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化探索复习课件

近代化探索复习课件

(时空观念)
任务一 运用年代尺——梳理史实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1898 1911 1915
思考问题5: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答: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 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 化,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主题一:单元知识归纳对比总结
主题五:中西方近代化历程的比较
中国近代化历程:
科学技术
(洋务运动)
政治制度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应走的历程: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问题12,中国近代化探索史的启示:
从屡败屡战看
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地从主领阶导级阶、层看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
(2)客观上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主题一:单元知识归纳对比总结 中国近代化历程主要特点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相关重大事件 学习侧重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学习军事器物
科学技术
学习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
学习政治制度
民主共和制
学习思想文化
主题一:单元知识归纳对比总结
新文化运动,是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促 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 造了条件。
主题一:单元知识归纳对比总结
(2016广东)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
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
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洋务 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运动
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D)
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C ]
A.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中国历史上起而革命的人物有很多。 C.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主题一:单元知识归纳对比总结
问题2:辛亥革命中的五个第一 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
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
答: 从内容上看: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先进科 技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明治维新不仅学习西方先进 科技,还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从结果上看:洋务运动最终失败,没有使中国走 上富强的道路。明治维新成功, 使日本走上了资本 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主题四:日本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对比
阅读下面对比表,回答后面问题:
主题五:中西方近代化历程的比较
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关于中西方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 请你帮助他完成尚未填写的相关内容
C 工业革命
A辛亥
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பைடு நூலகம்
D启蒙
运动
问题11,(1)比较中西方近代化历程有什么不同?
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中西方近代化的变革顺序正好相反。
主题五:中西方近代化历程的比较
2017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易错易混点辨析
时间概念 1840---1949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洋务运动
过程概念 封建向资本主义过渡
2
大家好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
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也是
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
变的过程。 政治:专制
问题10:(1)从领导力量上分析,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一败一成的 原因是什么? 中国的维新派力量弱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得不到人民群众
的支持。而日本的改革派力量强大,有实权,且得到人民的拥护。
(2)从国际环境上分析,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又有哪些不同?
日本明治维新时,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且列强忙于侵略中国。 而中国戊戌变法时,属于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主
近代化
经济:农业
工业
近代化的核心是:
政治上的民主化和经济上的工业化
3
大家好
主题一:单元知识归纳对比总结
问题1: 在中国近代化的四次探索中 中国近代经济工业化的开端是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开端是 戊戌变法 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成果是 成立中华民国
主题一:单元知识归纳对比总结
(阅读能力)著名实业家张謇曾说过:“起而革 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 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
地主阶级 洋务派
李鸿章 左宗棠
资产阶级 孙中山 革命派
资产阶级 维新派
梁启超 康有为 谭嗣同
先进知识 陈独秀
分子
李大钊
主题二:评价历史人物
李鸿章
康有为
梁启超
陈独秀
李大钊
主题二:评价历史人物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1894年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
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 (在檀香山) 2、1905年组建中国第一个资产 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 (在日本东京) 3、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 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
政党 同盟会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
颁布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巨变 结束帝制
主题一:单元知识归纳对比总结
问题3,中国探索近代化的过程中,有哪三次伟 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戊戌
A.师夷长技以制夷
变法
B.提倡实业救国
魏源 《海国图志》
状元实业家 张謇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提倡民主、科学
严复 《天演论》
主题一:单元知识归纳对比总结
(2014中考)思考问题4:洋务运动,戊戌变 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共同作用: 答: (1)都冲击了传统守旧的思想观念, 促进了思想解放。
①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②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③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④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说说这一时期的杰出人物所体现出来民族精神?
主题三:纵向知识的联系
任务二:请你将下列历史事件写在年代尺的对应位置。
答: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甲午战争战败后,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消息传到
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 1300多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 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鸦片战争,让中国人看到自己的不足,于是向西方学习, 富国强兵,发展洋务运动。
思考问题6:在近代化过程中,中国主 要向西方学习,但没有使中国富强起 来。根据当时国情你认为制约近代化 的两大因素是什么?
列强的侵略和腐朽的封建制度。
主题二:评价历史人物 (唯物史观)
问题7:列举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进行 近代化探索的代表人物,并任选其一作出 评价。
答:代表人物有:李鸿章 左宗棠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孙中山 陈独秀 李大钊 等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国从失家败独的立原是因实看现近代化的前提;
从要探解索放的思顺想序,看更新观念。 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
负重前行 扎实筑梦
谢谢
结束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8401842
18561860
19世纪 1894-
60--90 1895 年代
1898 1900- 1911 1915 1901
主题三:纵向知识的联系
问题8: 四次侵略战争与四次近代化探索有何内在 联系? (提示:《马关条约》与公车上书;北洋舰队覆灭;)
孙中山
简评:一位伟大的资产阶 级革命家,政治家,是中 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说说这一时期的杰出人物所体现出来民族精神?
主题二:评价历史人物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 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 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 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中国近代化历程:
科学技术
(洋务运动)
政治制度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西方近代化历程: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 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
思想文化
政治制度
科学技术
主题五:中西方近代化历程的比较
(2)中西近代化之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 不同?
答:西方是自发从封建时代过渡到 资本主义时代,主动进行近代化;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败后,中国与英法等11国签订了 《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主题四:日本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对比
问题9: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相继遭到西方 列强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实 现富国强兵,两国分别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 新。根据所学知识从内容和结果两方面比较中日 两国在向西方学习上有什么不同。
而中国则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 下被动进行近代化道路。
主题五:中西方近代化历程的比较
中国近代化探索失败的逻辑因素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 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 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 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 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 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果按此次序 排列,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