。

正确处理形和神,用我们今天的观点看,作为两者,那么是辩证统一这样一个思想,是直到汉代范缜。

大家注意,将来有兴趣的话,可以读一读范缜的《神灭论》。

中国的心理学史认为,或者说中国的哲学史认为,关于形神关系,直到范缜的时候,提出“形质神用”的观点,叫“形质神用”。

形是质,神是用。

实际上就是用体用合一来阐述形和神的关系,正确地处理了形神关系,比《内经》“形与神俱”又前进了一步。

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和中国心理学史上,学术界一致的共识。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讲的是在《内经》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心理学,关于“形质神用”的观点,就(是)说形神合一。

我们在这里讲的形神合一、是现代中医理论形神合一、不是《内经》“形与神俱”的那个意义。

“形与神俱”还没有明确说明形和神之间的辩证关系,只是强调“有形才有神,形去则神灭”,没有明确地、详细地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内经》里面,请同学们注意,关于神,明确提出神是气,“血气者,人之神”,把它规定为人的神是某一种特定的物质。

我们今天看来,神是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一种产物,是物质高度进化、高度发展的一个产物,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物质。

同学们在学习中医学神的概念的物质基础的时候,学习形和神的关系,应该是从现代意义来理解。

注意现代讲的形神关系,已经是在《内经》“形与神俱”的观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是从现代的认识的观点,特别是合理地吸收了“形质神用”的这个形神观。

基于此,我们今天在这里面讲,形神的关系。

体质,中医关于体质概念,就体现了形神合一。

注意“形神合一”不能与“形与神俱”等同起来。

中医学到了《类经》的时候,张景岳提出来“形神俱备,乃为全体”,虽然较“形与神俱”往前走了,他说“形神俱备”,但是就“形神俱备”这个判断,仍然还没有正确地处理形和神的关系,还不能是现代意义上的形神合一。

这是第一点,讲一讲体质的内涵。

把握中医学关于体质定义的内涵,就是中医学的形神合一的生命观。

换句话说,从形神合一的体质观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来定义体质。

(1)强调体质的形成禀受于先天,而调养于后天,先天是决定体质的首要因素,但是体质如何还要受后天环境的改变的影响。

强调先、后天在体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2)这个体质形成要与社会、自然环境相统一;(3)表现的形态,体质,我们考察外在的生命表征是指什么说呢?是指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这是这个概念的内涵。

它的处延叫特性,固有的特性。

特性也叫特征,是指什么说的呢?它的外延,它的特征,所谓特征,是体质特有的显著的表征或者标志,它以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表现出来。

也就是说,用现代语言说,体质的特征的指标是什么呢?我们考察到的生命的表征,从形态结构来考察、从生理功能来考察、从心理状态来考察。

它的性质,也就是说,这样一个体质概念揭示了生命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呢?它的本质特点叫“形神合一”。

把握中医学关于体质的含义,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把握。

体质的形成过程中,体质所表现出来的固有特性,它是通过在生命过程中,表现为健康和疾病过程中,就是生命运动过程中,通过健康和疾病而表现出来的。

(二)讲几个概念。

就(是)体质、素质、气质、性格。

同学们将来在学习中国心理学史、中医学的体质学说的时候,碰到这样几个概念。

(1)什么叫素质?现在,素质大家是非常熟悉了,那我们现在强调文化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

素质,在中国文化里面是个多义词。

就现代意义来讲,素质有三个义项:①是指人和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

就是人,或者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这是第一个义项,这是最大的义项,含义非常广泛;②注意是指修养而言,牵涉到中国的伦理,是指人们在实践当中不断增长的修养,比如政治素质、文化素质。

我们在前面讲课的时候,反复强调同学们学习《中医基础理论》,通过学习《中医基础理论》里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逐步培养自己具有中国传统的、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进一步来培养自己科学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那就(是)思维素质,仅仅具备这样的科学(思维)素质,就是指修养而言的;③指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以至体质学说。

注意第三个义项3,就是讲我们作为体质学说里面的素质如何来理解?体质学说:1.是指生理学范畴;2.就生理学一个分支,就体质学说而言,两者对素质的定义有所差别,不一样。

在现代的心理学、生理学,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

素质是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指感觉、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

生理学认为,这个特点是人的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

生理学这样定义素质,强调人的身体素质,包括了人的各种基本活动能力,是指人的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在生命活动中的反映,它是通过人的形体在运动中反映出(来)的力量、速度、耐久力、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性。

换句话说,身体素质,在现代的生理学和心理学所说的身体素质,就是主要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了形体运动所产生的力量、速度、耐久力、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性,这是生理学、心理学关于素质的含义。

在体质学里面。

素质是指人在体质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包括形和神两个方面。

体质不仅是我们中医学研究,现代运动生理学专门有一个分支学说叫体质学,它着重从运动、生理去研究体质的。

在体质学中,素质,包括了体质的本来面目。

大家注意体质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强调是体质。

在运动的体质学当中,身体的体质,包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也就是说,在体质学当中,身体的素质仅仅是体质的构成部分之一。

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两者综合起来构成了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生理学研究体质的时候,着重从运动能力来考察,通过运动能力来判断体质的好坏。

身体的素质与人的体型、体格、功能、神经、心理有密切关系。

所以在运动生理学里面,关于体质,这个身体的素质,着重从运动能力来考察,这是在生理学范畴内:强调素质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着重是(从)神经系统来考察。

而在生理学的分支叫体质学,体质学里面讲的素质是体质的本来特点。

用我们中医学来看、中国的心理学来看,强调体质是从形神两个方面来考察体质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

这就是关于素质的含义,要求同学们掌握的:①从生理学意义上来衡量,就是(从)生理学和心理学来衡量,来掌握什么叫做素质。

②在现代的体质学,特别是同学们将来阅读运动生理学的时候,那个体质,着重强调的是身体的素质和运动能力。

注意我们中医学体质学强调的素质,是形神的统一、又回到前面体质概念上去。

体质和素质的关系,即我们上面讲了素质的含义,从这个素质的含义又强调了体质和素质之间的关系。

我们看在生理学,特别是刚才我们提出让同学们掌握,中医体质学说关(于)素质的定义的时候,大家看体质、素质,素质应该是表述体质一个内涵的一个概念,但是它应该是它的下位概念。

体质概念大,体质包括形、神两个方面;那么素质,仅仅强调体质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这是现代中医体质学说和生理学、心理学关于体质的定义意义相近,强调的是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

(2)气质。

气质这个概念,在中医历代文献中,不仅是中医学历代文献,而且在中国心理学史的历代文献中,体质、气质混称,不分,常常是把两者视为同义语。

我们这里面讲的气质,是指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或者说现代的中医体质学,中医体质学说,除了已经出版了几本中医的体质学,以北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王琦教授为代表的,从七十年代开始研究中医的体质,形成了专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