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刀具课程设计-圆孔拉刀,矩形花键铣刀的设计说明书

刀具课程设计-圆孔拉刀,矩形花键铣刀的设计说明书

圆孔拉刀,矩形花键铣刀的设计说明书目录一.绪论 (3)1.1刀具的发展............................ .. (3)1.2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3)二.圆孔拉刀的设计 (3)1.刀具结构参数及各部分功用............................ . (5)2. 设计步骤 (5)3.设计要求 (5)4.确定拉削方式 (5)5.选择刀齿几何参数 (5)6.确定校准齿直径 (6)7.确定拉削余量 (6)8.选取齿升量 (6)9.设计容屑槽 (6)10.确定分屑槽参数 (8)11.选择拉刀前柄 (8)12校验拉刀强度与拉床载荷................. .. (8)13确定拉刀齿数和每齿直径尺寸........... . (9)14设计拉刀其它部分.......... .. (10)15.计算和校验拉刀总长 (11)16.制定拉刀技术条件 (12)17.绘制拉刀工作图 (12)三.矩形花键铣刀的设计 (12)3.1原始数据 (13)3.2设计步骤 (13)3.21齿槽半角 (13)3.22齿顶圆弧中心半角 (13)3.23齿顶宽 (13)3.24初算齿廓高度 (13)3.25铣刀宽度 (13)3.26按铣刀宽度最后确定齿廓高度 (13)3.27铣刀齿顶圆弧半径 (14)3.28齿顶圆角半径 (14)3.29铣刀前角 (14)3.30容屑槽形式 (14)3.31铣刀孔径 (14)3.32铣刀外径 (14)3.33铣刀圆周齿数 (14)3.34铣刀的后角 (15)3.35铲削量 (15)3.38容屑槽间角 (15)3.40键槽尺寸 (15)3.41空刀导角尺寸 (15)3.42技术条件 (15)总结 (16)参考文献 (17)一绪论1.1刀具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刀具在生产中的用途越来越广.刀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率,中国加入WTO后,各行各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企业要有竞争力,其生产工具必须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中国在机械方面的发展空间相当大,而要生产不同种类的零件,不管其大小与复杂程度,都离不开刀具。

目前,在金属切削技术领域中,我国和先进的工业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这种差距正在缩小。

随着工厂、企业技术改造的深入开展,各行各业对先进刀具的需要量将会有大幅度的增长,这将有力地促进金属切削刀具的发展。

1.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课程设计作为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必修环节,不仅是巩固学生大学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在检验大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独立操作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参加工作前的一次实践性锻炼。

通过本课题设计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 综合运用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能独立分析和拟订某个刀具合理的工艺路线,具备设计中等复杂刀具零件的能力。

2. 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刀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一些专用刀具设计方法,完成刀具结构设计,提高刀具设计能力。

3. 熟悉和学会使用各种手册,能善于使用网络搜寻一些设计的相关资料,掌握一定的工艺制订的方法和技巧。

4. 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CAD及Pro/engineer软件应用能力(造型设计与自动编程)﹑仿真模拟软件的应用。

二.圆孔拉刀的设计1.刀具结构参数及各部分功用①拉刀的结构及功用(见图(一)、表(一)图(一)拉刀结构表(一)代号名称功用1柄部夹持拉刀,传递动力2颈部连接柄部和后面各部,其直径与柄部相同或略小,拉刀材料及规格等标记一般打在颈部。

3过度锥颈部到前导部的过渡部分,使拉刀容易进入工件孔中。

4前导部起引导拉刀切削部进入工件的作用,5切削部担负切削工作,包括粗切齿、过渡齿及精切齿。

6校准部起刮光、校准作用,提高工件表面光洁度及精度,并作为切削部的后备部。

7后导部保持拉刀与工件的最后相对位置,防止在拉刀即将离开工件时因工件下垂而损坏工件已加工表面及刀齿。

②拉削方式:采用分层拉削方式中的同廓式拉削方式。

③拉削余量:对于花键孔A=De-Do④拉刀刀齿结构及功用(见表(二))表(二)2.设计要求设计要求:按照要求完成一把成型拉刀,并且能够用该刀具加工出图示的工件。

3.选取拉刀材料及硬度工件材料为:一般黄铜;硬度HBS55 ;强度σb =300Mpa。

参考附录表5,选W18Cr4V高速钢整体制造拉刀。

4.确定拉削方式综合式拉刀较短,适用拉削碳钢和低合金钢,拉削精度和表面质量并不低于其它拉削方式,且拉削耐用度较高。

因此,本例选择综合式拉削。

5.选择刀齿几何参数按《金属切削刀具设计简明手册》表4-2、4-3查选:硬度为HBS55,一般黄铜。

=10 ,精切齿与校准齿倒棱角为-10 。

所以选择前角:0后角:粗切齿:1'302+=a1.01≤ab;精切齿:'302+=a2.0~1.01=ab;校准齿:'301+=a3.0~2.01=ab6.确定校准齿直径以脚标o、w、m、c、f、j和x依次表示拉刀、预制孔、拉削孔、粗切齿、过渡齿、精切齿和校准齿。

do=dmmax+δ=42.035mm式中:δ—拉削变形(收缩量),δ按表4—15,4—16选,δ=0.01mm7.确定拉削余量按《金属切削刀具设计简明手册》表4-1选公式计算:计算余量为:A′=0.005dm+(0.1~0.2)l=(0.00542.025+0.15×48)mm=1.25mm取预制孔加工方式为标准麻花钻加工,按国标GB6137-85《锥柄长麻花钻》第1系列取Ф41.5mm的钻头。

实际拉削余量为:A=dox-dwmin=(42.035-41.0)mm=1.035mm8.选取齿升量由材料为一般黄铜,强度强度σb =300Mpa,且为综合式圆拉刀。

按《金属切削刀具设计简明手册》表 4-4选,取粗齿升量为:af=0.06mm。

为获得较好的加工表面质量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取较小齿升量为05.0=famm9.设计容屑槽(图(二))图(二)、拉刀齿形及分屑槽参数9.1 计算齿距:按《金属切削刀具设计简明手册》表4-7选公式计算, 粗切齿与过渡齿的齿距为:P =(1.2~1.5)l =(1.2~1.5)48=8.3~10.4mm 取P=9mm. 当P ≤10mm 时精切齿和校准齿齿距为: Pj=Px=(0.6~0.8)P=7mm 9.2 选取拉刀容屑槽:查《金属切削刀具设计简明手册》表4-8,综合式拉刀或拉削塑性材料时,宜采用曲线齿背型容屑槽。

故:粗切齿、过渡齿取深槽,h=4mm; 精切齿、校准齿取基本槽,h=3.5mm ; 9.3 校验容屑条件:查《金属切削刀具设计简明手册》表4-10,mma a f c 10.02==得容屑系数K=2 h ′=1.13l af k )2(=1.134810.02⨯⨯mm=3.5mαNO.18NO.1h<',容屑条件校验合格。

显然,h9.4 校验工作齿数:照《金属切削刀具设计简明手册》表4-7计算(l/p)=48/9=5, zemin=5,zemax=5+1。

满足5≤ze≤7的校验条件,校验合格。

10.确定分屑槽参数拉刀粗切齿与过渡齿采用弧形分屑槽,精切齿采用三角形分屑槽;按《金属切削刀具设计简明手册》表4-11,4-12设计计算,弧形分屑槽为:当:domin=41.0mm,槽数:nk=10,槽宽:a =domin sin90o/nk-(0.3~0.7)mm =41.5sin90o/10-(0.3~0.7)mm=6mm 切削宽度:aw=2dominsin90o/nk-a=(2×41.0×sin90o/10-6)mm=6.83mm三角形分屑槽为:d。

=42mm槽数:N=(1/7~1/6)πd。

=21mm槽宽:b=1~1.2mm槽深:h′=0.5mm槽角:w≥90前后刀齿的分屑槽应在圆周方向错开半个槽距,交错排列。

11.选择拉刀前柄按《金属切削刀具设计简明手册》表4-17,选用II型—A无周向定位面的圆柱形前柄,取d1=40mm,卡爪处底径d2=30mm,该拉刀无需设后柄。

12.校验拉刀强度与拉床载荷查《金属切削刀具设计简明手册》表4-25,得:[]δ=0.35GPa。

按《金属切削刀具设计简明手册》表4-20,4-21,4-22计算最大拉削力。

根据综合式拉削的特点,切削厚度fc a a 2=∑-⨯=343210max 'max 10k k k k k Z a F F e w Z ;021d a w π=∑ (0d为拉刀直径);Fmax==242×42π/2×6×1.06×1.15×0.9×1×1×10-3KN=105.1KN 拉刀最小断面为前柄卡爪底部,其面积为: Armin=πd22/4=π302/4mm2=706.9mm危险断面部位的拉应力为:б=Fmax/Armin=105.1/706.9GPa=0.149GPa高速钢圆拉刀许用应力[]δ=0.35GPa ,显然[]σσ<,拉刀强度校验合格。

按《金属切削刀具设计简明手册》表4-23,4-24,选用工作状态良好的L6110型旧拉床,可算出拉床允许拉应力:Frk=2000.8KN=160KN 显然rkF F <max ,拉床载荷校验合格。

13.确定拉刀齿数和每齿直径尺寸取过渡齿与精切齿齿升量递减为f a 8.0,f a 6.0,f a 5.0,f a 4.0,f a 3.0,f a 2.0,fa 1.0,所以取为:0.04,0.03,0.025,0.02,0.015,0.01,0.005;共切除余量:Ag+Aj=2(0.04+0.03+0.025+0.020+0.015+0.01+0.005)mm=0.29mm其中前2齿齿升量大于fa 21,可属于过渡齿,后5齿齿升量较小,属精切齿。

粗切齿齿数按下式计算后取整为: Ze=[A-(Ag+Af)]/2af+1=(1.035-0.29)/20.05+1=8粗切齿、过渡齿、精切齿共切除余量: [(8-1)×2×0.05+0.29]mm=0.99mm剩下(1.035-0.99)mm=0.045mm ,需增设一个精切齿到要求的尺寸; 按《金属切削刀具设计简明手册》表4-14,取校准齿7个,其直径尺寸oxd 前面已经确定了。

这样,拉刀总齿数为: zo+zg+zj+zx=8+1+7+7=23表(三)中列出各齿直径尺寸及其公差表(三)、各齿直径尺寸及其公差14.设计拉刀其它部分按《金属切削刀具设计简明手册》表4-19,前柄:l1=110mm d1=40f8mm颈部:l2=m+Bo+A-l3≈110mm d2=d1-0.5mm=39.5mm 过渡锥:l3=15mm前导部:l4=48mm d4=dwmin=41f7mm后导部:l7=28mm d7=dmmin=42f7mm拉刀前柄端面至第1刀齿的距离:L1′=l1′+m+Bs′+A+l4=(105+20+75+35+48)mm=283mm图(三)、前柄、颈部、过渡锥、前导部图(四)、后导部15.计算和校验拉刀总长粗切齿与过渡齿长:l5=9×(8+3)=99mm精切齿与校准齿长:lo=7×(5+7)=84mm拉刀总长: L=L′+l5+l6+l7=494mm按《金属切削刀具设计简明手册》表4-26允许拉刀总长为25do=25×42mm=1050mm,显然拉刀短得多,所以长度核验合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