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卷分析指标及其解

试卷分析指标及其解

极值: 指考试出现的最高分数和最低分数, 极值既是数据完整性的体现,又是数据的关键 观察点;课程考试不应出现0或满分的成绩, 0分属于异常数据, 出现多个满分则提示较难 考题数量严重不足。
3.4 试题难度(P)
试题难度(P)是指能够正确回答试题的 人数和参加考试的总人数之比,即指某题 的通过率和正答率。试题难度系数与试题 实际难易程度正好相反。
资料来源:孙宝志等《高等医学教育现代考试方法》
5.2 考试前对试卷质量的检验和审查,降低考试 试卷的误差。考试前组织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教 师,对试卷质量进行分析、评价。
考前试卷质量评价表
项目
语言 表述
考点 教学 广度 重点
题型 题量
试题 难度
合计
分值
5
5
5
5
5 25
评分
评价结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评价:20—25分 为优;15—19分为合格;15分以下为不合格。
目前对效度的评价,大多是由专家或经验丰 富的教师依据考试大纲与考试命题的双向细 目表对每道试题进行比较分析来作出估计。
3.7 试卷的信度
信度是指试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程度。将同一份 试卷,对同一组参加考试者进行反复测验,所得 结果一致,那么这份试卷就具有很高的信度。
信度系数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如稳定性信度系数 、等值性信度系数、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学校 试卷分析软件采用的是克伦巴赫(Cronbach)α 系数法 。
一套质量较高的试题,理想的考试成绩分 布曲线图应该是呈正态分布。
课程考试作为一种目标参照性考试,学生 成绩呈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都是正常、 合理的。
3.3 标准差和极值
标准差: 描述一组分数离散情况的最常用、 最可靠的统计量。考试成绩的标准差用来判 断考试分数的集中程度。标准差理想控制范 围在7-10;
试卷分析指标及其解读
医学教育研究室 杨现洲
一、 考试与试卷分析 二、 试卷分析方法 三、 定量分析的主要指标 四、 定量分析结果的解读 五、 提高试卷质量的措施 六、 综合分析规范
一 考试与试卷分析
1.1考试的分类
(1)常模参照性考试: 考试的目的主 要是在于考查被试者的个体差异,一般 用于衡量被试者的相对水平。只有将被 试者的得分放到考试所在的团体中,从 而直接或间接地以被试者在该团体中的 相对等级或相对位置来评估被试者的能 力水平。
教育测量学理论认为,对于测验专业理论与能力 的试卷,其信度应在0.90以上,信度在0.70以下 的试卷不宜采用。
四 定量分析结果的解读
4.1 成绩分布
偏离正态分布有两种情况,一是试题难度 普遍较大,考生得分普遍较低,使得低分 端出现高峰,呈正偏态分布;二是试题难 度普遍较小,考生得分普遍较高,使高分 端出现高峰,呈负偏态分布。
研究证明,难度系数P越接近0.5,区分度越好; 当难度系数P介于0.4~0.6或0.3~0.7之问时,区 分度较为理想;而当难度系数p<0.3或p>0.7时, 区分度较差。
要把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最大程度的区分,试 题难度值的分布也应以正态为好。试卷中试题难 (P<0.3): 中等(0.3<P<0.7): 易(0.7<P)的比例为 10:70:20较合适;
呈这种分布的试题有利于将成绩优秀的学生和 中等程度的学生区别开,但不利于将中等程度 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区别开。
(3)负偏态分布: 说明试题难度偏低,难度较低 的题目比例偏大,或者教与学的效果较好。
呈这种分布的试题有利于将成绩较差的学生和中等 程度的学生区别开,但不利于将中等程度的学生和 成绩优秀的学生区别开。
原因分析 试题区分度偏低(0.29≥d≥0.2的试 题占98%) 题量太少,共有4道题, 题量偏少,20道;试题难度偏低,容 易题占52%;区分度差题目占50%。 试题难度偏低,容易题占81%;区分 度差的题目占74%。
题量太少,共有14道题
试题难度偏低,容易题占69%;区分 度较差的题目占70%。
课程考试目的:对学生学习状况和相关知识 掌握程度,教师教学计划的完成程度及效果 进行检查 ;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做出 判断、区分和解释。
1.3 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是指对学生考试成绩、试卷信度 、效度,试题的难度、区分度,考试命题、 试卷编制、阅卷评分等内容进行定量和定性 分析,以评价考试质量、反思教与学效果的 活动。
6.3 总结与建议
(1)根据上述分析总结考试命题、教师教 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 其原因;
(2)对今后改进课程教学和考试命题提出 改进措施,对学生学习提出建议;
6.4.近Leabharlann 年试卷抽检发现的问题 (1)试卷设计和印制。部分课程试卷未注 明学年和学期,没有标准页码;大多数试 卷没有设计各类大题的得分和评阅人签名 表格;个别课程试卷的选择题没有注明是 “单选”还是“多选”;
试卷分析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 教研室的基本工作之一。
1.4 试卷分析的目的
评价考试质量,检验考试的可靠性、有效 性。通过对考试的信度、效度、试题的难 度、区分度等方面作分析,可以判断此次 考试的质量。只有有效的、可靠的考试, 才能作为评价教学质量或衡量学生学习情 况的依据。
改进考试工作,提高试题和试卷编制质 量。通过对试卷一系列指数的分析,能 为我们进一步修改试题、编制试卷提供 依据,提高编制试卷的技能、技巧,使 测验更趋科学;
一般认为,难度指数P在0.3~0.7之间为 合适,低于0.3太难,高于0.7太易,0.5左 右最好。
3.5 试题区分度(D)
区分度(D)是指试题区分考生能力的程 度,它基于一个假设:即高能考生比低能 考生更有可能正确回答试题。
区分度的取值在-1.0~1.0之间,D值越大,试题 的区分能力越强。 D>0时,为积极区分; D<0时,为消极区分; D=0时,无区分能力。
六 试卷综合分析
6.1 命题质量分析
(1)试卷内容是否覆盖教学大纲主要知识点; 各试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否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试 题考核的内容是否是本学科的重点内容;
(2)试卷的题型、题量是否合适,是否有考核 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综合性题目;
(3)试卷语言表述是否准确,题意是否明确, 有无错误或容易产生误解和争议的内容;
获取教与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对试卷的 深入分析,能反馈大量的信息,及时发 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采取有针 对性的措施或建议,改进教学。
二 试卷分析方法
2.1 定量分析方法
是指通过对试卷和考试成绩的数理统计 分析,得出有关试卷的成绩分布、平均 分、标准差、试题难度、试题区分度、 考试信度、考试效度等数据特征,用以 说明试卷命题质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 习效果的分析方法。
3.6 试卷的效度
效度是指试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程度,它反 映的是考试测量到的与所要测量的二者之间 的符合程度。
课程考试主要考虑内容效度。即指选取的具 有代表性的样本组成的考试内容是否能够恰 当地代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总体。
对课程考试而言,试卷效度是决定考试质量 的重要因素。但目前还没有一种切实可行的 统计方法可以用来合理地计算试题取样的恰 当程度。
(2)目标参照性考试:也叫标准参照 考试,强调的是被试者对考试目标和 内容的掌握程度。因而能反映出被试 者的绝对水平及在知识掌握上的强点 和弱点,并能对被试者在参照标准上 的表现做出解释。
1.2 课程考试
课程考试是高校评估学生学习成绩,检验教 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形式,是高校 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2.2 定性分析(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是指在定量分析数据结果的基础上, 结合考试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分析、综合 、概括,从而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的分析 方法。
如结合定量分析数据结果对不同专业考生具 体差异,考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 中的薄弱环节等进行分析。
另外,对试卷命题质量中比如题目表述是否科 学、文字表述是否正确以及阅卷情况等直接进 行定性分析。
(4)试卷设计是否科学、规范。名词术语、 计 量单位、图表格式是否规范。
6.2 学生掌握情况分析
(1)从学生成绩和定量分析结果看,学生 对本课程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 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 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
(2)分析学生失分较多和较少的题目,找 出原因;
三 定量分析的主要指标
3.1 成绩分布统计
(1)成绩频数分布统计表 :以5或10分为 一个分数段,统计每个分数段包含的学生 数,组成成绩的频数分布统计表。
(2)成绩频数分布图:将该统计表各分数 段的中值和该组学生数对应点依次制成条形 图,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成绩频数分布图。
(3)成绩分布曲线图:
3.2 成绩分布曲线图分类
(1)正态分布:以平均值为中心,左右两侧频 数分布基本对称,靠近均数两侧的频数较多, 而距均数两侧较远时,频数逐渐减少。
高分或低分考生数量较少,中间部分数量较多 , 且其分档情况在成绩解释上比较合理。说明测试结果 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致,各种难度的题目比例合理。
(2)正偏态分布 : 说明试题难度偏高,难度 较大的题目比例偏大,或是教与学效果较差。
五 提高试卷质量的措施
5.1 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命题双向细目表是 一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掌握层次两个维度下的一 种考试命题抽样方案,它命题人员着手命题、 审题、制卷和作效度验证的一个根本依据。
试题中教学大纲要求的比例关系:

熟悉 :掌握 :了解

50 : 30 : 20
试题与认知分级的比例关系: 年 级 回忆 :解释 :问题解决 1-2年级 60 : 30 : 10 2-3年级 50 : 30 : 20 4-5年级 40 : 30 : 30
相关主题