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料管理论文

物料管理论文

基于供应链下的物料管理研究摘要5G时代的到来,使企业的生产效益日益提升,但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明显加剧,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共享,过去那种大批量生产的模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多样性需求,取而代之是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模式。

供应链管理成为一个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上的企业是否有竞争力,除了本身的综合实力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企业产品价格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

而影响产品定价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产品的生产物料成本,要想在产品价格上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在物料管理上寻找改进方案。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物料管理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5G era,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has been improved day by day, but the competitiveness among enterprises has been obviously intensifi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mode of mass production in the past can no longer meet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market diversity, and the mode of small batch and multi variety production is replac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new management mode. In addition to its own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dicators is whether the enterprise product price has market competitiveness. The decisive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price of products is the cost of production materials. In order to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price of products,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improvement schemes in material management.Key words:supply chain management;material management目录1、绪论 (4)1.1 研究背景 (4)1.2 现状分析 (4)2、理论概念论述 (5)2.1 物料管理概念 (5)2.2 供应链管理 (5)2.2.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5)2.2.2供应链管理理论 (5)3、供应链下物料管理问题 (6)3.1物料计划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6)3.2 库存控制意识薄弱 (6)3.3采购模式落后及供应商管理监督机制的缺乏 (6)4、对策和建议 (6)4.1 基于ABC分类法的物料采购优化 (6)4.1.1 ABC分类法原理 (6)4.1.2 ABC物料采购策略 (7)4.2 物料采购供应商管理优化 (9)4.2.1搭建供应商物料管理统一平台 (9)4.2.2供应链环境下的绩效评价 (9)4.3 物料库存优化 (10)4.3.1 供应商管理库存 (10)4.3.2 联合库存管理 (10)5总结 (10)参考文献 (11)1、绪论1.1 研究背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加快了企业信息处理模式的变革。

传统的信息处理模式往往是对工作环节产生的关键数据及信息采用原始的人工方法进行计算、汇统和分析。

但随着业务复杂程度的提高,不同于国外一些国家在上世纪末就开始使用自动化物料管理系统,我国物料现代化管理起步较晚,2000年后才得以迅猛发展。

但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及各大企业重视程度的提高,物料管理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智能物料管理系统凭借其高执行率、高精确性、低成本、轻量化和强操作性等优势在我国各大企业中得以运用。

然而在信息化社会建设发展的背景下,现实经济生活中每个行业所涉及到的物资类别繁杂,特别是供应链上的多个环节其物料管理更为复杂。

1.2 现状分析各个系统之间相互独立,都有各自的基础数据信息,数据没有相互关联。

整个生产过程的数据信息没有串联导致信息孤岛,数据断链明显,直接影响生产计划的准确性,生产过程也较难监控。

市场部门预测需求不准确、计划部门制定的计划不合理、仓库无法按计划发料、生产车间无法控制生产进度、采购部无法按照物料的轻重缓急来采购,最终的结果就是物料积压过多、物料流转不顺畅、产能利用率低下、生产周期过长、交货不及时、客户投诉多,因此搭建统一的物料管理平台迫在眉睫。

2、理论概念论述2.1 物料管理概念物料一般是指生产企业中最终产品之外的,在整个生产领域流转的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料、废料等。

狭义的物料是指原材料,而广义的物料则包括所有与最终产品生产相关的物品。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原材料从购进开始就随着整个生产活动在各个加工点之间以不同的形式流动,即是物料流动。

对物料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这些活动支撑整个物资流转以完成采购、内部生产、计划、在制品控制、仓库管理、运输直至成品分销的过程,即所谓的物料管理。

物料管理是一种保持平衡的工作,其目的是能够按客户所期望的时间和地点交付所需要的商品,并且以最低的成本完成。

2.2 供应链管理2.2.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管理的载体是贯穿于“链”条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采用的管理方法是管理学中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激励等;采用的技术是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等,目的是减少采购、库存、运输等环节的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不仅提高本企业的竞争力,还使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受益。

2.2.2供应链管理理论①快速反应(QR) 最早来自美国纺织服装行业,指在供应链中,为了实现共同目标,零售商和制造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利用EDI等信息技术,进行销售时点的信息交换,以及补充订货等其他经营信息的交换,用多频度、小数量配送方式连续补充商品,以实现缩短交货日期、减少库存、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供应链管理方法。

②有效客户反应机制。

有效客户反应(ECR) 是1992年从美国的食品杂货业发展起来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

有效客户反应是以满足顾客要求和最大限度降低物流过程费用为原则,能及时做出准确反应,使提供的物品供应或服务流程最佳化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战略。

③推拉结合管控模式(TOC),即约束理论。

是由以色列物理学家哥德拉特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后在很多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并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完整的管理体系。

约束理论认为可以把任何组织或企业比作-一个系统,而在这个系统当中都至少存在着一个制约因素影响着它的无限产出的能力,为提高这个系统的效率就必须打破制约它的瓶颈。

其核心思想是主张物料平衡,在面对瓶颈资源不平衡的时候,需进行调配并以关键工序(瓶颈工序)为基准,采用前拉后推的策略来使企业内部的物流平衡。

3、供应链下物料管理问题3.1物料计划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订单输入到计划系统到最后货物交递,整个顾虑会产生大量的物料数据信息,这些物料数据在系统中的构建需要一些基础数据的支撑,往往基础数据的失真会导致物料需求计划的不受控。

3.2 库存控制意识薄弱大量的物料库存会占有公司大部分的流动资金。

面对种类繁多的物料却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未能对物料库存的控制建立起有效的预防机制和反馈机制。

3.3采购模式落后及供应商管理监督机制的缺乏在企业的采购过程中,存在超量及超前采购的现象,采购人员未能同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实际采购中,为了保证原材料的供应,企业均会有库存堆积产生仓储费用,且未建立对供应商的评估体系。

4、对策和建议要做到供应链下的物料管理,可以从物料采购、供应商管理以及物料库存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4.1 基于ABC分类法的物料采购优化在传统的采购方式中,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仅仅只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而且认为物料采购是一项简单的采购活动,然而这种传统型在面对如今全面性、系统性的供应链问题时,就体现出了其短板,而不同于传统采购,基于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模式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4.1.1 ABC分类法原理ABC分类法也被帕累托分析法,其遵循二八原则即将80%的采购支出分配到20%的重点物料.上。

基本思想是根据事物的主要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分清主次区别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

A类物料即价值较高,对项目很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材料(其物料价值可占到总物料价值的80%左右),对于这类物品应充分了解其需求与供应信息,加强控制重点优先管理。

B类物料虽然没有A类物料的重要性强,但其在企业采购过程中却也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属于次于A类物料的重点管理对象,采购部门不易放松,同样需要定期检查灵活控制其库存。

其获取难度较大,所以也需要重点关注,可以适当有一定的存量。

C类物料大多价值偏低,品种数量较多。

一般可占到总品种的70%左右,在实际项目中可对其进行粗略控制。

按照不同的等级对物料进行分类,有助于企业对不同价值的物料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方法,也有利于减少企业的物流成本。

4.1.2 ABC物料采购策略①管理A类物料——JIT采购模式由于A类物料在企业中占据的价值较大,且数量偏少,所以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关注,务必要严格的、反复的清点物料的数量以及定时核实物料的完整程度。

在订购A类物料时,可以减少订购数量,但是要提高订购次数,做到零库存不断货(JIT)。

要与供应商保持密切的联系,企业要及时掌握A类物料的资源情况,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调整计划。

表2是传统采购和JIT采购的对比。

表2 传统采购模式与JIT采购模式对比1)企业要与供应商以及制造商等经常联系,保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企业要利用现代科技信息保证信息的互通、共享;3)企业要参与到供应商以及制造商的设计开发过程中;②管理B类物料——EOQ采购模式经典EOQ模型有着一些理想状态下的假设,如需求量确定、到货集中、禁止缺货、订购费固定、库存产品单一、资金足够多等。

在这些假设下基本EOQ模型只考虑库存持有成本和订货成本。

简单EOQ模型的决策就是对两种成本进行权衡分析的结果。

如图1中所示,物品的库存储存成本会随着订货批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单独考虑物品库存储存成本,则订货批量越小越好;但订货批量越大,订货次数就越少,则总订货成本就越低,如果只考虑订货成本,则订货批量又量越大越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