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_大历诗风

第六章_大历诗风


中唐诗歌创作又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1、中唐前期:大历诗坛,有刘长卿、韦应 物等及大历十才子。大多生于开元盛世,受 到盛唐精神的感染和艺术的熏陶,诗歌中也 表现出对盛唐气象的继承。如诗中表现出追 求建功立业的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边塞 诗中也流露出英雄豪情和爱国精神、表现出 昂扬的感情基调和壮大的气概,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现实生活,从意境创造到风格形成 乃至基本作法都沿袭盛唐。但主要倾向是回 避现实、吟咏山水、称道隐逸。艺术上追求 冲淡平和,追求韵味,趋于工整精练。
他自称“五言长城”,五言诗占 十分之六七,五律占五言之六七。与 中晚唐的这一题材的诗相比,风貌不 同。诗多灰暗、寒冷、苍白的意象。
他多写荒村水乡,注意锤炼字句。 善于捕捉精巧贴切的自然意象,诗多 佳句。
他是大历诗风的主要代表,与钱起 并称“钱刘”。
3、顾况: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人 顾况部分作品,关心民间疾苦、 反映社会相识,用古体和写实手法抨 击现实弊病。顾况性格狂放旷达,晚 年受佛道影响,归隐茅山,号“华阳 真逸”。
有不少人认为,这一时期处于盛唐和中唐 诗歌高潮之间的低谷。胡应麟:“气骨顿 衰” 。
三、主要诗群 (1)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台阁诗人 群——大历十才子,钱起、卢纶、韩翃 等。 (2)以江东吴越为中心的地方官诗人 群——刘长卿、戴叔伦等。 (3)顾况等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人 (4)韦应物等山水诗人 (5)李益等边塞诗人
1、大历十才子——钱起、卢纶、韩翃等
大历,唐代宗时年号,766年—779年, 共14年。大历十才子的成员,记载不同, 以姚合《极玄集》注所载为最早,他们是 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 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安史之乱不仅给唐朝的政治经济造成 了极大的破坏,而且也给人们的心灵世界 造成巨大的创伤,摧毁了人们的社会理想 和生活热情。在这方面,大历十大才子是 典型代表。他们缺乏盛唐大家那种经世济 民的宏大抱负和执着追求理想的热情。虽 号为才子,但缺乏盛唐大家那种杰出横溢 的才华。从题材上看,内容单一,赠别酬 唱、吟咏山水之作最多,约占三分之一以 上。
钱起,有诗四百余首,是以“大历 十才子”为主的中原诗人的领袖,在才 子中年辈最高,天宝时与王维过往甚密。 诗风仿佛王维,缺少恬淡韵味,有斧凿 痕迹。其诗闲适有余,热情不足。名句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清。”
2、刘长卿
虽然经历过盛唐,但他的创作活动主要 在安史之乱后的肃宗、代宗两朝。他的身世 遭遇与杜甫有相似之处,安史乱后身处衰乱 之时,宦游于江南,曾两遭贬谪,但是他缺 乏杜甫那种远大的政治抱负,他的诗哀叹嗟 伤之情多于济世救时之志,风骨不举,表现 出盛唐向中唐的转变。他和“大历十才子” 专攻律诗,尤长于五律,但基本上走的是盛 唐诸家的路子,文辞、声律上修整得十分工 致,气度的安详与意象的浑融则稍有不及, 更丢失了杜甫诗中的“古意”。
2、痛苦的现实和士大夫独善其身 的观念、软弱的性格,又使他们在痛 苦之余转向了自身,希望在纷乱的现 实中寻找一片宁静的绿地,在失望中 寻找心理的平衡,提倡一种清净、高 雅、淡泊的生活情趣与远离尘世、洁 身自好、颐养天年的生活态度。
二、总体诗风
描写自然山水的恬静、幽远、清冷甚至 孤寂来表现人生的感叹及个人内心的惆怅。 诗歌幽隽、闲雅,重清丽的韵致。诗体上工 五言。有佳句无佳篇。语言上精炼、流丽。 山水诗,多静态描述,缺乏灵动与飞扬之气。 边塞诗,多了些哀怨低沉,少了些慷慨与悲 壮。

第二节
大历诗坛概况
一、士人共同的心态 他们在盛唐度过青春时光,又目睹安史 之乱及乱后的破败萧条。安史之乱八年,催 垮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疲倦、衰顿、苍老、 冷淡的内心代替了盛唐士人慷慨、豪迈、昂 扬进取的精神。 1、在盛唐已养成的入世热情、救世济 民的思想,使他们仍关注着社会现实,试图 恢复元气,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这反映 在他们的诗中中,有着豪气与激情。
5、李益等边塞诗人 李益所作多为边塞题材,是中唐时期最 有成就的边塞诗人。但多反映边塞的荒凉寂 寞,戍边将士对战争的不满和厌倦,已不再 有盛唐边塞诗那种高亢乐观的情调,而是于 壮烈、慷慨之中带有伤感和悲凉的情调。这 些诗又多用他极擅长的七绝来写,因而常被 谱入管弦,流传很广。风格悲凉,与盛唐边 塞诗相比,少了一些激昂慷慨,多了一些哀 怨低沉。名作《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 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 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1、诗歌作者和作品数量多、远远超过盛 唐时期。 2、追求新变。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高 峰,盛极难继,中唐诗人不得不另辟蹊径, 追求新变。正如白居易所说:“诗到元和体 变新”(《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借 用,实际白是专指唱和长律而言)。 3、多元化格局。不同的诗人和创作群体 有不同的新变追求,结果就形成诗歌创作的 多元化。其表现就是创作个性更为鲜明突出, 风格流派更为丰富多样。
2、中唐后期(791—836)德宗贞元、顺宗 永贞、宪宗元和、穆宗长庆、敬宗宝历、文 宗大和年间。这一时期出现了两个风格迥异 的诗歌流派,即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前者 奇崛险怪,后者通俗平易。赵翼《瓯北诗 话》:“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 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 务言人所共欲言。”
大历十才子
•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 1、了解大历十才子的生平事迹; • 2、学习大历十才子不同诗人的诗歌创作及 特点;
第一节
中唐诗歌概况
• 中唐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也 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至贞元、 元和年间,由于出现了韩孟、元白两大风 格迥异的流派和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 标的名家,唐诗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中 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称为“三 元”——开元、元和、元祐。这一诗歌高 潮的出现,与“元和中兴”的历史背景有 关。与盛唐时期诗歌相比,这一时期诗创 作呈现如下的特征:
4、韦应物等山水诗人 韦应物,出身贵族,少年任侠 负气,15岁时就成为唐玄宗的三卫 近侍。后来折节读书。早年作品有 盛唐风。他最出名的诗歌写于滁州 任上,语言简淡,绝去雕饰,风格 秀朗,气韵澄澈。代表作《滁州西 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朱熹将他列在王维之上,因为他 较王维来得更清澄,更疏淡。前人有 “王、孟、韦、柳四家”之说,即指 山水田园诗。王“清而秀”、孟“清 而旷”、韦“清而润”、柳“清而 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