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学时:288学分:16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之一,是一门基础学科、传统学科,是中文专业学生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

学好这门课,对于掌握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和成就,对于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分析评论能力,对于全面提高文学素养,对于将来胜任中学语文教师这一职业,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古代汉语》、《中国通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等。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1、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历程。

2、认识各时代文学的基本特征、熟悉各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与文学流派。

3、认识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

4、熟悉各时期一些重要作家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文学史与作品选相统一,辅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重点和难点:各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重要作家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品(详见各章)。

五、建议学时分配教学内容讲课学时备注总绪论 1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 1第一章上古神话 2第二章《诗经》 8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12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14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10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 1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 2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3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4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4第五章东汉辞赋 3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 2第七章东汉文人诗 3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2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4第二章两晋诗坛 2第三章陶渊明 3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2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3 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2 第七章庾信与南北朝文风的北渐 2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2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2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2 第一章南北朝文学的合流与初唐坛 2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6 第三章李白 4 第四章杜甫 4 第五章大历诗风 2 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4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4 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4 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2 第十章晚唐诗歌 2 第十一章李商隐 4 第十二章词的初创晚唐五代词 4 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论 2 第一章宋初文学 2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4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4 第四章苏轼 6 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2 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4 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4 第八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6 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6 第十章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4 第十一章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2 第十二章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2 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 2 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1 第二章关汉卿 4 第三章王实甫的《西厢记》 3 第四章白朴和马致远 3 第五章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2 第六章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2 第七章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3 第八章元代散曲 3 第九章元代诗文 1 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 2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3第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3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 1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2第五章明代杂剧的流变 3第六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2第七章汤显祖 3第八章《西游记》与其它神怪小说 3第九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2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3第十一章晚明诗文 2第十二章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1第八编清代文学绪论 2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2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2第三章清初白话小说 2第四章《聊斋志异》 5第五章《儒林外史》 4第六章《红楼梦》 8第七章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4第八章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 2第九编近代文学绪论 1第一章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 2第二章近代前期小说与戏曲 2第三章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 2第四章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剧 2合计 288六、课程考核考核方式有开卷与闭卷,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教出版社《中国文学史》(四卷)作品选:本教研室与海大、琼大合编,南方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卷)八、教学内容总绪论1、教学内容:共论述三个问题:1)中国文学史学的历程及撰写文学史著作的要求;2)推动中国文学演进的诸因素;3)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2、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对文学史这门学科有初步的认识,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有总体的了解。

3、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文学的分期及各阶段文学的特点。

难点:中国文学演进的内外因素。

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1、教学内容:绪论部分主要论述:①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和初创时期,先秦文学以其独有的魅力,昭示着中国文学强大的生命力。

②先秦文化及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2、教学基本要求:旨在通过对先秦文学的形态、作者的流变,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及其性质、特征的全面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源头,并从宏观上对先秦文学有总体的认识,以助其进一步学好中国古代文学。

3、重点与难点:重点:先秦文化及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在不同的阶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难点: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

第一章上古神话1、教学内容:本章论述了神话的产生、内容、思维特征及其演化过程。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简介及其内容的分析,使学生了解神话在我国文学宝库中占有的重要位置。

3、重点与难点:重点:神话内容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难点: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第二章诗经1、教学内容:本章论述了《诗经》的编定、体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通过对上述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2、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

重点:《诗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难点:赋、比、兴三种不同艺术手法的运用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1、教学内容:本章论述了先秦历史散文的大致发展过程。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

《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

2、教学基本要求:旨在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简介及对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历史散文的发展概况及掌握共主要文学成就。

3、重点与难点:重点:《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难点:《左传》、《国语》、《战国策》语言特色之比较。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教学内容:本章概述了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其文学成就。

《论语》创立的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孟子》的对话式论辩文。

《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学瑰宝。

《荀子》、《韩非子》的专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简介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掌握诸子散文的主要流派和发展过程及其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重点与难点:重点:《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文学成就。

难点:《庄子》的创作手法和文学价值。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教学内容:本章论述了楚辞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简述,使学生掌握有关楚辞的基本知识及其重点篇章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认识《楚辞》在诗歌史上的发展与创新意义。

3、重点与难点:重点:《离骚》、《九歌》、《九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难点:《离骚》的思想意义,《楚辞》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1、教学内容:本章介绍汉代文学的概况。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3、重点与难点:重点: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难点: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1、教学内容:本章介绍了秦及西汉散文的情况。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秦及西汉的散文内容及特点。

3、重点与难点:重点:《谏逐客书》、《过秦论》难点:西汉政论散文的特点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1、教学内容:本章论述了汉赋的流变,论述了司马相如等人的辞赋创作。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汉赋的流变,汉赋的内容及特点。

3、重点与难点:重点:贾谊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的赋难点:汉赋的流变。

汉大赋如何艺术地显现盛世景象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1、教学内容:本章介绍了司马迁与《史记》。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司马迁的发愤著书与立言不朽,了解《史记》的人物刻画,以及叙事艺术及风格。

3、重点与难点:重点:《史记》的人物刻画难点:《史记》的叙事艺术第四章两汉乐府诗1、教学内容:本章介绍两汉乐府诗。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乐府诗的内容及突出的艺术成就。

3、重点与难点:重点: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难点:娴熟巧妙的叙事方法第五章东汉辞赋1、教学内容:本章论述了京都赋的崛起和抒情赋的勃兴。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汉辞赋特点以及演变。

3、重点与难点:重点:《两都赋》、纪行赋与述志赋难点:赋的演变,赋的不同特点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1、教学内容:本章介绍了《汉书》及东汉散文。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汉散文在西汉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

3、重点与难点:重点:《汉书》、《论衡》难点:《汉书》的文学价值,《论衡》的积极参与现实第七章东汉文人诗1、教学内容:本章论述了东汉文人诗。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汉文人五、七言诗从产生到兴盛的情况。

3、重点与难点:重点:班固等人的诗、《古诗九首》难点:东汉文人五、七言诗从稚拙到成熟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1、教学内容:指出魏晋南北朝文学发生了巨变,而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个性化是其中最根本的变化2、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本时期文学批评的兴盛,文学新思潮的形成,时代动乱、门阀政治及玄学、佛学对文学的影响,掌握此期文学发展历程及承前启后的关系。

3、重点与难点:重点: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魏晋南北朝文学煌发展历程。

难点:玄学的有关理论。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1、教学内容:建安诗坛为中国诗歌确立了“建安风骨”的美学典范,而正始之音是以隐晦曲折为主要特征。

2、教学基本要求:学生了解“三曹”、“七子”、蔡琰、阮籍、嵇康的诗歌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认识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以及从建安到正始诗风转变的轨迹。

3、重点与难点:重点:曹操、曹植、阮籍的诗歌创作成就。

难点: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